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双,孙 科
(济南市锦绣川水库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112)
锦绣川水库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总库容4 100万m3,是一座具有防洪调蓄、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生态用水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库。锦绣川水库担负着保护下游在建济泰高速、历城一中、省道327线、103线等重要保护目标和2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要任务。水库溢洪坝布置形式为曲线型实用堰,坝后采用挑流消能,设计百年一遇下泄流量为1 321 m3/s。
锦绣川水库1974—2016年历年下泄流量在0.7~100m3/s,共下泄15次,其中最大泄流量100m3/s发生在1996年,最小泄流量0.7 m3/s发生在2015年。自2000年锦绣川水库增设闸门后,地表水拦蓄能力加强,水库调蓄能力提升,水库下泄频率明显增多。2000年以前下泄7次,平均0.27次/年;2000年以后下泄8次,平均0.47次/年。2000年以前有记录的下泄量,最大下泄量为100 m3/s,最小下泄量为10.5 m3/s,其中在10~50 m3/s之间的5次,占总下泄次数的71.4%,在50~100 m3/s之间的2次,占总下泄次数的28.6%;2000年以后有记录的下泄量,最大下泄量为48.0 m3/s,最小下泄量为0.7 m3/s,其中在0~50 m3/s之间的8次,占总下泄次数的100%。
2000年以后锦绣川水库下泄流量基本是在坝后起挑流量附近,属于跌流和挑流的过渡区,而溢流坝后一直未考虑坝后跌流侵蚀破坏的安全防护措施,下游河床距大坝20 m左右范围受水流冲刷较为严重,已出现冲坑多处,最近冲坑约距溢流坝坝趾2 m,冲坑最深处高程为214.0 m,冲坑深约3 m;在15 m处顺坝方向冲坑连片形成冲沟,使北侧泄水洞水流沿冲沟流至南岸,顺南岸沟槽流向下游。2000年水库加固扩建后随着溢流坝下泄水流的频次逐渐增多,溢流坝后受跌水侵蚀和小流量挑流冲刷的频次增多。
锦绣川水库坝下部分区域地质条件较差,经地勘为花岗片麻岩,多年风化后形成砂质土,颗粒粗,结构松散,易冲蚀,造成坝后水土流失加剧,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同时水库大坝尚存在一定工程隐患,特别是挑流坎底部存在空洞,坝后河道杂树众多,行洪不畅,在今后长期运行情况下,冲坑有可能进一步增多、扩大,对该段溢流坝的安全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完善溢洪道消能和工程生态修复予以解决。溢洪道消能是基于能量转换原理,通过水流内部紊动水流之间的扩散碰撞,水流与固体边界进行摩擦撞击,水流与周围空气摩擦等途径,消耗水流动能,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击与破坏。考虑2000年水库加固扩建后运行管理期间锦绣川水库下泄流量均较小,且随着水库各项供水任务和回灌补源任务逐年增多,因此从经济型和实用性多方面考虑,可按2000年后最大下泄流量为48 m3/s进行工程设计,增设坝后跌流侵蚀及小流量挑流破坏的安全防护措施,因跃前断面平均流速较低,通过设置辅助消能工可有效增强消能效果,并可缩短护砌长度,降低工程量和资金投入。将挑流坎底部原有空洞封堵,在挑流消能的基础上,于挑流鼻坎下游设置二道坝形成水垫塘进行消能。消能工主要由水垫塘段、二道坝段、抛石防冲槽段及左右岸护坡组成。消能工下游根据现有冲刷形成的河道景观岛,在不改变河底高程的情况下,采用格宾挡墙及护坡对河道景观岛边坡进行整治和防护,采用湿地技术等进行生态绿化。通过上述方案,可完善现有消能防护设施,保护大坝安全,保障下游区域防洪安全。
首先将挑流坎底部空洞封堵,在工程下游设置水垫塘,可起到控制和引导河流及洪水作用。承接上游溢洪道跌落的水舌后,通过工程消能,改变下泄水流流态,使其与下游平顺相连。采用水垫塘设计,同时减轻了水流的冲击作用,有效保护底板,格宾网可使河床河岸得到永久性保护,有效防止水流冲刷使其破坏,避免引发河道洪水泛滥。水垫塘底板设格宾石笼防护至二道坝。
格宾网石笼同其他防护设施相比,有如下优势:经济,只需将石头装入笼子封口即可,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技术;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破坏及耐腐蚀和抵抗恶劣气候影响的能力;可承受较大压力和大范围变形而不坍塌,笼子间存在较大空隙,空隙内淤泥有利于植物生长,降低有机物污染;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防止由流体静力造成的损害;可折叠运输,并在工地设置,节约工程运输费用,降低造价。
设置二道坝堰顶高程与其设计下泄流量下二道坝坝顶堰上水头之和,保证水垫塘内最大水垫厚度,二道坝的位置应设置在离挑射最远水舌滞点下游1.5倍水垫深度之外。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要求在二道坝内配置构造钢筋网,增强防冲刷效果。
水垫塘左侧挡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墙,护坡可采用混凝土生态护坡连锁块,并铺设反滤土工布,粗砂找平。岸墙防护顶做混凝土护脚,并在钢筋混凝土挡墙设横缝,采用闭孔泡沫板进行填缝,双组份聚硫密封胶进行勾缝。
二道坝下游设置抛石防冲槽,顺接至下游河床,可降低工程造价,并使河道消能防冲设施与河道现状紧密结合。
当前水库下游河道因多年冲刷已丧失了河流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在汛期,由于河水暴涨暴落,对河床冲刷严重,造成河底冲坑,河岸破碎;在枯水期则因为水量短缺,河床裸露或水体流通不畅,严重破坏了河道内的生态系统,并降低了河道的景观绿化效果。同时河道两侧灌木和杂树众多影响行洪。为此,进行河道清障,恢复河道行洪功能。下游河道采用河床抛石等方式改变水流流速,根据河道下游地形,因地制宜在河道布设河心岛并设置湿地,湖心岛周围护坡的形式采用格宾挡墙+雷诺护垫的形式进行防护,并护砌至河道景观岛顶部。雷诺护垫具有柔性,对地基适应,采用网箱结构,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风浪侵袭而破坏,又实现了水体与坡下土体间的自然对流交换功能,达到生态平衡。
在满足河道行洪标准的前提下,应进行景观修复,突出休闲和生态功能。在坡上和湖心岛进行生态修复,在湖心岛可种植垂柳、木槿、迎春等,并设置工程湿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减少污染物进入河道,起到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目的,通过生态修复同时可提升河道两岸环境和周边村镇建设格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水库防洪和下游景观性、生态系统维护多方面功能要求,有效的消除溢洪道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下游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有效改善水质,提高下游河道观赏性,促进经济发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