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健 ,张伟娜 ,宋 宇
(1.威海市水务局,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3.威海市环翠区水利技术工作站,山东 威海 264200)
威海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73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加之近年持续干旱,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缓解用水矛盾,威海市始终把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常抓不懈,先后启动实施了百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及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国家、省、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9.47万hm2,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4,农业节水效率大幅度提高。2018年以来,威海市以贯彻落实省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hm2,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威海市委、市政府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出台《威海市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威海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总体要求、建设重点;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任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牵头抓总,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节水灌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类涉农涉水事宜,打破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被动局面,确保农业节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促进全市精致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在抓好小水源建设,保障大田作物灌溉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在现代农业园区打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为设施蔬菜和现代果园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
计划到2020年,修建水源工程998处,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hm2,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33万hm2。建设内容已分解到各区、市,以项目为主线落实到牵头部门,形成了“任务量化、项目清晰、分工明确”指标体系。
坚持把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作为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工程、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统筹结合、协同推进。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产业扶贫项目倾斜,先后投入330万元,扶持文登区葛家镇等2处产业扶贫基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强发展后劲;投入907万元为27个扶贫重点村修建水源及节水工程,满足灌溉需求、改善水域环境、提升村庄品质;同时结合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726处计量设施,颁发“两证一书”2200份。
2018年以来,威海市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上级补助、加大地方投入、受益主体自筹等渠道筹措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建设资金3.73亿元。其中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项目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等涉农涉水项目资金2.5亿元;争取省高效节水示范区、水肥一体化示范点补助资金1300万元;地方及受益主体投入1.1亿元;另外,从2015年开始,按照《2015—2017年威海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部署,累计补贴微灌设备32台(套),发放补贴资金6.4万元。2019年将新增水肥一体化机具纳入补助范围,对相关设备实行敞开补贴、应补尽补,当年内无法补贴的,纳入下年度一并执行。
1)抓示范创建。依托上级扶持政策,投入2600万元重点打造了荣成市八河水库抬田区333.33hm2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临港区樱聚缘休闲采摘园、文登区“猕圣”绿色生态有机果产业园、四季红生态园等13处体现威海特色、符合产业方向、具有辐射效应的示范工程。
2)抓技术提升。引进以色列等国际节水新技术,配套完善电磁阀、自动化控制等信息化设备,将施肥方式由传统式升级为智能化控制,大力提升精准灌溉、精细化管理水平。
3)抓观摩培训。召开了全市高效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工作观摩推进会,总结推广经验、加大推进力度;开展了4批、326人(次)专题培训班,先后邀请以色列等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讲解,累计发放节水节肥宣传材料2922份。
威海市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在全省首次采用“抬土造田”施工方案,克服了项目征地指标等诸多困难,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通过改征用库区土地为从水库库底取土,将需要淹没的土地抬高,取得了征地变造田、薄地变肥田、荒地变良田、块田变片田、鱼塘变水面、补偿变收益等多重效益。采用这一方案已实施完成的米山水库增容工程、八河水库增容工程和新建泊于水库工程3个项目,共可增加、恢复库容1.1亿m3,减少淹没土地1000hm2,改造良田1200hm2,节省工程投资20多亿元,单方水投资降低6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抬填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体系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巨大。山东省水利厅将威海市做法向水利部作了专题汇报,部领导给予“盘活存量、费省效宏、利国利民、经验做法可在全国推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威海市“抬土造田”先进经验已在山东省其他地市广泛推广应用。
威海市在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类园区缺乏水、土、肥专业技能人才,现有管理技术水平制约了高效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优势的发挥。
2)各类涉农涉水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资金使用等各有差异,项目整合深度不够。
3)目前主要对未享受政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以上工程给予扶持,已享受补助但工程需改造提升的及面广量大的分散经营农户缺乏政策等。
1)继续提高省级以上补助比例,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扩大补助范围,优化工期、立项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使更多受益主体能够及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2)加大省级专题培训频次和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允许上级补助资金适当用于基层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
威海市立足发展需求,构建大农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创新节水灌溉工作思路,做好三农重点工作融合发展文章,通过统筹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培育典型进行示范引领带动,有效推动了全市节水灌溉工作不断向前,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