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口岸型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形象探讨

2019-02-16 20:51
山西建筑 2019年3期
关键词:阿拉山口山口满洲里

廖 烜 俪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概述

阿拉山口是新疆西北最宽、最平坦的山口,素有“准噶尔之门”称号,因位于阿拉套山东端,气候干旱,绿植稀少。2012年12月阿拉山口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在战略上是一个面向中亚的重要战略门户和能源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口门;在城市建制上是一个年轻、朝气蓬勃的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环境特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大风口”,是多元文化交融城市特色的集中展现。目前,山口的城市功能仍以口岸运输为主,生活环境由于大风的影响而受到不小的干扰,由于缺乏特色性文化景观的输入,山口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上并不凸显。

2 城市发展沿革

2.1 古丝绸之路重要关口

阿拉山口的人类活动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它是古代商旅进出中亚和欧洲的必经之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是各民族游牧往来、商业流通、朝圣拜见的主要通道,被称为“准噶尔山门”。

2.2 中外双方的国家边界

1883年(光绪九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确定阿拉山口为中俄边界,其中第五条商定:“顺中国旧卡伦,有一条商路,今将此路以为两国人民行走公路,俄国、中国均毋须安卡,亦毋庸修盖兵房”[1]。

2.3 依托铁路发展的新城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政府曾签订关于修建兰州至阿克斗卡铁路和组织联运的协定[2]。在阿拉山口南北,由中苏各自修筑铁路,并曾在阿拉山口建“友谊门”一座,象征中苏两国的友好之门。1990年9月,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北疆段通车。

2.4 口岸城市文化的兴起

1990年至今,阿拉山口市历经了多次城市职能的调整,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为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2005年12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第一条石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段一期工程竣工,2006年,阿拉山口市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铁路、公路、管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成为新疆首个、全国第18个综合保税区。2012年12月,阿拉山口市正式挂牌成立,市域面积1 204 km2[3]。

3 城市特色总结与问题梳理

3.1 城市特色总结

3.1.1自然景观特色——自然风光与气候特色

阿拉山口市位于山地向湖区过渡的坡地,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既有大漠边关的广袤壮阔,也有湖泊水鸟的秀丽宜人。此外,还有艾比湖等水域风光,梭梭、胡杨等生物奇观,此外,跟新疆其他地域相比,它的大风特色尤为突出,拥有“风吹石头跑,大风刮牛倒”的山口风情。

3.1.2文化特色——铁路文化、宗教文化及工业文化

阿拉山口是依靠铁路运输发展起来的城市,铁路文化是其最大特色之一;依托山口的工业发展,一系列工业文化景观在此形成,如山口风车蔚为壮观,目前,风车已成为山口重要景点之一;从社会结构看,这里各民族集结,拥有多民族的文化特征,但这一类的文化特征与南疆区域各城市相比,并不具备突出特点。因此,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铁路文化”及贯穿全城的铁路设施带来的工业景观是阿拉山口的重要文化特征。

3.1.3区位特色——边境城市的异域风情

山口区位临近哈国,位于国界。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边境城市,因此兼收并蓄中外两国文化,城市建设因此具有两国融合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与协同性,表现在城市风貌、建筑样式、商品类型等方面。

3.2 城市文化形象问题梳理

3.2.1地域文脉

阿拉山口的城市建设现状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由于山口尚处于城市化初期,整体城市风貌尚未形成,地域文化不突出。城市建设的加速展现了阿拉山口经济的崛起与迅猛发展,城市面貌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同时由于对历史文化底蕴的忽视,如今的阿拉山口与内地许多城市化大同小异,丧失了它作为新疆独具文化特征又兼为口岸城市及风口城市的个性魅力,具备民族风格的山口文化并未凸显。

3.2.2建筑风貌

山口重要的公共建筑缺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就城市整体建筑风貌而言,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略显杂乱,丧失城市整体气质,在建筑色彩上,城市色彩的混乱成为文化复兴的滞碍,过于缤纷的建筑色彩使得城市风貌失衡,且隔断历史文化,暴露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足。

3.2.3街道尺度

山口的街道尺度过大,街道高宽比往往小于1∶2,街道宽阔但缺少人气且街道界面不连续,因而围合感不强,形制过于统一,活力不足。

3.2.4社区文化

社区活动不频繁且缺少基本社区活动设施,导致社区文化氛围不浓厚,居民归属感稍弱。

3.2.5用地功能

山口用地功能布局分散,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分属几个片区,职住分离明显,空间功能不复合。

4 案例借鉴——边境城市满洲里

满洲里地处内蒙古、俄罗斯交界,素有“亚洲之窗”之称。其建筑风貌和艺术氛围深受邻国影响。俄罗斯套娃、欧式家具等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独特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人流。满洲里中、俄、蒙建筑风格交融,在1901年—1931年,俄国人建造了一批早期哥特式建筑;2000年至今满洲里市集中建设一批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此外,市郊还有大量东北汉式民居、蒙古包等特色建筑[4]。

4.1 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从2007年开始,满洲里按照“单位建筑特色突出、每条街道风格各异、整体形象和谐统一”的原则,对市区临街楼房外立面的风貌改造以及城市亮化工程,满洲里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得到了重塑。成为“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这样一个吸引力的特殊窗口,并以此达到“边境旅游城”的规划目标。

4.2 重要街道和节点重点打造,以点线带面

满洲里的每一条重要街道建筑风格都各不相同:俄罗斯式、哥特式、法国古典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以及现代简欧风格。更新改造重要街道沿街立面,新建重要节点的公共建筑,以及分片区的建筑风格,这种“以线带点,以点带面”的做法,形成了简洁明了的城市结构框架,有利于满洲里整个城市风貌的快速重塑。

4.3 “异国风情”城市风貌定位

2007年城市风貌确定以来,满洲里各届政府坚持“异国风情”城市风貌,不论是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风情园或街道雕塑,不论是旧区改造或是新区建设,其城市风貌贯穿始终,得益于政府对建设项目的严格把关,满洲里独特的城市形象塑造成为典型。

5 结语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内核,阿拉山口市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虽受到大风和干旱等客观气候特征的影响,城市景观绿化及宜居环境塑造受到限制,但总体而言,山口正处于城市化初期,口岸功能主导其他城市功能,它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可通过进一步确定城市风貌结构,以线带点、以点带面,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延续和保护本土建筑历史文脉,适当移植外来建筑风格,打造边境特色,并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边境主题、口岸主题、城市主题、自然主题等多主题融合的文化形象特征,成为北疆区域新兴的文化自然目的地。

猜你喜欢
阿拉山口山口满洲里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阿拉山口成为西北汽车整车进口重要口岸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综保区力争今年进口汽车整车200辆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