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彬
(福州市城建干部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建筑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具有从业人员数量多、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施工效率低等特点。如何对这些建筑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进行建筑职业能力提升,使之具备新技术、新理念的新时代建设力量,成为当今建设行业与时俱进形势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建筑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建筑理念和技术日益普及,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更加精湛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全方位的综合视野和技能。为满足建筑行业新型理念、技术不断更新前进的发展趋势,作为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者,参与者,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否与新理念、新技术、新生产工艺相匹配显得尤其重要。
举个例子: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光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足的,他还要具有对具体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从项目的准备阶段到项目投入使用),对项目人员的积极教育,对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综合能力。
建筑业拥有数量巨大的建筑从业人员队伍,而且这些职工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于管理层面及技术层面的人员,一线作业建筑工人的比例明显更大。且建筑项目涉及面广,工序多,参与的人员多,从管理人员到建筑工人,各层次人员集中在一个建筑工程中,从知识差距到认识差异,导致项目中各种情况复杂多发。
①在注册人员层面,施工现场挂证、认证不符、人员不到岗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岗位缺失,注册人员的施工管理职能基本无法实现;
②在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层面,施工员等’八大员’本为施工现场核心管理层,但从国家建设部将其列为第一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及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不再将其作为资质及现场人员备案硬性指标后,该类人员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效状态;
③在一线工人层面,全国统一的从业记录和诚信档案还未完善,人员流动性强,工人流动看工资,没有归属感,由于现在网络通讯的方便性,工人往往会为了多几十块钱,选择去别的工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工人信息留存和备案天天安排做档,很难保证完整性,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纠纷,法及时追责;加上目前人员培训制度僵化,政策及教材更新不及时,与发展态势滞后;再者企业作为培训主体,积极性不强经费投入不足。
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建筑业技术水平,建筑职工老龄化的趋势是建筑行业的痛点所在。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特性,室外施工的辛苦程度,以及工程量组成的多样性和施工难,大部分青年望而止步,尤其是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目前建筑工人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极少数为大学生,这些人对管理的理解和法律知晓非常欠缺,文化水平低下,对于新型网络管理很多工人很难跟进和学习。基于开滴滴、送个外卖、开网店这些新行业的高待遇及网络化工作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年人群,且工地辛苦生活及待遇落差太大,加上建筑业职工的社会地位不高,成为了建筑工人青老不接的主要原因。
一个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优良的设计、周密的施工、质检合格的材料和严格的检验监督,而作为具体工作的实施主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加速,法制还不够健全,道德还不够规范的形势下,腐朽思想乘虚而入,管理不严、玩忽职守、抢工期忽视工程质量、违章作业、野蛮施工、只追求效益轻视社会效益等一系列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使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激励建筑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职业活动,时刻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恪守职业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传递正能量,遵纪守法、诚实劳动、精益求精,以最大热情地投入到建筑活动中去,创造更多质量更好的建筑项目。
加强建筑行业精品工程及优秀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及舆论引导,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先进榜样模范作用,在建筑行业内营造崇尚学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并积极在省市地区及企业内部进行技能竞赛并进行跟踪报道,给社会展示新时代工人的新面貌,让全社会了解建设行业技能人才风采,提升建筑工人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国家应不断完善建筑业全方位人员管理体制、法规体系,对于建筑业人员管理,应全国一盘棋管理,减少地区差异化管理,不应由部门或地区而存在地方保护的建筑市场化管理,以保证全国建筑市场的自由流通,保障市场活力,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业人员管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让广大的建筑产业人员了解法律知识,并知晓通过什么渠道能够申请,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培训教育是有效增强建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强力途径之一,是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重要举措。建设主管部门应着力构建“政府重视、企业主体、多平台支撑”的培养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培训机构及网络媒体平台的作用,不断引导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筑工人教育培训主体责任,带动建筑工人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建筑安全教育也应多种多样,在常规业务知识提高上用力外,可根据职工文化水平不高、培训时间紧张等特点,利用手机等自媒体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包括图文、网络视频等一系列可视化作品,它们声画结合,亦静亦动,比纯文字化作品更形象,可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随着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发展,培训机构、学校、企业和网络媒体平台都可以参与到建筑行业的职业培训教育中来,但目前各方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都存在偏过程、重结果、轻实效的特点,只要能按期、按时完成培训教育内容并通过考试等考核途径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即可认定具备从事该行业的职业能力水平,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训出来的人员的具体掌握内容程度及实际的教育效果却鲜有人关注。我不禁思考,是否可以在培训教育完成后增加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深入具体作业现场、交流沟通、再教育等不同的形式了解从业人员是否掌握培训教育的内容,在项目现场的不安全行为是否减少,以及能否影响到其他人员等,统计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深入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种职业教育效果反馈机制能有效的掌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情况,使培训效果更具体、可视化,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延伸,它在某个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社会上的职业教育唯成绩论,唯证书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就是检查自己,及时发现和补齐自身短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一个过程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