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2-16 18:05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体政治思想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新中国成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着力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1]。到了21世纪,从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到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专业不断健全。

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远远晚于思想政治教育。回溯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89年11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从此,创业教育才算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教育的视野。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此正式开启。随后,从尝试阶段(1989—1998)到初探阶段(1990—2006),从展开阶段(2007—2009)到发展阶段(2010—今),从1999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完整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才真正步入中国高等教育的“正轨”。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高校逐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相异、相融等方面的特点,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的主要方式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可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选择了融合并进的道路,从主体到内容,从内容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体现。这样,既确保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推进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步伐。

1 转变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应运而生的新教育门类。在理论和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都是为了促进教育主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首先转变和优先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并自觉将这种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

从教育者角度来看,无论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高校的教师,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辅导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前瞻性,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教育者,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特征和学生特质,用专业课程作为连接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激发受教育者的创业热情,探索构建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从受教育者角度来看,广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中,现代大学学习应该是自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学政治、学业务、学创业,达到自我的全面发展,这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4-5]。

中国高校要让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融合发展道路,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引导教育主体转变教育观念。统一的主体认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2 丰富教育内容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则包括了创新意识、奋斗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生存教育,更是一种发展教育,一种全新的综合素质教育,其内容本身就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

在理论课程方面,要加强两种教育理论课程的结合。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精神对教育主体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激发教育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业需要,主动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正确的义利观引领教育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去储备创业知识、做好职业规划、构建创新型创业人格。

在实践课程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是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实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方向、目标、价值,提升实践主体的主体地位,激发实践主体的内在需求,帮助实践主体产生高峰体验。在创新创业实践和思想政治实践的融合中,实践主体从抽象认知走向具体体验,从书斋走向社会、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大舞台”,从而提高两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之一。

3 改革教育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积累了理论宣讲、宣传激励、榜样示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较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其理论体系和教育方法正处于探索构建中。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充分吸收传统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方法。

在理论探究方面,要着力让教育主体清楚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方法、价值,明确现代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包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明确创新创业素质包括品质人格、知识技能、领导力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熏陶、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方法指导、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创新创业法律道德等,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激发教育主体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品质之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激发教育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社会人格的构建之上。这样两种教育才能相得益彰,异曲同工。

在实践引领方面,要着力完成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和转变。社会实践(或创业实战)是融合对接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做到明确主题、精心设计、切身体验,诸如举办和参加“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创办大学生微企园、兴办微型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等,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保证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之中,一定能真正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主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