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镇茶业发展的探索

2019-02-16 05:12谢文林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溪县茶园有机肥

谢文林

(福建省安溪县金谷镇农业服务中心 362403)

金谷镇位于安溪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左右,是安溪主要的产茶乡镇。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调整,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集约化、精致化等,引导茶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 主要措施

1.1 做好规划

根据因地制宜和科学规划相结合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宜茶区、保护区、粮蔬区、综合区等,形成生态、优质、高效的不同生产区域。针对保护区制定优质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措施,保护稀有品种乌龙茶白毛猴(金山村石竹岩、东洋村碧源茶厂)、金观音(金东村陈后)、黄金桂(元口村)、李铁映题字的“观音铁韵”铁观音茶园(三元村)。设立保护措施圈,设定保护范围,建立保护标志。指定专人管理、看护,精心管理,制定茶园管理措施,指导管理人员做好茶树管护工作。

1.2 非宜茶区加大退茶力度

加大农田茶园退茶力度,紧抓财政支农政策机遇,集中连片推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依托区位优势,引导农民退茶67hm2,用于发展鲜切花、紫薯等经济作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茶农根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宜耕则耕”原则,主动退茶还林、还耕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金谷镇根据当地茶园特点,在茶园山顶及路边、沟边种植树木,实行梯壁梯岸留草、种草,茶园内套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推广物理防控及生物防治,促进茶山生态恢复27hm2(河美村的金荣茶叶专业合作社、洋内村大尖山),建设高标准茶园13hm2(河美村的金荣茶叶专业合作社)。

1.3 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认真做好生态茶园规划和建设,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前提,构建和谐生态体系。抓住建设生态茶园为契机,在茶园山顶、路边、沟边种植树木,完善茶园排蓄水及道路系统;综合应用耕翻、采摘、修改、修剪等农业措施,推广物理防控及生物防治,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率。适当推广种植“白毛猴”特有品种的生态基地建设。倡导伏季休茶,土地茶园管理朝“降密度、提高度、深施肥”方向发展;梯壁梯岸留草、种草,在茶树行间或堤岸上种植绿肥,提高茶叶水土保持能力。严厉打击使用除草剂除草行为,引导茶农以割草覆盖代替除草,促进生态恢复和平衡。

1.4 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提升茶农制茶技术水平,培育各类涉茶乡土人才。以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为抓手,开展选拔赛,以赛促训,培训各类涉茶人才。

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根据《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 安溪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安溪县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农[2018]49号)和《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 安溪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安溪县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农[2018]107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了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使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大显身手,促进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全镇年培训茶农1 100人次以上,主要围绕茶业基础管理、茶山生态恢复、茶叶质量安全、茶叶传统工艺制作等茶业重点工作开展知识培训,采取举办专题讲座的集中培训和实行县专家组或镇农技人员分层次的分散培训方式,使茶叶有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

推动制茶工艺回归传统,要求茶企全部传统制茶,各村至少有2户传统制茶示范户。各村组织农民参加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1.5 抓好茶叶卫生质量安全

加大茶叶质量安全抽检力度,围绕加快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抽检,力争合格率100%。全面推广使用农资购买卡,强化终端倒查、入户检查,整治购买和贩卖非招标、禁限用农资的行为,提升农资监管平台监管能级。全面取缔压茶机,巩固取缔成果。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控措施,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1.6 实施绿色发展工程

做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及茶园土壤改良工作。结合金谷镇实际,根据《安溪县2018年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督促和指导各实施主体抓住有机肥施用季节,落实有机肥的施用,并适时召开茶叶有机肥施用现场观摩会,同时严格按照网上招投标程序,并深入基地积极配合做好项目效果监测任务,实施茶园土壤改良133hm2。

通过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推广精致农业管理模式,推进茶园土壤提质,遏制茶园土壤退化,提升茶叶品质,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少用化学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实际,制定化肥使用零增长相关工作方案,切实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

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工作,结合茶园土壤改良工作,指导广大茶农科学施肥,如景坑村推广“茶+沼+畜”模式,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为指导,充分利用畜禽粪污、沼渣沼液等废弃肥料,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有机统一。

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和“绿肥+覆盖”模式。在茶园内套种黄豆、黄花菜、花生等植物,在茶树行间裸露土壤上覆盖杂草、稻草、绿肥草等,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推广“有机肥+深施”。在秋冬季进行土壤耕翻时,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发展探索

2.1 深入实施茶山修复

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园艺作物数字农业等国家级项目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县茶园基础提升“4567”规划,修复茶山生态27hm2,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13hm2,改良茶园土壤133hm2,保护白毛猴等稀珍品种种质资源20hm2,退茶67hm2。继续推广“两留”“两禁”,巩固取缔压茶机、禁用除草剂工作成果,规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提高茶园集约管理水平和茶叶制优率。

2.2 丰富产业文化

积极打造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农业精品,整合千年历史太王陵 、东溪苏维埃政府 、《延安颂》作者莫耶故居 、河美村的金荣山庄生态农业示范 、稀珍茶“白毛猴”及原产地的历史见证文物等。与现代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进行交流和宣传,项目建设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丰富茶文化载体,进一步提升茶庄园内涵,整合茶文化资源,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2.3 做大做强形成优势特色

坚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弘扬匠心、上下同心,全面推广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加强茶园精细化管理,坚持铁观音传统做法,力促茶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农业管理机制,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技术创新项目。支持茶企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加快培育各类涉农人才,协助好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等赛事活动。推动茶产业向机械、包装、配套、创意、庄园、食品及深加工等领域延伸。

2.4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适度规模,在宜种规划区应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利连片性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优势。

2.5 继续提升茶产业效益

为促进涉茶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好茶叶生态、文化、休闲、体验等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展示具有独特安溪茶文化的窗口,延伸茶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加速高科技项目建设,以达效益最优。

猜你喜欢
安溪县茶园有机肥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茶园飘香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做冰镇小吃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懂规矩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