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卓键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广州市二次供水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广州 广东 510220)
沙河涌是穿越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排涝河涌,先后流经白云区、天河区和越秀区,主要支流有6条[1]。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沙涌河已基本全线污染,急需进行全面的河流整治工作。河长制是从源头对河流治理提出解决措施,是当前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沙涌河流域现状,对河长制在该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沙河涌是穿越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排涝河涌,流域集雨面积34.3 km,干流全长14.14 km。沙河涌干流河道曲折,宽窄不一,上游河道宽12 m~28 m,下游河道宽18 m~44 m,主涌涌口设有截污防潮闸。该涌上游有左右支流,左支流长约2.35 km,右支流长约3.45 km。右支流发源于白云区榕树头,左支流与耙齿沥水库相连,左右支流于元岗桥上游汇集成主涌,先后流经白云区、天河区和越秀区,下游在越秀区珠江宾馆附近汇入珠江(二沙涌)[2]。河涌上游左支流现有京溪污水处理厂尾水补水,实际补水量约为1.0 m3/s;主涌元岗桥下游有三涌补水工程提供补水,实际补水流量约为2.1 m3/s,每天补水约12个小时。该涌主干流已基本实现全线截污[3]。
目前已完成沙河涌管线摸查,对现状管网进行了结构和功能性检测,对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下达的15个排水口整治任务已经落实整改,240处结构性缺陷修复任务已完成237处,1229处功能性缺陷修复任务已全部完成。目前,沙河涌主要由京溪净水厂尾水及三涌补水,每天补水12个小时,补水量累计约9万m3/d,对水质改善有明显作用。
沙河涌黑臭河涌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治理的景泰涌和二沙涌,该两段河涌分别位于白云区和天河区的下游,受上游水质影响大。
二沙涌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查控违法建设与散乱污场所,整治错漏接排水口;(2)通过增氧曝气和种植水生植物等手段提升涌口流动性差的河段水质;(3)加强协调联动,针对污水管网溢流的问题,力促使净水公司降低截污管网水位,大大减少水均岗涌污水溢流;(4)督促市排水公司修复河涌沿线截污管渗漏点。经过不懈努力,沙河涌继续保持不黑不臭的水质标准,且稳定向好。
景泰涌治理,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水质:(1)新建350 m DN600 mm污水管收纳铁路边沟污水;(2)完成景泰涌三元里大道至矿泉中学桥右岸堤岸环境整治和铁路以西河段堤岸规范化整治,提升河涌两岸环境;(3)全面对河涌进行清淤和疏浚,确保河涌整洁;(4)加强上下游联动,共同推进景泰涌治理;(5)为解决新市涌与景泰涌整治不同步的问题,在景泰涌下游设置气盾坝,防止新市涌倒灌污染。根据今年12月黑臭水体自评估结果,景泰涌黑臭治理达到初见成效标准。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推进东濠涌综合整治,得到两任总书记亲临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获得2017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有5个月达到II类标准,水质位居全市前列[4]。
通过总结东濠涌日常管理经验,提炼出一套河涌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在沙河涌全面推广。(1)常态化巡河,各区水务部门组建了河涌安全巡查队,对河涌按每日2次的频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与各级河长巡河相交叉,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及时处理。(2)优化调补水,通过群闸联控,优化水体循环,加强水体流动性,提升水质。(3)加强科技治水,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河涌水质状况,促进问题发现和解决;利用无人机巡河,突破徒步巡河发现问题不足的瓶颈;安装自动水位监测系统,助力暴雨排涝站闸调度。目前正在开发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实现水质情况、河长信息、巡查记录等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精准调度及科学决策水平。(4)积极开展宣传。设计印制沙河涌宣传单张、沙河涌自传口袋书,以生动活泼的连环画形式,推进沙河涌的治理,并呼吁广大市民群众珍惜爱护水环境治理成果,达到全民治水目标[5]。
(1)加强跨区协调联动。针对沙河涌是跨区河涌的特点,为强化治理效果,创新跨区协作模式,加强上下游联动,深入摸查河涌全线污染源状况,联合制定黑臭整治方案;开展跨区河长联合巡河与治理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治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掌握交界断面水质动态,发现问题立即协调;加强上下游的养护管理,同步开展“洗河”行动;联动开展沙河涌水质提升养护试点工作,同步加强沙河涌上下游的养护管理,以消除水质黑臭,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提升全河段水质。(2)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力整治、全面清理河涌沿线及两岸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散乱污场所;制定《沙河涌全面推行河长制违法倾倒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建立以属地街道河长牵头,公安、城管、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查处先烈南路、广园中路、寺右新马路等路段泥浆、油污偷排违法行为,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3)加强交流信息共享。各级河长办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治水突出问题;定期编发《水务简报》,向各级河长及职能部门通报治水工作情况、河长履职情况、问题整改情况;建立河长制工作微信群,推广使用“广东智慧河长”、“广州河长APP”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互通,促进工作推进与问题解决。
针对沙河涌沿线部队单位较多的特点,强化沟通协调,形成社会各界特别是军地“共参与、同监管”的良好局面。与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合作共建河长制,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堤岸景观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河涌管理范围内部队物业的规范整治,拆除临涌生活服务中心、雨篷、花卉棚,共建沙河涌水治理示范段。
公开招募并聘请民间河长、军警河长、校园河长,广泛开展“民间河长巡河”“党员认领河段”“河长制进校园”“水环境知识进社区”“亲子护涌”系列活动,用活用好东濠涌博物馆治水宣传教育平台,并建设文化科普基地,引导群众珍惜河涌整治成果。充分利用报纸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街道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深入报道水环境治理亮点和河长履职情况。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沙河涌治水成果显著[6]。
沙河涌积极运用各种平台和形式,加强对治水护河工作的宣传,着力提高沿河居民及企业的意识,努力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后续河流水环境治理中,还应进一步抓好污染源查控工作。根据“散乱污”初步摸查台账,由各区河长分批交办相关街道及职能部门进行甄别定性处理,确保散乱污企业彻底清理整治,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从突击治水向制度化治水推进,实现治水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