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福,张 缨,孙振江
(德州市水文局,山东 德州 253016)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历史上素有“京津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德州水文观测江河水势变化的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三世纪的“大禹治水”时期,而雨量测报可追溯到汉代。有水文记载资料始于民国,191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在卫运河上先后建立的德州流量站、武城流量站和四女寺水文站,用于观测卫运河水位、流量的变化,以保障航运。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水文测验主要采用“一点多人,固守断面”的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德州水文彻底打破传统,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站队结合”水文发展模式。此后,为顺应时代发展,德州水文管理模式又进行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德州水文改革步入了正规的发展道路。
1)固守断面模式(1980年以前)。1980年之前,每个水文测站,一般有5~8名水文职工常年在基层水文站工作,户口、粮食关系落户于当地乡镇,站房建在偏僻的河道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水文工作的原始模式。
2)站队结合模式(1980—2002年)。1980年德州水文在全国率先实行“站队结合”。德州水文分站更名为德州水文勘测队,测站职工户口全部迁往城市,实施职工汛期驻站测验,汛后集中到市局办公,方便了职工生活,稳定了职工队伍。
3)巡测模式(2002—2017年)。随着水文科技的进步,新的测验设施和仪器不断出现,测流车、ADCP流速仪等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2002年,德州水文依据平原地区洪水涨落变化较慢的特点,成立巡测中心,将测验方式调整为全年巡测模式(大洪水期间驻测),即由市局辐射所有测站,职工全部集中到市局办公,测站留一名委托观测员观测水势,遇较大水情巡测中心人员及时赶到测站开展各项测验工作,测流工具全部改为水文巡测车和ADCP流速仪,报汛改为数传仪等。
4)区域巡测模式(2017—现在)。2012年,全国启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德州市分别在武城县、临邑县、平原县、齐河县和乐陵市城区建成5处中心站。2017年,结合各县(市、区)对水文信息需求量的扩大,为使水文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德州水文以5处新建水文中心为依托,成立4处县级水文中心,实施分片管理,开展区域内各类水文站点的监测及区域巡测。测站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到各水文中心办公,所有水文中心都配有巡测车、ADCP流速仪等测验工具,降雨量、墒情、水位基本实现了测报自动化。
德州水文工作经历一系列变革后,彻底打破了分散驻站监测的落后局面,激活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监测技术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德州水文已建有9处国家基本水文站、20处辅助水文站、15处区域用水总量监测站、21处中小河流水文站、10处中小河流水位站、147处雨量站、23处墒情站、237眼地下水监测井和49处水质监测站。科学合理的水文站网将全市各河流水位、流量水质及全市区域内降水量、蒸发量、墒情、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水文信息全部监测到位。与此同时,德州水文每年还通过水文调查完成全市上百座水库、池塘、拦河闸坝的蓄水情况统计,每年累计收集水文资料60万余组。大量的水文数据准确计算评价出德州市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及德州市水资源总量。为德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及时提供了水文数据支撑。
1996年8月上旬,漳卫新河上游发生了超标准暴雨洪水,导致漳卫新河水位暴涨。8月13日,洪水通过四女寺闸水文站时,测得闸上最高水位24.54m,洪峰流量1000m3/s,洪水过水量累计20.45亿m3,历时9d才自庆云完全出境。这些极值数据的取得,为各级领导指挥抗洪排涝提供了科学支撑。2004年在德州市岔河新桥梁再建中,设计部门把“96.8”暴雨洪水中水文部门测得的最高水位、最大流量作为新桥重建的重要参数之一,新建桥梁全部建在“96.8”岔河最高洪水位以上。
2010—2011年,德州市发生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大范围麦田出现枯苗现象。水文部门强化旱情监测机制及时统计上报旱情信息,为领导做出抗旱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市领导在掌握了土壤墒情、河道蓄水等第一手资料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其间引调黄河水8.8亿m3,引黄灌溉面积达到47.33万hm2,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农业的丰收。
2012年汛期,德州市连续经历了两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一周内降雨量达到多年年平均值的50%,降水强度之大为建国后全省罕见。为减轻德惠新河、马颊河防洪压力,市防办依据水文信息决定从德惠新河向马颊河分洪,再由马颊河向漳卫新河分洪。为满足分洪调度的需要,水文部门派出4个巡测组在各河道干支流、串沟控制点新设10余处临时测流断面抢测洪水要素,为领导全面掌握境内河道水情态势和决策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多年来,德州市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从1995—2015年的20年间,德城区平均地面沉降量已达1.08m,最大沉降量达1.5m,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掌握地下水变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水文部门针对重点地区、重要城镇和超采区,加大深层地下水监测力度,进行全面的研究论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使城区地面沉降速率得到有效遏制,地面沉降呈现减缓趋势。
改革开放之初,水文职工只有几名党员,多数仅有初高中文化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文站网的逐年增多及水文事业的不断拓展,职工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水文干部职工53人,在职党员已达到20人,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0%。通过不断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德州水文已经成为德州防汛抗旱及水资源保护战线上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水文队伍。
2013年,德州市防汛信息系统的建成,局域网共享和水文信息在外网实时发布,实现了雨水情数据及上游流域雨水情信息的自动传输、查询和资料共享,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水文信息可在半小时之内传输到省、市防办和国家防总,每年为抗旱防汛、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收集的雨水情信息超过10万条。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德州水文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重负重,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德州水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