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9-02-16 14:44贾婷张珺李秀梅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能力学生

贾婷 张珺 李秀梅

摘    要: “演讲与口才”是兼具实践性与实用性的一门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实際演讲与口才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作者结合教育教学经验,从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现状,从主体教学及教师观念等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为“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演讲与口才    学生    能力    教学模式

“演讲与口才”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演讲与口才”相关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实际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密切的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完美展示自己。学生们在学习“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言语理解、临场应变、判断推理等能力,有效提高综合素养。可以说,“演讲与口才”课程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实用性的学科。

一、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一)演讲与口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演讲与口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影响,同时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演讲与口才”课程,提高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同时,既学习演讲与口才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表达技巧,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多重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通用能力,满足相应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演讲与口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演讲与口才”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社交过程中的礼仪、演讲心理素质的锻炼、说话艺术水平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演讲与口才”课程学习,不仅文化素质得以增长,提高演讲素养,而且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加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提高综合素质。

(三)演讲与口才能力有助于密切人际交往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交际能力强有助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顺利开展。良好的交际能力依赖人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演讲与口才能力强的人才,意味着拥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可以极大减少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面临的障碍,更迅速、更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此外,演讲者们可以通过参与不同场合的演讲,接触不同阶层的人群,扩大交际面,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实际演讲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应用学科,随着时代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演讲与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演讲与口才”课程需持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演讲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目前“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教学偏向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师教授“演讲与口才”课程除了将演讲与口才相关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外,还应注意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融合。然而,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急于将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只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上完了课程,知识点是清楚了,内容也了解了,技巧也掌握了,但是,还是不敢开口说,开了口也说不好,容易出现词不达意、语不得体的情况。本质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而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是演讲与口才相关实践内容缺乏。“演讲与口才”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敢说、能说、会说。但是,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较短,很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精力不足以指导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演讲表达,加之教师大都偏重“演”和“才”,对演讲相关理论知识、口语表达技巧等的教授比较具体,往往容易忽略“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效果有赖于学生们的“口”与“讲”实现:在“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中,演讲与口才相关实践内容很缺乏,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口语表达能力,展现出自己的演讲水平。由此,教师无法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实际演讲与表达能力,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更不利于学生实际演讲与表达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是课程教学效果检测手段单一。“演讲与口才”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但是,“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检测方法仍然是采用笔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造成学生们为了应试,而将大量时间精力应用于笔试要考核的知识点上,对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演讲与口才的实践训练程度不够,训练积极性不高。此外,教师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检验,导致学生降低对自我演讲与口才实践表达能力的要求。

三、“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整体素质、人际交往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提及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主体教学及教师观念等两个层面对“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演讲与口才”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大量实践训练,将课堂上学到的“演讲与口才”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实践应用当中,才能实现演讲与口才水平的提高。“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首先把当前以教师为主体、信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演讲与口才水平,让教师在学生训练过程当中发现优势点和薄弱项,对学生的优势点加以巩固,对学生的薄弱项辅以指导和改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演讲与口才”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实践训练

“演讲与口才”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应用性强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实践训练,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训练机会,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巧通过不断训练,成为自身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中穿插一些口才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辩论口才”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成辩论队,设计“辩论赛现场”,提前准备好辩论题目,并在课堂上现场辩论。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在辩论赛的口才表达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让学生灵活掌握辩论口才知识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例如,当讲到演讲方面某一个技巧时,可以让学生们即兴演讲,要求将这个技巧应用于演讲当中,演讲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并熟练应用。此外,当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可以就教学单元内容安排一次实践训练,并要求全班同学参与,让学生们在思维碰撞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2.营造融洽和谐的课程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到放松、愉悦,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走到大家面前勇敢表达自己,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沉闷、严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压抑、紧张,难以有效发挥实际水平。“演讲与口才”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自我表达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时应当尽量考虑学生的感受,需要教师一方面真正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同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支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心理,促使其勇敢表达、乐于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们开口说、大胆说、流利说,创造出人人敢说、爱说、能说的“演讲与口才”课堂氛围,说错了就予以指导纠正,说对了就加以鼓励肯定,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水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学到的演讲与口才知识,认真积极地进行相关训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体验中进行演讲与口才实践训练,最终实现自我水平的提高。

3.改革“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考核评估制度

课程考核评估方式是学生进行日常练习的方向标,同时,影响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及教育教学质量。“演讲与口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演讲、口才、交际等综合能力,着重于口头表达,因此,“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考核评估应尽量以口头表达能力考核为主,以“演讲与口才”相关理论知识为辅,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强演讲与口才实践训练,端正学习演讲和锻炼口才的态度,在实践训练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改变“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如参与演讲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即兴演讲表现等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促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当加强锻炼,在日常课程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就是说,既要进行笔试考核,又要进行口试考核。笔试可以考核“演讲与口才”理论部分内容,口试考核则要求即兴发挥,现场抽题演讲,教师从学生们的口才表达、礼仪规范、演讲内容、节奏掌控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分,这种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形式有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理论知识,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二)转变教授“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师的观念

教师观念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关键所在。教师在教授“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演讲与口才”课程目标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主动发掘自身潜能,组织管理自己的语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只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一种平等交流、自由沟通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演讲与口才”成为学生们想上、爱上的课程。

1.努力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主体,因此,一定要處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对课程进行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设计。除了对“演讲与口才”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和示范以外,还要适时观察学生们的状态,了解他们的困惑点和疑难点,并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使整体“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实际演讲口才能力的方向发展。

2.不断应用新型教学技术手段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适应性很强。由此要求教师不断应用新型教学技术手段,既要增强“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演讲与口才”课程相关内容信息通过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呈现出来,又可以借助VR眼镜等先进设备,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演讲的魅力,从而激发对课程的热爱。

总之,在“演讲与口才”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实践探究,找到最适合学生发挥能力和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加强实践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演讲与口才”课堂的主人,实现自我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莉.“演讲与口才”课程主体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

[2]孟顺英.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张守兴.“演讲与口才”课教学新模式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4]刘向上.口才是立身冠军杯[J].家庭生活指南,2007(10).

[5]刘双胤,相征.“演讲与口才”素质课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