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 人民利益至上
——中国电建成都院两次战斗在白格滑坡灾害抢险最前沿

2019-02-15 10:12:01云,爽,文,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1期
关键词:堰塞湖金沙江滑坡

邱 云, 李 爽, 周 顺 文, 李 崇 标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2018年10月11日凌晨1至2时,金沙江右岸波罗乡白格滑坡体群发生高位剧烈滑坡,致金沙江截断,形成堰塞湖。20多天后,灾害再次降临白格。11月3日下午5时左右,白格滑坡再次发生滑塌,超过200万m3岩土体滑入金沙江河道填充原有龙口,造成第二次堰塞。新增堰塞顺江长度273 m、横河向长度195 m,堰塞体体积达到1 000万m3,超出第一次堰塞体高度约36 m,满库库容达到7.7亿m3。较“10·11”白格堰塞湖增加5亿多m3,严重威胁上下游沿江村镇和基础设施安全,若不加以人工干预,危情难以预料。

险情牵动人心。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总经理孙洪水对应急处置作出指示:发挥电建力量,全力投入抢险。成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河、总经理郝元麟作出具体部署。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成都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第三届“央企楷模”候选人王仁坤第一时间率领抢险技术团队奔赴现场,副总经理王寿根主持召开专题部署会,就应急抢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成都院紧急发布Ⅲ级预警指令,并成立了白格堰塞湖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组,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抢险除险工作中。

险!金沙江上突现“悬湖”

10月11日,当750多万m3土岩混合滑坡体一跃而下扑向金沙江时,人们正在熟睡之中。从此刻开始,危险之剑已经高悬。

成都院在金沙江流域开展几十年规划、研究工作,承担包括叶巴滩在内的多个水电站勘测设计任务,熟悉该区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社会环境等全方位资料。早在2015年,成都院勘测设计人员就已排查到波罗乡白格村边坡后缘存在裂缝,经分析该处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滑坡体风险,并建议地方政府对附近人员全部进行搬迁,成功避免了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11日6时,早起的成都院叶巴滩设代人员发现叶巴滩坝址流量异常突降,接近断流,凭经验感觉到上游出现了堵江事件,事态发展将会极为严重。他们立即提醒业主尽快了解水情,注意上游河道壅塞风险,建议尽快组织撤离沿江作业及设代人员,并将此情况及时报告地方政府。

8时,确定发生山体滑坡后,华电金上叶巴滩分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参建单位成立“10·11”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中心。叶巴滩设总张冲分析了堰塞坝溃坝的风险及影响,并要求各参建单位人员和设备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段。现场技术人员来不及吃早饭,便投入到分析研究中,第一时间判断山体滑坡大致位置——距离叶巴滩水电站坝址仅50多km。

在叶巴滩工地现场,成都院技术人员刘云鹏、王皓两位共产党员,奋勇加入堰塞体查勘先遣队。叶巴滩库区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在3 000 m的高海拔地区,先遣队徒步攀爬3 h山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滑坡位置,拍摄到珍贵的滑坡堰塞照片与视频资料,并对滑坡状况、堰塞体规模等进行了详细查勘,收集到现场第一手材料,及时传送到应急抢险指挥中心,为应急救援及灾害防范提供依据。

等到查勘完成,已是晚上9点。时间就是生命!先遣队员来不及多作停留,急行军2小时返回叶巴滩营地,争分夺秒为应急抢险指挥中心详细介绍现场滑坡、堰塞体情况。汇报完情况到了12日凌晨1时,此时的叶巴滩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2 ℃,寒气逼人。这一夜,国人无眠,都在关注这个金沙江上的“悬湖”何时倾倒,何时爆发。这一夜,叶巴滩营地灯火通明。现场值守人员密切关注前方传来的最新水文情况及现场信息,研究应对措施。

快!成都院人挺进灾区

危险不除,战斗不止。

成都院在堰塞湖抢险除险与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成都院承担了包括唐家山在内的10个最危险、最艰苦、最困难的堰塞湖除险任务,效果显著,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高度肯定。

“国家有难,我们不上谁上?”成都院人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天色朦胧,成都院总经理郝元麟带领的水文、地质、水工、施工等组成的第一批专家组就已经出发挺进叶巴滩现场,成都院西藏公司专家挺进西藏昌都地区,与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参与险情处置。

同时,成都院启动专家会商研判机制,由国家勘察设计大师领衔,组织计算分析、讨论险情,随时掌握现场最新状况,调整抢险专家力量和工作重点。

成都院前后联动,有序推动,最大程度发挥央企力量减少灾害影响。

这样类似的情景,在汶川、芦山大地震以及2017年茂县叠溪山体垮塌灾害、九寨沟地震中,中国电建几乎都是如此及时、快速响应。一个央企的责任担当总是在危急时刻充分彰显。

成都院水文专业加密监测金沙江上游各梯级电站水位、流量等资料,而数据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扯到堰塞湖下游的安危。

12日17时12分,白格堰塞湖库水开始漫过堰塞坝垭口。

18时40分,白格堰塞湖洪水漫过堰塞坝垭口后,进入下游河道,泄水流量增大至20~30 m3/s。

成都院总经理郝元麟抵达现场后,全面了解情况。22时,金沙江“10·11”山体滑坡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工作汇报会在甘孜州白玉县政府召开。郝元麟在大会上作滑坡处置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初步建议,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重!专家齐心应战险情

堰塞湖洪水涨势越来越猛,下游的风险越发增大。下游各梯级电站的参建单位绷紧了神经。

13日0时45分,堰塞湖水位涨至最高水位;1时30分,叶巴滩坝址流量开始上升。成都院水情中心持续开展流量速报密切关注水情态势。

8时05分,堰塞坝决口宽度约60 m,叶巴滩坝址流量约7 700 m3/s,达到300 a一遇洪水标准,左、右岸导流洞进水过流,下游4号临时桥过水,局部岸坡坍塌。

洪水对工程区的影响愈发严重。成都院总经理郝元麟,副总工程师金伟,叶巴滩设总张冲向政府及应急指挥部分别汇报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险情面前,应急工作组专家一刻不停歇。李华、王世春、王皓、刘放驱车赶往堰塞体现场,到达垭口因风雪较大,通村道路结冰,只得返程回白玉县;蒙富强、周顺文值守现场办公室,实时分析堰塞体溃坝等,为应对洪水下泄提供技术支持;刘云鹏整理分析堰塞体地质情况,颜廷希进行四川岸堰塞体抢险道路方案研究。

匆匆吃过午饭,李华、王皓、刘放前往叶巴滩水电站坝区导流洞进口及下游侧进行调查,并通过无人机等手段,对工程区域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技术专家李辉完成滑坡堰塞体观测后开始返程,此时距离他达到堰塞体已经过去了24小时。12日整整一夜,他都值守在堰塞体上,彻夜无眠,生怕遗漏发现险情扩大情况。金沙江上游地区的十月,夜间温度已降至零度以下,半夜开始下起雨雪来,没有御寒躲雨的处所,他硬是强撑着连续不断观测堰塞体每一刻变化,拍摄到了堰塞体最新变化情况传回指挥中心。返程途中,雪越下越大,崎岖的山路留下英雄深深浅浅的脚印。直到晚上8时,全身湿透的李辉才出现在人们眼前。

14时30分,叶巴滩流量由峰值7 770 m3/s下降至4 170 m3/s,且持续下降。13日22时,叶巴滩坝址及下游各梯级电站接近天然流量,标志着堰塞湖洪水已全线通过该区域。成都院第一时间拿出《关于“10·11”白格滑坡应急抢险除险及受灾工程的工作建议》,向有关部门汇报,应急抢险工作取得了第一阶段胜利。成都院此次抢险救灾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两省各级政府、业主的高度赞誉。后续工作依然紧急而繁重,领导和专家组继续驻守现场,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持续协同跟进,安全有序开展下一步抢险除险与治理工作。

急!接续决战更危险情

11月3日17时,白格滑坡残留体高位滑塌,再次堵塞金沙江,堰塞坝高达百米,规模巨大。抢险争分夺秒,成都院再一次投入到白格堰塞湖抢险工作中。

根据应急抢险方案,需要有设备抢滩堰塞体进行开槽引导泄洪。叶巴滩项目部邓兴富、李崇标、周广稳连夜赶往则巴村,他们不顾零下十度的严寒,冒着暴雪穿越高海拔原始密林,查勘大型机械设备陆路进场通道,返回叶巴滩营地时已是6日清晨4时。为及早提交设备详细陆路进场路线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与专家团队开展方案研究,并准时上报相关部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6日早晨,抢险技术人员兵分两路再次赶赴堰塞湖现场。他们上下攀爬山坡800 m,采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进一步落实设备进场通道,并对滑坡后缘和堰塞坝开展风险调查评估。

无人机调查发现,滑坡后缘发育大量裂缝、错台,后缘及上下游变形开裂区域范围大,小规模的垮塌和滚石不断,再次局部滑塌的风险极大。情况紧急,技术组立即开展影像资料分析,评判滑坡开裂破坏区稳定性和失稳下滑风险,形成汇总成果,立即与国家能源局、抢险指挥部联系,提示施工安全风险。在7日上午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抢险工作会上,成都院技术组的工作受到能源局领导高度肯定。

堰塞湖水位快速上涨,开挖泄槽降低堰塞湖溃堰水位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滑坡再次滑塌、滚石带来的施工安全风险加剧,都必须立即研究解决方案。7日晚,王仁坤带领技术团队连续两晚通宵研究,提出了“观测——预警——撤离”应对滑坡局部滑塌风险的防范措施,创新性提出了拦挡坎防护的思路,有效降低了滚石对泄槽施工安全的威胁,同时减少了泄槽土石转运方量。高原缺氧,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研究工作,王仁坤大师疲惫不堪,身体极为虚弱,但一想到危险还未解除,很多工作还需要抓紧开展,他在团队面前总是强打精神。根据堰塞坝动态实测成果,王仁坤带领团队又开展泄槽开挖方案的论证,并形成开挖施工图,连夜报送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和前方应急抢险指挥部,成果被采纳并运用到抢险中。8日应抢险指挥部要求,技术团队连夜编制了泄槽开挖安全撤离预案及施工安全技术要求,根据金沙江上游来水动态变化,第四次向前方抢险指挥部提交堰塞湖时间水位关系,指导施工进度动态决策。

“10·03”白格堰塞湖于11月13日实现人工干预泄流,最大溃口洪峰流量达到33 900 m3/s。11月15日洪峰顺利通过下游梨园电站受控下泄,抢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出现以来,成都院大批技术团队深入现场,多部门协同,前后方联动,全力以赴为堰塞湖抢险提供技术支持,两次合计投入1 863天·人和无人机、越野车等运输、勘察设备多台套。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一线,昼夜奋战,忘我奉献完成大量现场调查,提出系列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连续奋战在白格现场“9天8夜”的李辉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抢险团队的心声。他说,我只是适逢其会,换作其他同事, 都会毫不犹豫去做,作为成都院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好这项任务;往大一点说,为国家抢险救灾做点事情, 理所应当。

成都院主动担当、勇于负责,发挥专业与人才优势科学指导抢险,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川藏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金沙江上游公司以6个“第一时间”总结了成都院卓越贡献:第一时间判断出堰塞体的具体位置并预估灾情;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奔赴现场,前置观测及时分析,并作为抵达现场最快的专家组成员,支援地方政府抢险救灾工作;第一时间通过深入论证预判溃堰灾情;第一时间提出人工干预方案等;第一时间提出叶巴滩电站的减损预警方案;第一时间提交大量论证分析成果,供决策参考。

抢险工作暂告一段落,成都院对白格滑坡和堰塞湖处置立即展开了下一步工作,争取让险情不再降临,守护当地百姓一方平安。

灾害面前,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成都院的责任使命和自觉选择!

猜你喜欢
堰塞湖金沙江滑坡
堰塞湖形成与致灾机理及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河北地质(2021年1期)2021-07-21 08:16:08
开挂的“金沙江”
堰塞湖
英语文摘(2020年8期)2020-09-21 08:50:52
堰塞湖多源信息及其感知技术
行走金沙江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00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9
滑坡堰塞湖溃坝波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