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康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1997 年,我国正式实施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考核制度,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其中高等教育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随着建筑产业信息化革命的到来,BIM 技术在建筑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人才基础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本身是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三者结合的一个专业。[1]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围绕造价员这一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开,毕业生就业市场范围较广,包括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公司、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这一特征决定了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既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照搬国外。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目标要知识和能力并重,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教授,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只是拘泥于课堂理论。然而从造价师考试的改革来看,试题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经济管理类知识点。并不是教学大纲里没有这一部分,而是在培养过程中不够重视,忽略了实践的巩固,培养目标中对经济管理类课程应该明确其重要性,在课程体系把经济管理课程也设置为理实结合课程。
另外一方面,BIM 技术已经进入到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中,但是不够明确。各院校还大都停留在开设软件课程这一层面,对此,应该意识到BIM 是一种技术,而不仅仅是软件,它给建筑业带来的革命是全过程的,从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建造到运营都会运用到这一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BIM 技术的要求应该是在基础技能之上,再侧重于项目全周期的管理上。
综合来看,新时代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经济管理和BIM 技术两个方面,并且在BIM 技术培养过程中把经济管理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多开设相关课程并引入造价师考试有关的课程,例如《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会计》等,其次要精简课时,系统化知识点。因此长期以来,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开多了,理论性太强,看似和实际工作没有联系,开少了,知识结构就会有缺失。尽管如此,时代是在不断前进的,现在的市场就是需要全面的造价人才,那么课程要开设的全面,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有限,就必须把每个课程做到少而精,只要压缩一半的课时,就可以多开设一门课程,这对教材和课堂效果的要求都非常高。最后经济管理课程要增加实践环节。通常理论授课,实践只是做做习题,不但和实际工程脱节,也和时代技术脱节。
增设BIM 课程,把BIM 概念引入整个课程体系。首先是开设软件课,学习相关软件,锻炼操作能力,掌握操作技能,例如Revit 系列软件中的建筑建模、结构建模和机电建模相关课程。接下来需要在现有课程中逐渐地植入BIM 内容,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工程造价控制》、《安装工程预算》等课程中引入BIM技术,丰富传统课程内容,构建信息化教学新课堂。BIM 技术与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这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清晰的BIM 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又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了内容上、形式上的革新。
但是,仅仅是经济管理类和BIM 类课程的分别完善还无法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最终两方面的课程还必须相互融合,也就是在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运行中运用到两方面的知识,即教学实践引入BIM 协作平台,通过该平台让经济、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相辅相成。这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最后一个方面,也是工程造价专业涵盖的两大不同性质的学科互相影响融合的平台。
BIM 技术是一种集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于一体的数据化工具,对建筑产业化信息化变革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学形式借助BIM 的技术,完全可以从单一化单向性向多元化双向性转变。[2]例如,广联达公司推出的BIM5D 软件,它融合了多种建筑模型包括结构、土建、安装,也模拟了真实的时间轴和费用轴,这就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BIM5D 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工程建设的全程,还可以让学生去真实模拟建设周期中各个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学生在这种高度信息化、集中化的教学平台上进行学习,其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培养。
为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BIM 技术,要充分利用多种知识传播形式,可以通过慕课、网上课程资源等形式,按照学生自愿的形式,老师做兴趣指导,去深化课堂所学。特别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需要学生更多的课下时间去思考和实践,这样才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BIM 指的不是哪个公司的那类软件,而是一种技能,并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拓展深化,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算量软件的兴起使得实践环节已经无法脱离软件课程而单独进行,因此要把软件课程作为理论课程向实践转化统一的重要平台。
笔者认为运用广联达BIM 协作平台来革新优化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实践环节。BIM 协作平台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为建设工程项目的众多参与方及各环节提供“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的科学协作,共享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提高生产率。[3]BIM 技术的核心是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应用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协作平台把复杂的工程项目的每个实施阶段都融合到一个体系中来管理,从项目开发、施工到完成维护都考虑其中,这正和工程造价倡导的全周期服务理念相吻合,此外,平台中所用到的正是复合型人才所要求的多领域、多维度、多元化的知识,符合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引入BIM 协作平台的学习,可以更加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
BIM 协作平台在教学中的推广,重点在于软件的熟悉和掌握,实践实训课程中,教学资源上,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尽可能安装最新版本的软件,并引入先进案例和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教学上,形式要更加开放和灵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互相探讨、团队协作,并支持他们在课后参加校内校外 BIM 技能培训班学习。另外,尽可能组织学生区参加BIM 类的比赛,以赛促学,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以及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层面应通过不同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多参与行业展会或者相关研讨会,保持专业素质的先进性,避免安于现状,造成知识陈旧。教师应当通过亲自参加 BIM 技术相关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BIM 知识,完善软件操作技能,了解技术应用现状,以工程实践活动带动课堂中的理论教学。此外,从个人教育事业发展角度来说,只有通过接触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和行业发展动向,才能了解本专业建设的方向,有能力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