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维向度

2019-02-15 21:50姜琳琳周盼盼
关键词:铸魂育人特色

姜琳琳,周盼盼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奠基性工程。因此,要从培养实现中国梦生力军的高度去认识和开展铸魂育人工作,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环节抓紧抓实。

一、深刻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政治站位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个高校党委要立足发展新形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育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新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积极主动担当新使命,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坚持不懈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实践探索的必然选择,是科学性和价值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学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成果铸魂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的育人经验,同时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表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承担历史责任、履行育人使命的重要保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全体中华儿女筑梦新时代的伟大旗帜。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学习和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方位培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奉献终身的社会主义可靠之才。

其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在办学方向上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同时,还要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核心领导,保证各个高校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高效领导,多方联动构筑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模式,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形成协同效应,将党对高校的领导权落实做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1]所以,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坚持教育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党和国家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力军和追梦人。

最后,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培养有德之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好这个工作就要牢牢把握和坚持教育新的本质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习贯彻落实新思想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站稳政治立场。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机遇,教和学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3]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必须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矛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自觉把铸魂育人工作放到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中去设计展开,放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去考虑思量,放到教育强国兴国的历史责任及使命担当中去谋篇布局,着力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情感、入立场,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深刻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因”方式要求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依规律行事,遵循立德树人基本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使育人工作更具时代感、亲和力和吸引力,切实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首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事而化”。结合社会发展进程,聚焦学生成长需要,解决学生关注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积累和取得的成就鼓舞激励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这个“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事”,可以结合新时代所发生的系列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从中国道路的实践演进中思考领悟中国智慧,“化”出“新时代”的价值意蕴,“化”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和深刻内涵,“化”出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这个“事”也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关注之“事”。开展铸魂育人工作要精准对照学生现实的成长发展需求,以有温度的现实关怀为抓手,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着重关照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既要关注学生在日常事务中遇到的难题,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针对学生所想、所急、所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思想认知上遇到的疑虑和困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穿越思想迷障,推动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化”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自觉,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其次,要牢牢把握“新”的历史使命,坚持“因时而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审度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命要求发生的重要变化,应时而动,顺时而为,抓住时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从大的方面看,这个“时”是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要把握好“新”的育人使命,深刻领会和把握大学生身上蕴含的时代印迹和时代气息,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展开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系统回应解答时代课题,特别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化”出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两个维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小的方面看,这个“时”也是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适当时机。当学生面对世情、国情以及党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困惑不解,甚至内心出现彷徨而迫切需要指导、帮助和鼓励的时候,往往是用理论说服人、用思想征服人的最佳时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只有伺机而动,顺时而为,抓住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等所展现的良机为学生及时解惑释疑、提供指导帮助,才能“化”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把握发展大势与成才之势,坚持“因势而新”。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根据情势变化来推动铸魂育人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宏观看大势,这个“势”是世界与中国发展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把握好这个大势,结合中国走向崛起、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等历史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奋斗的青春铸就中国梦。微观看小势,这个“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之“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所面对的现实形势,要结合包括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在内的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影响的多种要素,针对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的鲜明特质,根据新时代的形势与情境变迁来创新话语传播体系和表达方式,引导带动学生自觉自愿实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频共振。

三、深刻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三进”工作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关键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围绕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信仰体系的逻辑进路,持续推进新思想对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的深刻覆盖,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作用的同时,协同各类课程与思政课主阵地共同发力,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使科学的理论入耳入脑入心,让新思想的真理性光芒照亮课堂、照进情感、照进人心,培养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时代新人。

首先,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这是铸魂育人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材是学生获得规范性、系统性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内涵的重要文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是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主要依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宣部和教育部已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新版教材出版发行并不意味着“进教材”的工作一劳永逸。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着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理论新成果将会不断涌现。鉴于此,短期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既要不断通过活页等形式,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容传达到教学一线;长期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还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适时对已出版教材的内容、篇幅、逻辑框架等进行修订,以便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以现版教材为依据,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动态发展成果,打造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源。

其次,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这是铸魂育人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打造高品质、高阶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逻辑主线,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手段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在办好思政课的同时,应积极倡导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专业课为切入点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与多阵地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以及其他通识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用新思想引领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铸魂育人更高更广的平台。

最后,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这是铸魂育人工作的最终目的。大学生是否认同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衡量铸魂育人效果的重要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关键在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这种转化就必须要推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所蕴含的知识体系与广大青年学生成长发展价值能力体系的有效融合,通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入大学生头脑,使学生形成对新思想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学出自觉、自省和自信,形成政治定力、爱国情怀和发展视野,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价值引领,外化为行为规范,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成一身干事创业的本领,做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铸魂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色种植促增收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努力在育人铸魂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