英语专业学生作文多稿修改实例分析

2019-02-16 14:44陈永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陈永

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师辅导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就较高层次思辨性话题进行多稿写作和多稿修改时,及时提供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两方面的反馈意见,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作者通过详细说明自身指导英语专业考研学生多稿写作一则实例的过程,探讨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何种问题、如何及时提供有效反馈意见、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尝试及引导学生反思写作策略使用等写作教学话题。

关键词: 多稿修改    反馈意见    中外合作教学

现今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正成为国内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主要方式。尽管国外学界对多稿英语写作和修改是否一定比一稿英语写作效果明显仍有争论,但这种争论在中国没有太多的价值。Muriel Harris在其论文《一稿写作者和多稿写作者的写作行为》中对比的是英语母语使用者的不同写作习惯,类同于汉语母语使用者喜欢长期打腹稿然后一挥而就的写作者,同样也有反复修改文稿的多稿写作者,这些只是写作习惯不同,这里不管英语母语使用者还是汉语母语使用者都不存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基本障碍。相比之下,使用英语作为写作语言的非母语使用者在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时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问题,其次还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复杂转换问题。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参加各种英语考试时都是一稿写作,平时进行的写作训练一般都是多稿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师生双方协作,促使学生和教师在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方式方面都有认识上的提高。对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低年级学生写作者,教者应该务实地要求他们写出的句子语法正确、通顺达意,对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要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要对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将通过回顾辅导一位毕业班英语专业学生多稿写作的全部过程,探讨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何种问题,如何及时提供有效的反馈意见,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尝试,以及引导学生反思写作策略使用等写作教学话题。

一、写作话题布置和一稿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说的学生写作者是2019年毕业的2015级英语专业学生,她报考了南方一所外语类高校的英语专硕。通过分析该专业历年真题中写作部分的要求,笔者发现该专业“翻译硕士英语”考试科目中英语写作部分对报考者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要求颇高。所以,笔者给该生布置过四次写作话题,并面批过七次,每次面批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每次面批前笔者一般不看写作者交上来的写作稿,而是直接跟写作者当面讨论新交上来的那一稿中存在的问题,并当即提出修改意见或者直接给出部分修改句。此种面批做法对笔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教学指导能力提出挑战,一开始笔者就打定主意挑战自我,认定这么做能够更准确地体验学生写作高层次英语作文话题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绞尽脑汁地为学生提出真正对路的写作策略和具体措辞方面的帮助。

这种英语写作辅导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布置难度程度恰当的写作话题。该生报考学校专硕“翻译硕士英语”考试科目中英语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在45分钟内就给出的话题写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相對于英语专八自2016年以来写作部分将最低篇幅从原来的400字左右降为300字的要求,该500字的作文篇幅要求对于思想贫乏和英语功底一般的学生来说肯定是难以应对的挑战。笔者曾教过这位毕业班学生一年的“英语基础写作”课程,该生在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同班学生中学习态度积极,英语基础属上游水平。正当笔者在指导该生考研写作训练时,发生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这一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笔者密切跟踪该新闻事件,引出话题:出事公交车上的13名旁观者乘客是否应该受到谴责?笔者要求该生在作文第一段中概述该新闻事件并亮明自己针对该问题的观点,其他方面沿袭以往的辅导要求,提示她在作文三个中间段落每段段首写出一句主题句,且三个主题句必须分立清楚、不相互重叠或者重复,除此之外没有做出具体立意上的指导。

该生一周后交上来的一稿中可喜地反映出前期写作训练成果,同时出现了一些典型性错误。首先,该生在作文首段前部的新闻事件英语概括写得十分清楚,且经过前期训练英语搭配意思十分强烈,中式英语浓度被控制在很低水平。其次,首段末尾阐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的观点句(thesis statement)之前,只说了自己反对的那一方观点,然后马上过渡到自己的观点,节省了空间也避免了重复。再次,该生将自己的立论:“For me, the other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bus should not be blamed for the accident for three reasons.”在随后的三个中间段落中分别分解出的三个理由十分具有说服力。三个理由尽管英语表述上仍有瑕疵,但立意十分清楚到位,它们分别是:First of all,loopholes in the law makes it hard for people to unhesitatingly help others in need; Second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scourages people from being the first one to stand out; Finally, it is unethical to criticize the other 13 passengers who have already passed away.该生的第一稿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三个。首先,也许第一个中间段落(body paragraph)中的理由是最容易想到的,所以阐述得十分到位,与之相比较而言,第二个中间段落中的理由或叫分论点(sub-ideas或者assertions)阐述得比较空洞,且细究下来与第一个理由有起码部分重合的嫌疑。第三个中间段落中的主题句立论十分稳健,该段落的论证中援引了西方墓碑上的“Rest In Peace”(安息吧)文字,但很明显该生在展开该段时不知所措、才思枯竭,最终导致该段不协调地与前面两段篇幅失去平衡。另外,该生在结尾概括段落中出现没有能力用一句话概括句子概括已阐述的三个理由的严重问题。

二、多回合修改过程:学生、教师和“外援”

该生的一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向她一一指出,并且在面批时示范性地直接给出部分英语修改。比如,笔者向她指出作文第二个中间段落中“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应该改为“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二段难以比较充分展开的解决方法可以是加入如果当时在公交车司机和女乘客发生争执时,有其他乘客站出来阻止会发生何种让该乘客难堪的后果。笔者还提示该生,在结尾段落除了解决概括不力问题外,还可适当提示如何解决当前社会人们普遍不敢主动干预或者制止不良行为的问题。欧敏鸿在《关于二语写作修改的探讨》一文中说:“学生们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在修改形式中所付出的努力将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文本的质量。”因为该生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认识到英语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她考研的重要性,在她身上并不存在平时常见的消极应付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的情况。该生修改得十分认真,在修改形成的第二稿中,她将所有修改或者添加的内容全部用加粗字体标明。正如欧敏鸿所言,学生作文的修改应该是:“对文本的实质内容……做出大量的修改。”该生的第二稿相比于第一稿质量大为提高,比如第二稿中的结尾段落表述从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均做了实质性调整:

For the reasons I mentioned above,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e other passengers on the bus should not be blamed as we should respect these deceased victims who are bound by legal loophol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behavioral tendencies. The best we can do is to improve the law and get rid of these tendencies so as to prevent accidents of this nature from happening.

该结尾段落将前面三个中间段落中分述的三个理由巧妙地串联在第一句后部,第二句再次重复上面中间段落在讨论自己的观点原因之后顺势提出的问题应对策略,这种安排对于这种议论文(argument)的结尾段落是恰当的。

然而,学生根据我面批的意见修改形成的第二稿第一次面批时没有来得及关注的问题被凸显。比如,可能是学生在使用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中要处理的问题千头万绪顾此失彼,因此出现第二个中间段落中误用汉语俗语“枪打出头鸟”的情况。笔者细细揣摩发现,该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该俗语理解不够准确,或者情急之下根本没有想到更恰当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俗语。也就是说,该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部分使用了将来自母语的构思意思翻译成英语的写作方式,这与王文宇和文秋芳的“在高年级学生中不存在通过翻译作文的现象。尽管他们有时还会依赖母语构思内容和结构、管理写作过程,但在遣词造句时都以二语进行,几乎不需要母语的参与”说法有一定的出入,即如果一些复杂概念来自于母语思维,在将汉语说法以二语语言形式表达时写作者仍然会采用翻译的形式。笔者给学生指出該俗语系误用,认为应该改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并且指出第三个中间段落明显太短,与前面平行的两个中间段落在篇幅上失衡,随后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出第三稿。同时,为了检验对学生误用“枪打出头鸟”俗语的判断,笔者将学生的第二稿发给本校外教诺曼,请他对其作通篇修改并给出修改理由。王莹在研究中外教师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的合作教学时认为:“外教与中教相比,本身更具有纠正语言的优越性。”笔者采用中外教师课外合作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母语使用者的地道性修改发现作为中国教师囿于自身英语语言能力难以觉察的问题。

诺曼的修改反馈十分及时、细致,但也许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他侧重于具体的句子表达层面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改,他耐心地给出修改理由。比如他将“Accident with 15 deaths”改成“This accident, which led to 15 deaths...”, 把“For me”改为“In my opinion”, 把 “accommodating persons”改为“helpful people”, 还指出英语里不可以说 “Thoughts are responsible for an accident”。由于诺曼第一遍修改这篇作文,他侧重语言形式方面的修改,无暇顾及更高层面比如内容结构方面的问题,比如他对作文中三个中间段落的篇幅失衡没有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三个段落的篇幅仍然分别为145词、104词和74词,很明显地反映出学生作者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找不到话说。如前述,部分原因是因为第三个中间段落中该生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这个被提升至伦理层面的第三个理由的阐释超出了其思辨能力范围。笔者敏感地意识到此点,决定在学生按照进一步修改要求修改第二稿的同时,亲自操刀扩写后两个中间段落。笔者决定不查汉英字典,模仿考试时不允许查阅任何字典和材料的写作环境,基于自己的语言感觉,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译为“As an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self is to mind your own business”,然后在第二个中间段落加入“多年以来人们帮助别人反而被讹诈”的分析。在第三个中间段落中添加“Our criticism would be too cruel to these families and will not make things any better, but only give them a harder time. Instead, it is best for policy mak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o work together to figure out measures to prevent such horrendous accidents from taking place again, rather than simply focusing on this particular tragedy and not move beyond”,随后加以适当的发挥。最终,此两段的篇幅拉长为148词和150词,且添加的内容没有无病呻吟的重复话语,使作文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趋于合理。

笔者请诺曼将自己扩写的段落再次修改,他肯定了笔者的内容构思,将一些句子修改得更地道更自然,比如将 “Just as the phrase ‘Rest In Peace written on gravestones is intended to convey our wish, we should not disturb the deceased passengers as well as their families who are still in mourning” 改为 “Just as we wish the deceased passengers to ‘Rest In Peace, we should also be careful to preserve the peace of families still in mourning”。如筆者所料,学生自行修改交上来的第三稿中最后一个中间段落只能增加到94词,难以做出更多的论证。

三、学生作者的写作过程反思

后来这位学生参加了那所外语高校的翻译硕士招生考试,考试科目中“翻译硕士英语”考试科目中英语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就特朗普的一段话写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考题中特朗普讲话的大意是,他发动贸易战是因为中国违反了多边贸易体系,强迫中国遵守贸易规则,考题询问考生对此的看法。这位考生的立论是“中国不会输掉这场贸易战”,然后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是国际合作的趋势不可阻挡;二是中国对外贸易伙伴除了美国外还有其他国家;三是贸易战会对中国产生一些影响,但是中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笔者经过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一个思路,即立论为“我们对川普总统的指责要客观分析”,然后先一分为二地冷静地应对这种指责,即如果我们确实有些地方违反了多边贸易规则,那么我们就改正错误,如果国际贸易做法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就要据理力争。顺着第二点可以延展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要据理力争就要培养出熟悉国际法、国际贸易和国际外交知识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如此处理话题思辨程度更高,而不是情绪化表达思想。吴炜曾调研发现:“不同反馈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主要针对语言形式错误,而针对内容结构问题的不同反馈策略的效果则研究得少。”笔者却一直坚持既给出语言形式方面的反馈意见,又挑战自我给出内容结构方面的稳妥反馈意见,并跟踪反馈效果。

在该生回忆了考研作文应对经历后,笔者还要求她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反思考研前那篇多稿作文写作和修改的全过程,并且就其书面反思材料进行了面谈,面谈时进行了录音。据该生回忆,初稿写作前,她原来打算从“车上乘客应该受到谴责”的立论角度写作,后来觉得不妥,才选择完全相反的回答,并且她的第三个原因“谴责逝者不道德”这一完全符合西方价值观的观点是最先确定下来的,这与笔者原来料想得不同。后来她花了很长时间才理出“法律漏洞”和“中国传统文化束缚”,并且“枪打出头鸟”的俗语使用原以为是出彩之笔,后来经过笔者的提醒属误用。该生说:“一稿构思之艰难,反映出我平时对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的思考还是不够,还停留在浅显的汲取信息的层面。”该生承认,一稿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克服中式思维,在试图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思想时感到力不从心。此外,具体的论述与论点之间经常出现关联程度不够的情况。再有,缺少读者意识,使用了中国俗语,因为表达能力不够使英语母语使用者难以理解自己的意思。对西方知识缺乏,导致“尊重死者”的一段立论很好却展开不了。学生反思一稿写作时说,她经常遇到观点论述时话只说一半却以为说全了的问题,比如“Loopholes in the law make it hard for people to unhesitatingly help others in need or prevent bad events from happening”中 “or prevent bad events from happening”,是后来笔者面批时才知道问题只考虑了一半。

该学生作者反思道,二稿写作时根据老师的面批反馈意见将上述问题一一加以解决,语言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然而,此时三个中间段落篇幅失衡的问题更加刺眼。虽经过第三稿的修改,与老师的修改稿对比,“发现与老师之间思维深度的差距,在文章第四段尤为明显,老师有能力略谈事件发生的根本缘由,我还苦恼于如何拓展文章篇幅,这一点只能靠平时多关注时事评论、多思考来加强弥补”。

经过此次辅导学生多稿写作和多次修改,笔者细致思考高年级学生在写作较高层次思辨性话题作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提供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方面的反馈意见,从学生反思材料中看反馈效果良好。并且,通过采用中外教师写作合作教学形式,笔者学到了很多英语语言和写作教学知识,也更加坚定了中国英语教师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信念。

参考文献:

[1]Harris,Muriel. Composing Behaviors of One- and Multi-Draft Writers[J]. College English, 1989, 51(2): 174-191.

[2]欧敏鸿.关于二语写作修改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3(8):31-33.

[3]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64-67.

[4]王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9):46-47.

[5]吴炜.教师反馈焦点与反馈策略对英语写作修改效果的交互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2):85-93.

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英语写作训练策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