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宇,寇俊友
(1.泰安市岱岳区水利局,山东 泰安 271000;2.岱岳区小安门水库管理所,山东 泰安 271000)
近几年,岱岳区坚持“强基础、惠民生、多争取、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全区水利现状,科学谋划水利项目,全力做好对上争取,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高水利行业的基础保障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水利工作实现六大转换。
前些年,岱岳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都大多按照传统的灌溉方法,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等渠道输送到田间,存在浪费水的现象。近几年,调整了发展思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和效益,逐步向高效节水型转换,实施了2017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投资2 980万元,新增、恢复、改善范镇、祝阳镇19个行政村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 780 hm2。2018年,扩大东部“干巴片”治理面积,实施2018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在祝阳、范镇24个行政村(含省级贫困村3个),发展高效节水面积1 700 hm2。工程采用了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使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验收排名全市第一。通过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先后在范镇、祝阳、夏张、角峪、大汶口、马庄等镇建设多个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争取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以政府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出资1∶1的比例给予奖励补助,吸引7家经营主体出资340万元,引进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标准果树微灌面积226.67 hm2,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设施基础。
近几年,拓展提升水利工程品位,由以前单一水利工程型向生态型、景观型、亲水型转变,把生态、自然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与水文化、水风景结合起来,打造水利景观风景线。近几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仅要承担蓄水抗旱、防洪排涝等兴利除害功能,还要体现先进水利设计理念,展示水工建筑美学,营造水利景观,传承水文化。胜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大汶口工业园、满庄、夏张两镇及54 km沿渠群众工业、农业、生态用水,而且极大改善了水库及沿渠周边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目前已建有花海、梦想小镇等项目,依托水利项目建设风景区模式已成全国示范,多次迎接其他省市部门的学习观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将设计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着力打造水利生态景区,引领村级绿色发展。
多年来,水利扶贫资金主要用于移民村和贫困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虽不能使移民直接增收,但为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运输,加强了当地移民和外界的联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扶贫政策也在慢慢的转变,把侧重点放在扶持发展、培植能力、脱贫致富上,重点解决自主造血问题,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扶贫资金投入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2017年,整合水利资金1 243万元,建设蔬菜大棚、畜牧养殖场、光伏发电等项目,惠及省级贫困村10个,市级贫困村26个,移民贫困人口179人,实现贫困移民全部脱贫,增强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用发展的办法来消除贫困。
岱岳区现有中小型水库86座,面广量大,病险隐患突出,安全压力较大,且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及管理设施缺失严重。为解决水库病险问题,自2008年以来全区先后有113座小型水库完成了加固任务,工程整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95%的小型水库隶属镇或村集体管理,在管理措施缺失的现状下,水库陷入“加固——除险——再加固”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长期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强化小型水库管理水平,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2016年,岱岳区成功申报为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新增试点县,全面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是转变过去无专人管理、无资金养护的局面。大多数管理人员认识到了水库管理工作有意义、责任重要,逐渐爱上了管护工作,从过去的被动干、被动学变成现在主动干、主动学,日常管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日常巡查养护、观测记录上报规范有序。二是转变过去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的局面。原来大部分水库坝前坝后杂草丛生,毁坏工程实施的行为不能及时制止。管理体制改革后,将水库各项功能纳入总体管理,坝顶路面平整,排水顺畅,放水洞启闭机养护及时、清洁,启闭灵活;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无违章建筑,危险区警示标志醒目,库区环境整洁。无论是工程面貌,还是管护设施都焕颜一新。
过去岱岳区单一、分散的治理,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难以发挥。目前转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和集中连片治理后,在一个范围内,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合理配置,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流域面貌得到很大改观,综合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到较好的发挥。2017年实施了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县丰山小流域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 km2,2018年实施了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县白马寺小流域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 km2。工程通过小流域的连片治理,修整梯田、栽植水保林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升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过去岱岳区治水工程陷入了“九龙治水”的困境,“河长制”的诞生打破了这种僵局,岱岳区河长制工作于2017年4月份全面启动以来,全面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全区共设区级河长12名,镇级河长73名,村级河长277名,各级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各级河流河长,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首先解决了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定点到人,过去可以推的事情,现在责任划分清楚了,避免相互推诿。坚持依法治水,铁腕治污,将河长制工作与水域环境整治、拆违工作相结合,对各类违法建筑、污染源头等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建立销号制度。全区共拆除水域违建工程50余处,清除垃圾面积2 320 m2;“清河行动”180处违法建筑、违法事项活动和31处入河排污口,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任务,全区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近年来,对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区级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发改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等现象,致使水环境污染和群众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治理水污染环境是重大的社会工程,任重而道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但全区水利系统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年龄“青黄不接”。专业人才匮乏,成为阻碍全区水利事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与上级业务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利投融资工作力度,扩大水利投融资规模,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需求,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为水资源统的利用提供物质保障。加快水利网络基础建设,科学布局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完善以区镇村三级“河长”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河管员的职能,建立日常监管、巡视机制,开展水库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违章清理、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工作。建立“一河一档”,实施“一河一策”,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提高水域环境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从健全干部职工培训体制着手,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等工作,加大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建立专业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