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探索

2019-02-15 08:38叶冰
考试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趣味实验高中化学原则

摘 要: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积极开展趣味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实验;原则;意义;对策

趣味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类型之一,具有趣味性强、现象鲜明、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目标。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以“知识”为目标的化学教育课堂,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成长,导致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低下,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当积极地将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的开展整合起来,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化学实践能力。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改变过去知识唯一的教育现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高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取得好的化学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主体性原则应当是趣味性化学实验开展的首要原则,唯有教师强化学生在趣味实验开展中的主体性,并在化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交流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方能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 趣味性原则

顾名思义,所谓趣味性化学实验,就是以“趣味”为主要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高中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将各种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融入课堂中,充分体现化学实验趣味性的特点,達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目的。

(三) 开放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达到教学的效果。开放性原则在趣味性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确立,要求教师在教学指导中,适当放宽实验的步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展实验。这样的实验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教科书式的实验模式,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开展,具有趣味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结合趣味性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化学实验是学生检验化学原理、探索化学原理的有效途径。而化学反应、化学现象等,本就是富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模式下,教师要么直接“讲”实验,让学生背器材,背流程,通过“背”的方式,实现“考”的目标。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开展,有利于改变这样的实验模式,富有趣味性的实验现象、实验反应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开展趣味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 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育目标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2014年,核心素养理念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将能力的培养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开放性、主体性的实验模式,有利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探索实验,促进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对策

(一) 趣味实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趣味性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课堂新知识的导入,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导入新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趣味实验,通过趣味实验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的“茶水变色”趣味实验,取得了好的效果。“茶水变色”趣味实验的操作格外简单,即教师将刚泡好的茶汁倒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烧杯,茶水由浅棕色变成深色;接着导入另外一个烧杯,深色的茶水又变成了浅棕色。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导入: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跟老师一起学习“铁盐和亚铁盐”吧。这样的导入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化学教学效果。

(二) 趣味实验教学,拓展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拓展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硫酸”的知识时,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把握不够透彻,为了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相关知识的把握,笔者通过一个“黑面包”趣味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三) 趣味化学实验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趣味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运用于学生的课后作业环节。布置学生课后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胶体”的知识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自制豆腐”的家庭小实验;在学习了乙醇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品思考:如何结合乙醇的性质,自制一个简易的酒精测试仪呢?等等,类似的趣味实验,是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钟文丽.趣味实验促进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案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4(11):96~97.

作者简介:叶冰,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南白中学。

猜你喜欢
趣味实验高中化学原则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