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弱项补短板 突出重点强监管全力夯实龙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2019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02-16 06:34侯百君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利工作

侯百君

(黑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这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按照年初以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相关系列重要会议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2018年水利工作,全面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厘清工作思路,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全力夯实龙江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一、2018年全省水利工作成效显著,对实现“十三五”水利发展目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018年,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方针为指导,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势头良好。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打赢了“两场”攻坚战。2018年,是水利部门统筹防汛抗旱指挥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农村饮水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合力攻坚,打赢了“两场”漂亮仗。一是防汛抗旱夺取了全面胜利。凌汛期,战胜了黑龙江上游多断面冰塞冰坝,实现了全省主要江河顺利平稳开江。春季,多措并举抗御了全省大面积、长时间旱情,为全省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夏汛期,全省共发生不同量级暴雨2413站次,是1961年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大的一年。全省上下超前研判,科学防控,有效应对了持续强降雨引发的呼兰河流域性洪水和中小河流洪水,夺取了无人因汛伤亡的防汛抗洪全面胜利,得到了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圆满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圆满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年度建设任务,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全部完成。2018年实际解决了9.3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出年度计划16个百分点,总投资24.82亿元,涉及6210个村屯,受益人口近350万人。2017、2018两年全省共投入资金40.97亿元,解决贫困人口24.30万人,受益人口606.08万人,超过全省农村人口三分之一。同时,加大贫困县水利扶贫力度,共落实项目31个、总投资11亿元;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贫困村工作持续深入,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二)实现了“三项”较大突破。一是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完成率取得了明显突破。全年共下达水利投资计划69.15亿元(落到具体项目65.45亿元),共完成建设投资61.72亿元,投资完成率94.3%。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1.55亿元,完成率94.4%,面上水利工程完成投资50.17亿元,完成率94.3%,分别超出国家年度目标要求4.4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高效节水灌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6%。二是顶层设计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启动编制了《黑龙江省水利现代化发展纲要》《黑龙江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等10余项重大水利发展规划;三江连通工程项目建议书、黑瞎子岛防洪排水工程可研报告、界河防护三期规划审查意见通过了水利部审查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关门嘴子水库、林海水库可研报告省发改委正在组织评估审批;完成了黑龙江省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重大项目调整方案;编制了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了全省水利工程补短板项目库。三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特别是地下水压采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全国位次大幅度提升,在东北地区成绩最好,由原来全国29名上升到18名,提高了11个位次;科学确立了三江平原地下水压采2020年、2030年“两个阶段”目标和工程换水、灌溉节水、休耕停水“三水共治”压采措施。完成了《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实施规划》,分两年实施,总投资48.3亿元,新增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640万亩,工程建成后可置换地下水18.3亿立方米。

(三)呈现了“四个”突出亮点。一是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实现了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全省共设立河湖长3.5万人、河道警长3500多人,覆盖全部河湖;全省13个市(地)河湖长办主任全部升格为同级党政副职,有62个县(市、区)相继升格;完成了“一河(湖)一策”方案和“一河(湖)一档”编制工作;以省总河湖长令下发了《全省集中整治河湖突出问题行动方案》,全年共清除违法围堤172.9公里、各类障碍物4164处,清理违规占地面积1.57万亩,查处违法采砂案件142件,主要江河非法采砂现象基本杜绝,“清四乱”工作成效明显。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强监管,依法管水治水迈出新步伐。《黑龙江省节约用水条例》正式通过并施行,是国内各省区第9部节约用水地方性法规;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意见》《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全年共对6部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3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全年没有发生一般等级以上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水利工程质量考核全国排序较上年提高2个位次。三是围绕创新驱动,科技兴水取得可喜成果。灌排与水生态环境产学研创新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黑龙江水利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联合成立“工程医院寒区分院”;成功举办了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共展出60余项水利先进成果,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三等奖。此外,有2项科研合作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四是坚持稳中求进,水利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狠抓“放管服”改革,将24项水行政处罚权力等全部下放到地方,全方位优化省管项目审批程序;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1处大中型灌区、260万亩水田纳入改革试点,配套实施34处灌区供水计量建设,推进18处中型灌区和双鸭山市、宁安市水权确权试点,推进全省5.8万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厅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面,省水利厅机构编制和内设机构不减反增,厅机关核定行政编制92名、内设处室15个;厅属事业单位机构由原来的35个精简到26个,缩减比例25.7%;各市(地)水务局全部保留,63个县(市)保留43个,占比68%,各级水务部门机构不断优化、职责更加明晰,实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的预期效果。

(四)获得了“五个”明显提升。一是水利工作影响力明显提升。2018年9月2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的第一站,我有幸代表水利部门向总书记汇报了三江连通工程情况,这是龙江水利最大的光环与荣耀,也是对水利工作的莫大鞭策和鼓舞。2018年,是龙江水利备受省委省政府关注的一年,也是大事要事最多的一年。张庆伟书记、王文涛省长先后10余次听取水利工作专项汇报,分别主持召开专题会议6次之多,省委省政府把水利列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一年来,水利部先后有4位副部长到我省检查指导工作,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列为“案头”重点工作。过去的一年,水利工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改版的水利厅网站平均日访量近1000人次,是原来的4倍。二是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引导全厅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11个厅直单位实施政治巡察,较好完成了中央第六巡视组反馈意见和省委政治生态巡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大力夯实管党治党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全面构建“四级党建”责任体系,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厅机关、厅直单位党组(党委)换届率和党组织书记配备率达到“双100%”。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坚持廉政谈话、廉政提醒常态化,强化廉政警示教育,严格规范水利招投标行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是作风转变战斗力明显提升。围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狠抓机关作风整顿,注重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厅机关在省直机关工委抽查考试中总体成绩列省直部门前列。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深入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整治突出问题101个;对540座中小型水库安全状态、2117个山洪易发区防御责任人实施明查暗访,覆盖面均超过50%,查处力度和成效历年最大。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力明显提升。进一步推进工作流程再造,全省水利系统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827件,压减办理环节550个,压减办理时限4221个工作日,单个事项平均压减办理时限超过2个工作日。省水利厅1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跑一次”,占比100%。大力推进“四零”承诺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行风热线涉水诉求107件,受理群众各类信访问题98件次,100%妥善处理。五是精神文明建设感召力明显提升。水利厅机关和省水科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8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11个厅直单位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我省“2017年有效应对强降雨,实现人员零伤亡”大型集中采访,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宣传教育类银奖。厅机关和省设计院等8家单位被省直机关工委和中华志愿者协会评为“贡献突出先进单位”,省水科院志愿服务队被授予“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队”。此外,干部人事、群团工会、信访稳定、安全保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老干部、水利人才培养以及厅直单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清醒认识新矛盾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治水管水的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水安全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进入新时代,我们决不能还用老眼光看待新矛盾新问题,更不能用传统思维应对新形势新任务。

(一)充分认识“十六字”治水方针对破解新老水问题的重大指导意义。“十六字”治水方针,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要从四个方面理解和领会其核心要义:

第一,“节水优先”,不能简单地视为减少用水量。体现节水,必须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和定额指标体系,对是否充分节水作出判断,并通过完备的计量监测体系,严格用水总量和计划用水管理,对用水浪费的行为进行约束。体现优先,就是要建立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落实节水优先,既要采取必要的节水工程措施,更要全面加强对水资源取、用、耗、排等行为进行动态监管,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二,“空间均衡”,核心就是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落实空间均衡,必须搞清楚当地都有哪些水可以利用、对水的需求是什么,哪些是合理需求、刚性需求,哪些是不合理需求。既要从区域发展大战略出发,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兴建必要的蓄引提调工程,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更要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严格监管,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三,“系统治理”,就是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草结合起来,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落实系统治理,既要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强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系统修复;更要通过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系统监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调度时统筹考虑其它生态要素,确保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还要依靠监管,推动在治山、治林、治田、治草过程中落实治水要求,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

第四,“两手发力”,就是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解决水问题上的协同作用。水是公共产品,政府该管的必须管严管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两手发力,无论是依靠政府的法规、政策、制度、税收等手段,还是利用市场价格竞争等机制,都要通过监管来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确保人们依照政府规则和市场规律办事。

(二)充分认识水利发展中的新老水问题和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从低层次上的“有没有”转向了高层次上的“好不好”问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老水问题交织的不平衡矛盾也随之凸显。过去,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防洪、饮水、灌溉,现阶段,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要从两个方面看待新矛盾新问题:

第一,新老水问题交织的矛盾。在老问题方面,过去治水的主要任务是除水害、兴水利,与大自然作斗争,主要是依靠工程手段、科技手段来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虽然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在我省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要看到,多年来,我们“重建轻管”的传统工作理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多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这把“利器”还没有真正形成震慑力和影响力;多年来,水利基本建设过度依赖国家投资的传统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多年来,单一依靠人为督导工作的传统工作方式还没有根本打破;多年来,抓水利改革创新、依法治水管水、科技兴水的力度和手段还停留在浅层次。同时,我省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将长期存在,并伴有突发性、反常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完善、监管能力不强等老问题在我省仍很突出,我省水利仍处于“补短板、夯基础、强监管、促提升”的发展阶段。在新问题方面,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够,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有的地区和一些产业用水浪费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无序开发水资源,侵占水域岸线,导致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河湖生态功能明显下降;有的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带来严重的生态安全隐患。因此,当前我们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而后一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当前我省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一是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我省属全国用水总量较多的省份之一,用水效率指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地下水用水量全国最多、万元GDP用水量接近全国平均值3倍;节水技术推广不足,农业水价改革进展迟缓。目前,全省地下水用量仍超出2020年控制指标31亿立方米,水资源承载能力已达上限。一方面,我省既要严控水资源超采红线,一方面,还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处理好两者关系,既事关高质量发展,又关乎水生态安全。二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不平衡的矛盾。三江治理等重点防洪工程虽已基本建成,但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有的仍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全省有防洪任务河段尚有58.6%未治理,达标堤防长度仅占40%,一些水库尚未除险和除险不完全,中小河流、病险水库、涝区治理等防洪排涝工程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短板。全省2410处水文监测站点有近40%的站点设备运行时间超过10年以上,处于带病工作状态。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基层预报预警体系尚在建设,部分监测设备标准低,还有1367处监测站点需要更新改造;特别是小型水库水情测报信息化手段落后,有报汛任务的590座水库仍有约20%存在错报漏报问题。近几年全省防洪工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建工程多数尚未验收,个别存在安全隐患,整体防洪工程底数和防洪能力还不完全清晰,江河防御洪水方案和调度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和农业水价改革滞后与水利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在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方面,我省还没有真正破题,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投融资结构单一、渠道窄,过度依赖政府投入,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寥寥无几,一方面,我省多数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配套资金落实难,一方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滞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我省进展还比较缓慢,政策杠杆约束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有效激励和制约特别是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既影响用水效益和节约用水,也对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带来较大障碍。四是水利行业队伍能力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矛盾。县(市)一级是承担水利工作任务的前沿阵地和责任主体。目前,全省水利人才短缺尤其县级更为突出,特别是执法队伍薄弱,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对水利行业强监管带来极大影响。此外,重点规划顶层设计还存在欠账,具备可研和初设深度的项目储备不足;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手段滞后,尚未建立有效监管和运行机制,等等。从当前我省水利发展实际看,补短板强监管是全方位的,需要全面提档升级。但更应看到,水利工程补短板则是重中之重,亟待补齐补强。综上所述,我们的短板弱项还极为突出,用两句话概括,即: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尚未形成、尚存较大差距,还有诸多短板要补;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弱化、社会影响力不足,必须切实加强、全面提升。

(三)充分认识治水管水的新方向新任务。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首先,要调整思维方式和努力方向。在思维方式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为指导,尽快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为主的传统思维方式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尽快从“重建轻管、管而无力”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格局中摆脱出来,着力在节水优先、生态安全、保障有力、服务民生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努力方向上,全省水利系统必须把“节水优先”切实摆上突出位置,努力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上升到政府行为和全民行动,科学处理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更加注重保护,围绕“两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严格落实“一管控五体系”措施,坚持规划引领和前期工作开路,尽快形成补短板强监管“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格局,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加快构建与水利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其次,要明确水利工作总基调。聚焦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新精神,结合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治水管水的总基调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全省水利系统要按照这一总基调,进行深入研讨,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制定推进措施和发展计划,逐年分解消化,逐步提档升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当前水利工作总基调,是管方向的、管总的,不是“万能的”,具体到不同地方,情况有所不同,必须辩证看待,准确把握。解决新老水问题必须坚持“补短板和强监管”两手抓两促进,不能因为补短板任务重,就忽视强监管,更不能因为强监管,而忽视补短板,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把强监管挺起来,绝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第三,要把握“补短板、强监管”重点。水利工程补短板,是解决新老水问题的有效手段,很长一个时期仍是我省水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巩固提升老旧工程、完善配套现有工程、统筹规划新建工程”的原则,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现状、不同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补短板。要以《黑龙江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黑龙江省水利现代发展规划》为依托编制《全省水利工程补短板指导意见》,以防洪排涝工程、供水保障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等为重点,围绕河流堤防防洪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文监测预警和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加快补齐补强防洪排涝工程短板;围绕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大中型灌区灌溉水源保障能力、骨干灌排工程配套、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需要,加快补齐补强供水保障工程短板;围绕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三江平原地区和水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等实际状况,加快补齐补强水生态修复工程短板;围绕水文监测站网、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加快补齐补强水利信息化工程短板,以水利工程网络化、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水利行业强监管,是水利部门的主责主业,是工作主线,必须贯穿始终。我们所强调的强监管是“大监管”,是代政府管好管住社会职责,而不是狭隘的、片面的只管水利工程和水利建设的“小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法治为手段,以队伍为保障,以问责为驱动,从法制、体制、机制着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不利局面。重点对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和水行政事务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监管,制定出台《全省水利行业强监管实施方案》。宏观上,重点监管人的涉水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微观上,重点管好“盆”和盆里的“水”,尤其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对水资源无序开发利用、非法取水、无序用水、水利工程违规运行、河湖“四乱”等问题全面宣战,挺起腰杆、瞪大眼睛,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形成有力震慑,决不能对眼皮底下的各种问题不闻不问甚至绿灯放行。要以强有力的监管和执法为手段规范水事秩序和行为,今后对基层监管不力的,将层层追责问责。通过严格的制度体系、有力的监管手段,让节约用水、保护河湖上升为政府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真正把强监管当成水利行业的主责主业,形成常态化和高压态势。

三、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全力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3·14”重要讲话5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2019年全省水利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两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水利“两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结合全省水情实际,突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狠抓“一管控五体系”措施落实,聚焦弱项补短板,突出重点强监管,攻坚奋进破难题,固本强基抓提升,全力夯实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支撑和保障。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9年全省水利工作总的目标任务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完成90%以上、面上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完成80%以上;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完成100%;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53.34亿立方米之内,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6.8%。围绕补短板强监管,摸清水利家底和工作底数;重点打好地下水压采、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河湖“清四乱”四大攻坚战;同步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水旱灾害防御、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依法治水管水、科技兴水、水利信息化和水利改革等重点工作。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摸清“一个”底数。实施“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摸清水利基础数据信息底数,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开展水利底数摸排专项行动,全面查清我省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全省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现状,摸清水资源利用、经济社会用水状况,厘清水利行业建设情况,为治水管水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遵循,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基础信息保障。针对上述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摸排和数据更新,建立完整、系统的水利基础数据信息库,真正摸清水利“家底”。此项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各地要以原水利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补短板强监管紧要程度,突出重点,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主要数据摸底更新。

(二)守住“两大”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全面梳理排查水利行业隐患问题,坚决守住水旱灾害和水安全重大风险底线。

第一,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防汛抗旱责任重于泰山。机构改革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汛抗旱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利工程调度和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各级水务部门要主动与应急部门沟通协调,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要抓紧完成水毁修复任务。汛前完成2018年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并全面排查消除防洪工程风险隐患,确保度汛安全。二要打好防凌汛第一场战役。密切关注开江动态,准确掌握凌情变化,制定主动破冰方案,在黑龙江上游等江段及时开展防凌破冰作业,科学调度莲花、大顶子山等水利枢纽工程,确保平稳开江。三要做好抗旱水源保障。动态分析预测春旱形势,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泵站、机电井、大中型喷灌设备等维修养护。搞好抗旱水源调度,既要用好“桃花水”,又要做好各类水利工程蓄水调度和应急使用,为抗旱保种创造条件。四要加强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管理。要积极开展汛前检查,加强汛期水库科学调度管理,及时审批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严格按规定的权限进行调度,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擅自抬高汛限水位或长期超汛限水位运行。五要做好水雨情监测预报预警。要强化洪水预报联合会商,充分共享气象部门降雨预报信息,编制洪水预报方案,努力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要抓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加快推进29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巩固提升和7个县(市、区)农村基层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维护好已建成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细化转移避险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六要强化防汛技术支撑。要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突出抓好防洪工程特别是中小河流堤防、中小水库(水电站)等重点部位防御能力分析,落实防洪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措施。

第二,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一是除险加固要盯紧。推进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和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对病险水库安全鉴定结论进行抽查复核,全面掌握水库大坝、大中型水闸和重点堤防险工险段安全状况,分类实施除险加固和降等报废,尽快消除水库大坝安全隐患,同步抓好已经除险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二是运行管理要盯住。加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管理,坚决落实“三个责任人”,逐步形成职责明确、机制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格局。推动水闸安全鉴定、堤防安全评价工作。完善工程注册登记、安全鉴定(认定)、调度规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水闸堤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落实小型水库管护主体和责任、管护经费和人员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管理模式试点工作,分级组织基层水库巡查管护人员技术培训。三是监督检查要盯实。启动全省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和自动化监测系统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完善小型水库雨情监测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开发推广水库大坝安全智能巡检系统。开展2018年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回头看”,组织开展重大水利工程和面上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稽察和质量监督专项巡查。

(三)抓好“三项”改革。改革创新是水利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补短板强监管的推动力。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举措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第一,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继续做好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论证及取消或下放工作,做到“应放尽放”,同步做好已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和“办事不求人”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

第二,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在破解水利投融资难题上下功夫。要继续向上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更加主动地争取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水利建设。各级各地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在不增加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创新金融资金和金融政策支持水利的方式和模式。要因地制宜落实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水利项目建设运营。要充分利用好我省七大投资集团投融资平台,建立水利建设投资多元化筹集方式,多渠道吸引和利用各类资本,解决资金瓶颈制约,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补短板需要。

第三,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政策杠杆激励机制,结合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开展计量设施建设,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基层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工程管护机制,不断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础。完成25处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改革实施面积690万亩。

(四)打好“四大”攻坚战。2019年,我省水利工作有四场硬仗要打,每场都是攻坚战,需要全系统上下团结奋进、合力攻坚。

第一,要打好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攻坚战。要全力推进全省地下水压采工作,对标2020年全省地下水压采控制指标,全力推行工程换水、灌溉节水、休耕停水“三水共治”措施落实,把重点推进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超前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确保3月26日开工,坚决完成19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完成300万亩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地下水压采“工程换水”措施落地生效。

第二,要打好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抓住省委把水利基础建设作为全省“一号工程”的有利契机,2019年积极争取落实水利建设投资,充分发挥水利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扎实做好三江治理、尼尔基引嫩扩建工程、奋斗水库、三江平原灌区等已建工程的收尾验收和管理移交工作,重点推进青龙山灌区、阁山水库、锦西灌区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抓好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面上水利工程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有效施工期短、地方配套投资落实不到位、征林征地难等不利因素,超前安排部署水利工程建设。各地要落实开工主体责任,安排专人负责盯办,充分做好开工各项准备工作,打破“秋收之后再开工、拖拖拉拉到年末”的前松后紧被动工作局面,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三,要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2019年,全省再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安达、肇东、梅里斯区等氟病区341个村屯、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明年底解决全省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跟踪已完成任务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做好日常水质监测、运行管理和维护提升工作,防止出现“返贫”,巩固农村饮水脱贫攻坚成果。

第四,要打好河湖治理“清四乱”攻坚战。坚决落实省总河湖长一号令,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重点抓好“一河一策”方案实施,监督“一河一策”任务清单、目标清单完成和达效情况。要集中力量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集中攻坚、统一整改销号,力争年底前完成清理整治任务。

(五)狠抓“五个”再加强。要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做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依法治水管水、科技兴水、水利信息化和水利行业基础能力工作,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一,加强水利规划前期工作及项目储备。抓住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黄金期,围绕省委省政府“百大项目”建设部署,主动向上对接,全力抓好水利规划顶层设计和重点项目前期储备工作。一要加快重点水利规划编制。突出导向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推进《黑龙江省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黑龙江省应急备用水源规划》《黑龙江省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规划》和《黑龙江省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编制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二要加快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三江连通工程立项审批进度,同步推进可研编制工作,为明年开工建设做好准备;继续推进黑瞎子岛防洪排水工程、界河三期工程规划和林海水库的立项审批,满足工程开工需求。同时,各地要主动筹措资金,加大前期经费投入力度,依据国家批复的水利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本地需求,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等面上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充实水利项目储备,宁可让项目等资金,也不能让资金等项目,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接续项目储备机制,为全省实施“百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要在规划前期阶段落实强监管要求。要把行业强监管要求融入到规划前期工作当中,切实发挥水利规划刚性约束和前期设计引领导向作用,坚决叫停节水评价通不过的项目,凡是节水优先不落实、用水定额超限的项目一律不批,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配套资金不到位、征林征地不落实等“后遗症”较多的项目一律不批。

第二,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一要全力抓好节约用水工作。各地要积极开展辖区内节水现状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做实基础性工作,明确节水思路框架、重点目标任务;要切实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项目建设的前提,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黑龙江省节约用水条例》,会同省发改委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水田种植区大力推进水稻控灌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继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完成14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开展全省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高校节水和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带动全社会节水。二要扎实推进全省地下水压采专项治理。各地要按照2018至2020年、2020年至2030年全省地下水“两阶段”压采目标,落实落靠责任,大力推行工程换水、灌溉节水、休耕停水“三水”共治措施,重点抓好2018至2020年近期压采措施落实,全面推广水稻控灌技术,争取三年内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覆盖面积达到三江平原井灌水田面积的70%以上;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向上争取更多休耕指标,确保“休耕停水”措施有效落实,力争2020年底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压减到国家控制指标之内。同时,加快推进全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优先实施三江平原地区地下水监测工程,为全省地下水动态评价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提供支撑。三要全面实施水生态管控。抓好跨地市县河流的水量分配工作,明晰流域区域用水权益,落实空间均衡要求。狠抓生态流量确定与管控,开展生态流量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下泄,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狠抓取用水管控,在县域水权确权基础上,开展水资源论规划证工作;抓好小水电清理整改与小水电绿色改造,加强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有效解决农村水电站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四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力度。全力抓好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0万亩;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狠抓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建立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清单,强化监管与责任追究;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天地一体化”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发现违法行为;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水土保持方案“未批先建”、水土保持设施“未验先投”等行为。

第三,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一要健全水法制体系。建立完善水利监管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划实监管“红线”;做好水利重点领域立法前期准备工作,全力抓好《水法》《黑龙江省节水条例》《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修改完善全省统一的水行政执法文书,制定加强和改善水行政执法意见。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在摸清全省水利执法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加强执法队伍力量配备、整合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水行政综合执法,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借助河湖长制和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全面实施,健全党委政府主导、水务部门牵头、公安、检察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河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三要切实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扩大覆盖面,重点开展水资源保护利用、河湖健康、水土保持、安全生产等方面专项执法活动,坚决打击私采地下水、非法设障、非法采砂等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借助河湖长制平台,重点以松嫩两江围堤清障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执法行动,严查重处,形成震慑。四要做实河湖划界强监管基础性工作。按照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的阶段性目标,2019年底前完成省、市(地)级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河湖划界任务,力争完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80%以上的划界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划界任务。同时,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做好水事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依法依规办好行政复议与应诉。

第四,加强水利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一要抓好智慧水利顶层设计。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出台《智慧水利总体方案》,构建安全实用、智慧高效的全省水利信息大系统。二要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围绕提升水利信息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安全保护能力,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行中的运用,逐步构建覆盖江河水系、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的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三要强化行业监管信息支撑。以水利普查数据应用系统、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河湖长制管理系统、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打破业务信息条块分割,逐步建立覆盖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财务资金等领域的综合监管平台。四要做好高端科技平台支撑地方水利工作。利用与中国水科院、水规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平台,围绕我省水利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十四五”水利重大专项涉水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三江连通工程带科研前期启动工作,跟踪做好三江平原地下水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推进和水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工作。加强水利国际合作,积极做好跨界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涉外工作。

第五,加强水利行业基础能力建设。一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好《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大发现问题和问题整改力度,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二要提升投资计划执行管理能力。积极争取增加中央水利投资,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金融资金,吸引民间社会资本,发挥水利投资拉动重要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保障补短板强监管项目投资需求,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投资计划执行全过程监管系统,及时跟踪掌握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工程建设进展、资金到位、投资完成、竣工验收等情况。三要提升水文水资源基础支撑能力。推进水文监测管理改革,实现以“巡测为主、驻测为辅、巡驻结合、应急补充”的水文监测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水文监测体系。启动编制《黑龙江省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加快完成跨省江河水量监测省界断面监测站点和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水质监测分析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水量、水质和节约用水等方面监测与分析评价服务。切实加强报汛报旱以及水文预报,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和水情服务。

四、采取有力措施抓落实,切实保障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分靠部署、九分靠落实”。全省水利系统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落实、促落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党建提升、作风提升、能力提升促进工作全面提升,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一)以党建提升工程为引领,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各级党组织要以党建提升工程为抓手,按照“五个一同”要求,把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双促进”“双提升”。一要提高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理论武装,时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和大局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标准;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用《党章》净化思想、规范言行,严格遵守“四个服从”,杜绝“七个有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压实落靠主体责任,提升攻坚克难能力。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业务工作提升,用业务工作成果促进党的建设加强。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攻坚克难能力。三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细化配套制度,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加强警示教育,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生根、形成常态。要结合机构改革职能变化,修订《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深入查找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招投标、计划分解等环节风险防范。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良好工作环境。

(二)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动力,促进工作作风再转变。全省水利系统要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通过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真正从看摊守业、求稳怕乱中解放出来,增强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深入落实。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对上,要紧跟国家政策要求,深入研究政策走向,切实把“自身”置于大环境当中,力求工作节奏与上级“合拍”,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对下,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群众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准方向标,不做无用功,保证水利工作符合形势任务要求。在自身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范重大风险隐患精神要求,把有效化解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问题作为重点,制定长效机制,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绝对稳定的工作局面。二要整治作风顽疾,强化执行力。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整顿的重点,按照“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形式主义,脱离基层群众就是官僚主义”的标准,深度整治重检查轻整改、重发文轻执行、重开会轻落实现象。要逐渐转向“年初有布置,年末看成效”的工作模式,减少中间繁杂的督导、沟通环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和抓落实上。要令行禁止,严肃整治“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不作为、慢作为、得过且过”等突出问题,严厉惩处推诿扯皮、中梗阻现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确保决策部署掷地有声,落地见效。三要严格执行工作计划,推进诚信建设。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科学安排工作任务,按照冬季抓前期、春季抓开工、夏秋季节抓建设的要求排定时序任务,要“雷打不动”地按计划推进工作,坚决扭转工作无秩序、遇到困难束手无措、工程建设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要推进水利诚信体系建设,把信守承诺作为作风转变的重点,各地要依据征林征地、资金配套等能力“量身”申请项目,坚决惩治违信违诺责任主体,通过加强诚信建设,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高效运行。

(三)以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为契机,促进工作提档升级。本轮机构改革基本结束,水利职能得到优化,全省各级水务部门要按照新的职能有序开展工作。一要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权责承接。要精准掌握水利系统各项职责内涵和外延,按照权责一致要求,明晰权责范围,坚决杜绝“定权”不明、“定责”不清,甚至有权无责现象发生。要确保各项职责全部承接不漏项,按照人岗适合要求,配齐配强岗位责任人,加强上下沟通,上传下达,确保工作落实;要正确处理职责交叉,分清主次责任,从大局出发做好牵头或配合工作,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二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尽快适应水利新职责岗位需要,按照工作“凭专业说话,按程序办事”的要求,深入开展全员学习水利业务活动,健全完善水利知识题库,实施专业知识抽查考试;继续落实会前学法制度,邀请专家讲授涉水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水利工作人员知法、用法和执法能力,提升水利系统全员工作本领。机构改革人员更替,要保证工作有效延续,特别是涉及合并的县市水务部门,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组织负责,新官要理旧账,主动做好交接,推进工作有序开展。三要克服人员不足困难,做好内部优化。立足水利系统实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内部职能细则,具体职责要细化到事,落实到人,并达到可问效、问绩、问责,促进水利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四)以健全督促考核机制为保障,促进行业能力不断加强。合理开展督导、考核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水利部门要创新督导、考核方式方法,提升水利行业能力。一要打好工作提前量,确保赢得主动。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精确核算可利用时间,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本着“完成有压力、努力能实现”要求,打破常规,抢前抓早,科学排定阶段目标,按照既定目标安排布置、推进各项工作,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督导和考核。二要创新督导方式,确保有序有效。在总体大幅减少面上督导、考核次数和规模基础上,加大“四不两直”暗访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国家、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分解落实的重点任务目标暗访力度和涉及安全生产、水库安全等安全领域暗访力度;继续实施项目月报、旬报、周报制度,结合督导情况,实施横向排名,并加大通报力度和问责力度,切实发挥督导推进工作的作用。三要强化队伍建设,确保保障有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精心培养起来,合理使用起来。强化对基层水利人才选拔和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和扶持力度,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同时,聚焦新时代水利精神新内涵,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水文化建设,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进一步激发水利行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水利工作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传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