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2019-02-16 14:44王若洁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马克思

王若洁

摘    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两种尺度”理论。通过对比动物的“种的尺度”和人的尺度,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核心特征,是与动物活动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制度模糊了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活动的界限,把人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贬低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必须通过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恢复人的活动的自由。“两种尺度”的提出,不仅在当时为指导工人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两种尺度”    哲学意蕴    当代价值

“两种尺度”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规定性过程中提出来的,旨在通过对比动物的“种的尺度”和人的尺度,说明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自由自主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的直接区别,资本主义制度模糊了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活动的界限,将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贬低为无异于动物式的仅仅为了满足肉体需要的手段。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不仅在当时为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指导工人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启示。

一、“两种尺度”的内涵

(一)动物的“种的尺度”

其一,动物与自身生命活动的直接同一。“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1]。生命活动指的是为满足肉体生存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比如为维持机体生长而吃喝,为机体免受风雨侵蚀而建造住所等。动物和人都需要通过维持生命活动保障生存,这是动物和人的共通之处。然而动物与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人在实践中超越了自身的生命活动。动物能够从事维持生命活动的活动仅仅出于它的自然规定性。动物所有的活动,无论是觅食还是筑巢,都是它自然的本能的活动,都是天生的本性,都是在生理需要的直接影响下进行的,它将生命活动与自然直接融为一体。动物无法意识到它活动的对象和目的,因此它无法超越自身的生命活动。

其二,动物生命活动的片面性。“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1]对于动物来说,它始终局限在自身的生命活动之中,无法意识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和活动的对象,也无法意识到其他物种的生命活动及对象。受自身“种的尺度”的限制,它所生产的产品仅仅用于满足或者说仅仅适合于它这个“种”的需要,与其他物种形成明显的分界。蜜蜂筑的巢无法供鸟儿和它的幼仔使用,狮子捕获的猎物不能成为羊的食物。这种生产的片面性使动物的活动深深地打上了“种的尺度”的印记。

(二)人的内在尺度

其一,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也是动物,也要依赖生命活动保障自身的生存,这一点与动物毫无区别。重要的区别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从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出发但是又不仅仅止步于此。在维持机体生存之外,人还在意识的影响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其他创造性活动。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和活动的对象,他在满足了基本的需要之后还会产生新的需要,他通过使用工具使自己需要的层次更加丰富。需要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更新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自身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意识让人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其二,人的生命活动的全面性。与动物生命活动的片面性不同,人的生命活动是全面的。这种全面性一方面体现在人能夠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他的生命活动不仅仅止步于满足肉体的需要,他超越了自身的生命活动而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既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又可以意识到其他物种的生命活动。人不受“种的尺度”的限制,人可以自由地把握任何一种尺度。因此,人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为自己所用,还可以为其他物种所用。

二、“两种尺度”所包含的哲学意蕴

(一)人的活动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动物和人的直接区别在于人拥有自觉自主的意识,使人既能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能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运用规律,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1]强调的是人对于规律的发现。每一物种的尺度都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规律可循。动物只局限于自己“种的尺度”,无法意识到其他尺度,更无法掌握这些尺度的内涵和规律。区分各个“种的尺度”就是发现规律的过程,这是人的活动所特有的。

人“懂得处处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1]强调的是人对于规律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运用。人的活动不仅仅止步于发现规律,发现规律是为了运用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把主观需要、目的体现于生产活动中,通过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进行生产,让自然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人对美的追求即是对自由的向往

人的活动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所要实现的目标便是对“美”的实现,即“人也按美的规律来构造”[1]。何谓之“美”?马克思从劳动和生产出发指出了“美”的内涵。动物不能同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分离,它的生产只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它的产品完全属于自身。相较而言,人的生产虽源于肉体需要又超越它的限制,人可以自由地按照任何一种尺度进行生产,并且自由地面对所生产的产品。这里体现的区别便在于自由,马克思所讲的“美”便是自由之美。

马克思指出,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运用外部规律满足自身的需要,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对自由的追求即是对“美”的实现。在劳动中,人不再局限于满足肉体需要,而是将自己的有意识的活动对象化于外部现实世界,使之具有感性的形式,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记,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美的艺术创造。因此,人作为类存在物与动物相区分,主要在于人的生命活动对于直接肉体需要的超越,进行自由自觉的美的创造。

(三)私有制对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抑制是对人发展规律的违背

私有制的出现使生产资料在少数人手中积聚而大多数人处于贫困,挣扎在贫困深渊里的人不得不深陷生存斗争,为资本而生产。工人在资本的控制下失去的不仅是生存资料,还包括生命活动的自由。

自然界为人类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提供了充盈的物质资料,是人类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失去自然界的供给,人类活动将无从开展。私有制使少数人占有生存资料,它的存在便是对大多数人用于实现自由自觉活动依赖的生产资料的剥夺。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工人不得不为生存的需要而被迫为他人劳动,工人的劳动只能赚取满足肉体需要的少可怜的工资。在生产面前,毫无自由可言,完全听从他人的命令;面对他的产品,他无能为力,只能眼看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所占。工人的活动此时与动物毫无区别。

私有制的存在一面使社会物质生活充盈一面使人类精神生活荒芜,它使工人退化到丧失人的类本质的境地,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被完全禁锢。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完全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只有将其消灭才能重新恢復人活动的自由。

三、“两种尺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从动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的区别,揭示出人是类存在物,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规律,并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自身。马克思揭示出私有财产的存在把人的有意识的活动降低到仅仅为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活动,是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违背,指出了消除私有制的必要性。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两种尺度”的理论,从哲学角度出发概括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类活动规律的违背,为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指导工人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当今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两种尺度”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彰显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人的发展规律的尊重;与此同时,马克思揭露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是对人发展规律的违背,启示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始终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人发展规律的基本尊重

“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关注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十九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2],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重点在“人民”。马克思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量,各项政策的制定、出台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人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指出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因此要尊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意识的能动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关注人的发展,主张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对“两种尺度”理论揭示的关于人的发展规律的基本遵循,并为其增添了时代色彩。

(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经济发展存在短板、发展尚不平衡的特殊国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要始终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对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就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来讲,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紧张、冲突时有发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有所影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我们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为巩固公有制经济服务的,从属于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相反。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始终保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5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