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云技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中国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20世纪80年代,创新创业的概念在我国开始兴起,高校从批量“生产”合格员工的“工厂”变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大本营”。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互联网+”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於晓兰提出了“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详细思路,搭建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1]。葛丽婷和胡钰琪以福州大学城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进行了统计学量化评估,并从政策支持、评估机制、保障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2]。尽管不少学者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双创”实训平台搭建进行了研究,但是,将“互联网+”与某个专业相结合,探讨“双创”人才培养的研究少之又少。将“互联网+”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双创”实践平台建设,不仅为“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自身发展。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新词首次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3]。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当下各个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契机。所谓“互联网+”是指依托现代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大数据及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改造[4]。和以往的互联网产业相比,“互联网+”更加快捷、协调、开放,跨界本领出色,创新能力突出[5]。 此外,“互联网+”还具有重视本质、激发潜能及万物互联的特点,其首要功能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点,使各种资源发挥最佳作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成为“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理念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医疗、教育、银行等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结合,出现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银行”等新的产业模式。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和“创业”分别出现了 38 次和 13 次[6]。随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当代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政府对其寄予厚望,应鼓励他们迎难而上、自力更生,抓住创业机遇,实现人生价值。如今,北上广等地涌现了一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客群体,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毫无疑问,大学生具备敏锐的思维、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创业意识较强,因此,大学生必然是“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如何运用其优势来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务之急。高校应指导学生转换思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如今,创新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与高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行动持续开展,成绩喜人,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仍然存在以下4个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毕业的第一选择是直接就业或考研深造,对自己孩子创业持反对态度,创新创业观念相对落后。另外,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定位模糊,创新创业动力不足,对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理解不到位,这都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但自主创业比赛、创业模拟大赛、创新创业训练等虚拟环节与现实项目融合不紧密,依然以夸夸其谈为主。大学生无法深入掌握创业的重要步骤和主要手段,不能设身处地体验自主创业的真正氛围,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虽然能够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但也面临重重困难。如各高校虽然纷纷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只有少量的典型创业实例穿插其中。还有部分高校虽然实施了学时转换制度,但创新创业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无法转换、创业活动受限于学校教育制度等难题依然存在[7]。显然,高校还处在创新创业教学体制革新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备、健全、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教学体制。
硬件设施是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充足的硬件设施,才能顺利完成创新创业实战训练。然而,购置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国家给予的财政扶持力度不大,导致一些普通高校资金严重短缺。资金的匮乏,加之学校场地受限,高校普遍难以建设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实验室、实训场地、创业孵化园。硬件设施的缺乏,制约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质量和水平,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以往的创业模式离不开线下门面,然而高昂的门面费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难题,并且门面的位置非常关键,位置好的费用显然高,其他位置虽然租金低,但盈利少。“互联网+”时代,线上门面取代了线下门面,经营场所相对多样化,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办公。此外,采购产品的渠道多、成本低,省去了货物的仓储费,可以达到去库存运营,实现资金快速运转,短时间便可获取一定利润。如天猫便是线上交易的成功案例。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便捷性为创业宣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如学生可以制作私人网站、免费链接、互联网广告,在各类信息服务平台、贴吧、论坛推销货品,借助图像、音频、动画等手段,帮助潜在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产品。同时,利用互联网能收集到货物的供给和需求信息,拓展销售渠道,进而扩大产品市场。这些新颖的方式不仅使网络创业的营销方式多样化,也极大地减少了资金投入。
网络创业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创业只在课下进行,通常是周末或晚上。网络创业克服了传统时空给学生带来的弊端,使上班时间更加弹性化,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创业,做到学业和创业两不误。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仅包括以物资、数据系统、分享体制为基础的制度系统,也涉及从事平台构建和运营的专门人才团队,它是汇集创新创业实践元素、聚积创新创业物质成分的辅助系统[8]。“互联网+”具备注重需求、建设平台、鼓励原创、连接资源以及大数据监测5个特点[9]。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恰恰是根据这5个特点,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创新为推动力,连接创新创业实践要素,及时开展大数据监测,以培育基础牢、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高效引导的创业支撑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
1.政府
政府作为创新创业的倡导者,可以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如减免税收、简化公司注册程序等,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同时,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创业基金,汇聚并调配各种物资,参与平台搭建。
2.高等学校和二级学院
高等学校和二级学院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要响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号召,使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资源及各种文献资源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扶持。此外,要架起创业者与平台之间的桥梁,运用整合、指导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训练,提高学生创业技能和水平。
3.企业
企业是大学生开展实践和实习的场所,要善于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创业实践与多元化就业的形成。同时,强化企业与高校的协作,鼓励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展独立创业,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4.科研院所
作为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部门,科研院所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提供必要的专业化服务与技术指导。
5.学生
学生是创新创业平台的主体与核心参与者,要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增强自身合作技能、沟通协调技能、创新创业技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平台建设。
6.其他机构
其他机构主要指中介、金融部门和社会培训组织等,这些校外的专门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项目咨询、登记注册、财务打理、法律指导、专利办理、物业托管、融资协助等一体化服务。
“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整合互联网资源,把学习、实践、研究和创业相融合,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出符合创业需求的人才。“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两个子平台——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管理平台。
1.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平台指网上MOOC体系、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场所等,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实践育人平台。立足日常教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指尖课堂、MOOC等,融入网络资源,建设智能化、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平台不仅为所有学生服务,而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具备功能完善、更新及时的特征,是最根本、最关键、信息最丰富的核心平台。
(2)科学研究平台。科学研究平台是对实践育人平台的拓展与延伸。通过科学研究平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提早在实训室开展科研活动和创业训练,不仅培养学生挖掘、剖析和解决难题的技能,也为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3)专业大赛平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性地参与比赛,如商务实践技能比赛、国际商务谈判精英赛、商务翻译比赛、商务英语讲解比赛、商务英语演讲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
(4)创业基地平台。创业基地平台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二级学院创业部门及学校创业工作坊于一体,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创业渠道,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借助学生、学院和学校一体化的创业基地平台,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可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协助其独自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寻求创业机遇。
2.创新创业实践管理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管理平台的重要特点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来辅助学生克服设施、技术、资金不足等难题,降低创新创业费用,为成果运用提供课题评判认定等服务,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二级学院的创业管理平台。定期举行创业宣传活动,提供创业补助、创业课题推荐、创业方法传授、创业律例讲解等多样化服务,持续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2)学生创业工作室。利用企业、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介的丰富资源,把致力于创业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挑选优秀的创业者分享创业过程和创业经验。高校给予资金资助,如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出色的创业课题提供一定补助,使学生热爱创业、勇于创业、学会创业。
(3)创新创业管理网站。高校、二级学院和企业联合建设创新创业管理网站,高校和二级学院在网站上发布创业知识及相关教学内容,并上传合适的创业信息及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学生既可以选择性地开展学习,也可以实时把握创业进展。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创业构想,选取可行的创业课题进行资助。
高校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转变思路,适时迎合“互联网+”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种种契机和优势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只有与当前形势下国际贸易活动实现对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造性地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让创新创业教育由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相补充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迸发出新的能量,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