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9-02-16 19:03:48夏其英刘国魁马登学
山东化工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型化学人才

夏其英,刘国魁,马登学

(1.临沂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2.临沂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地方高校应担负起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而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以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一三二”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1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措施

1.1 构建系统有序的“一一三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是一个核心:紧紧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核心[2]。

“一”是一个前提:以科教融合理念为指导,制定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三位一体,“以人才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以项目为驱动”,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是两个保障,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以科研社会服务项目为抓手,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及各种学术会议,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严格有效的制度体系:学院设立创新计划专项资金,为选入“创新计划”的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科学实验提供资金(2000元/生)和场所,定期召开入选“创新计划”学生的学术论坛、研讨会。

1.2 科学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在学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总目标下,与地方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修订了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适应地方化学化工产业链发展需要的,能够在化学、材料、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化学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加大选修课程中人文、自然学科比重[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增设若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科目,如“创业基础”、“专业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竞赛型创新实验”等[5],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各类活动与学分获取联系起来。

1.3 实行分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方法的实验实践教学,提出了“分层次按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认知实践从大一上学期开始,主要包括到企业和中学的初步见习和基础化学实验。提高实践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实验和部分开放实验。综合实践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包括综合化学实验和校外基地的实习。创新实验主要在二、三、四年级开展,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1.4 科教深度融合,科研助推创新人才培养

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的取得,使得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成为可能。教师们开设了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纳米科技”和“初探人体奥秘:细胞内部的生命暗战”等40余门校选修课;部分科研实验转化为学生的教学实验项目;开展了系列学术报告,用教师的科研成果丰富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教师还将科研课题分解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项目、挑战杯项目等,由学生完成,使学生在本科期间就得到了规范的科研训练。同时,我们以化学化工学院理事会为平台,寻找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切入点,通过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反哺教学,丰富专业选修课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积极为成员单位及相关企业排忧解难,攻关生产难题,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必须与实际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1.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保障各种创新创业训练活动顺利实施

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山东省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校级重点实验1个,校级科研平台5个、实习基地20多个。不同的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任务不同。化学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专业实验的教学,创新实验室主要承担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工作室共同承担开放实验部分,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拔尖学生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支撑。积极组织学生去基地见习实习,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在实践中开阔视野。为了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院还设置了院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016年,共设60余项,每项资助800元,2017年,共设80余项,一般项目每项资助1000元,重点项目每项自助2000元。

1.6 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优秀实践教师队伍。聘请20名企业、中学技术型人才、专家等来学校任兼职教师[6],协助毕业设计、实训、实习、见习等工作。同时派遣6~10名教师到化工相关企业、中学去学习实践,参与技术研发、品牌提升、课程改革等环节,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从而具备“双师”素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校企、校校合作。

2 改革效果

本改革措施实施3年以来,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74项,省部级奖励6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7篇;获批立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7项,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近三年就业率100%,考研率近三年居全校前三,2017届考研率为39.7%,其中化学专业达到68%,2018届考研率为30%,化学专业达到37.5%,2019届考研率为37.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录取率达到59.1%。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专业知识踏实、实践创新能力强”,满意率达98%以上。

3 结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构建适应区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必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7]。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能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又可以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素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性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化学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