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科伟 叶艳萍 叶火香*
(1.松阳县农业农村局;2.松阳县樟溪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茶叶作为松阳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紧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松阳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全县稳步开展“机器换人”工程,着力在茶叶生产管理、加工等环节实施机械化、自动化,加快推进茶产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5]。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8566.67公顷,其中采摘茶园8246.67公顷,全年茶叶一产产量1.49万吨,产值14.7亿元,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08亿元。2018年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1个、示范基地2个,在山地茶园中安装轨道运输机6条,购置植保无人机3台。大木山骑行茶园路线为2018年度全国茶旅金牌路线,松阳县被命名为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一二三产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制定了中国茶乡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将松阳打造成全国茶产业强县。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机器换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机综合保险补贴政策,补贴机具数量、补贴资金、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在茶树修剪机、统防统治、名优茶与香茶加工、茶叶后加工(分选)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率达100%。2018年,全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18.43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788.2755万元,省级财政补贴资金30.163万元。2018年新增茶园管理机械耕作机、除草机、修剪机、采茶机及茶叶加工机械杀青机、揉捻机、炒(烘)干机、提香机等3234台,新增受益农户1306户。全县拥有茶叶机械 36045 台,动力 63104 千瓦,其中机制名优茶机器共 18717 台,占51.9%,名优茶机制率水平较高。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在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加工及成品茶筛选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传统人工操作与机械化作业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茶叶机剪比人工修剪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机采比人工手采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机械替代植保生产效率提高7倍以上,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比传统炒制机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成品茶采用机械色选选比手工捡剔生产效率提高79倍。试验示范区内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节本增收达1195元/亩。2018年,全县推广植保无人机3台,山地单轨运输机6条,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茶叶)1个(新兴镇),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茶叶)2个(松阳县神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松阳县雪峰云尖茶业有限公司茶产业)。“机器换人”取得突破性进展,茶产业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松阳有规模茶机生产企业4家,主要生产智能扁形茶机、理条机、烘干机、萎凋机、颗粒燃烧机等。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高效茶叶机械需求旺盛,激发了茶机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茶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高效实用新型茶机装备不断涌现,技术不断革新。如浙江(松阳)上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研发全自动、智能新型茶叶机械,先后研发成功6CCB-801ZD和6CCB-901ZD型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6CL系列全自动智能茶叶理条机,6CH-650型茶叶辉干机,6CPS-40型茶叶输送机,6CT-50型鲜叶摊青机。2018年研制6CTB全自动扁形茶连续加工成套设备,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操作。至目前为止,该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2017.12—2019.01月,松阳共有3家企业16个农机产品通过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进入省级以上农机购置推广补贴目录,这标志着松阳茶机制造业取得巨大发展。新型加工机械产品的研发推广,使茶叶加工机械从半自动化向智能化、连续化生产转变,增加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使松阳加工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目前,松阳茶机厂生产的扁形茶炒制机、理条机等在浙江省内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茶叶产区销售旺盛,产品供不应求。茶机研发制造为企业自身发展,延伸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9]。
大力扶持和推进全县茶叶加工由单机作业向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的加工流水线转变,2018年我县上河茶机、浩宇茶机等茶机生产企业共生产扁茶机、理条机5500台,颗粒燃烧机2200台,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新增年产40吨碾茶生产线1条,累计建成抹茶加工生产线3条、速溶茶加工生产线3条、全自动智能名优茶生产线14条。2018年名优茶生产线加工量1300吨,产值11600万元。松阳县神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茶企生产抹茶410吨,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生产速溶茶粉1600吨。茶叶加工工艺不断革新,智能化、连续化茶叶机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松阳茶花色品种,有效拓宽了茶资源综合利用渠道。
在茶叶机械化生产中,找准当前急需突破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对促进松阳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县茶叶生产机械化进程在稳步推进,但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茶园处于农户分散承包的管理模式,种植规模以小茶园为主,停留在“小、散、弱”的阶段。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8566.67公顷,其中采摘茶园面积8246.67万亩,但从人均茶园面积看,全县茶产业一产从业人数8.35万人,人均仅988平方米。承包经营导致土地高度碎片化,这种千家万户种植的生产状况导致茶园过于分散,地块小,缺乏集中连片,难以进行统一管理和形成规模化生产,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茶园机械化作业,让松阳茶产业农机化举步维艰。
松阳茶叶基地规模小,茶园基础设施还处在相对薄弱阶段,喷滴灌设施、茶园道路建设等还不符合机械化生产管理要求,这是制约茶产业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茶叶灌溉、施肥与农机农艺融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目前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茶园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生产要求不相适应,茶园种植习惯差异大,种植标准化程度偏低。该县地处盆地,有30%的茶园种植在大田,当地农户在种植茶叶时为方便灌溉排水,在每条茶行中间挖宽25厘、深25厘米的排水沟,造成耕作机不能使用。另还有70%的茶园种植在山区丘陵、受交通限制耕作机械无法使用,这也影响了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 2018年,全县拥有耕作机160台、采茶机25台、修剪机4260台,茶园修剪全部实现机械化,但在茶园耕作、施肥管理等方面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因此,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仍有待提高。
当前,松阳产业在茶树修剪、植保防治、加工环节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但在采摘环节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还是以人工为主。就目前水平而言,手工采摘鲜叶质量较机械采摘还是有较大优势,松阳茶叶是以小规模为主的,家庭采摘还能满足人工需求,因此,机采推进较为缓慢。以规模茶园机采为例,2018年全县建成标准茶园面积2733.33公顷,其中千亩以上基地6个,共906.67公顷,但机采茶园面积仅66.67公顷,规模基地机采率仅为7.35%,机采水平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机采设备还不成熟。目前全国适用于机械化采摘的机械设备与人工采摘在质量上还存在较大不足,尤其是名茶采摘还不能用机械完成;二是机械与工艺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合机采的名优茶机械与加工设备、工艺措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机械化采摘要求。三是松阳茶园规模小,除春季名茶采摘季节外,人工还是能满足手采需要等等这些制约了松阳茶叶采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要坚持政策拉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有机结合,让农户真真切切享受到农业政策红利。大力推进农机作业环节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设施农业设备补贴、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等政策,推行“全价购机、直补到卡”的做法,不断调整、完善补贴政策,借助农业政策红利,提高茶农的购机热情,鼓励农户转变生产、劳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要大力开展农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加快推进茶产业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可以建立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成立以农业农机、生产厂家、科研院校、农民等成员为代表的农机农艺专家协作小组,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栽培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加快研发可快速拆装的模块化、轻量化、标准化茶园管理机械,便于上下山搬运。
在基地开发时,优先考虑建设适合机械化作业管理的标准茶园,因地制宜,引导改变大田茶园每畦开排水沟的种植方式,方便耕作施肥机械的使用。制定相应的机械化茶园生产技术规范,用标准规范指导生产,引导农民统一茶叶行距、行向,统一施肥和植保等技术措施, 并完善茶园配套设施建设, 为茶园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
要研制专用采茶机械,改进采茶机械性能,加快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及其配套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机采工人培训,提高使用技术。另外,要研究和推广配套适合机采的茶树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因无性系良种具有品质优良、发芽一致、芽叶整齐等优点,较适宜机械化采摘,因此建议在品种选择上要优先选用发芽整齐的无性系良种,同时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既错开采摘高峰,又合理安排人力,延长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