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鹏
(烟台市城市水源工程管理局,山东 烟台 264009)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域内中小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河流4 320多条,平均河网密度为0.3 km/km2左右,河道源短流急,属于季节性河流,适宜再修建骨干蓄水工程的位置点相对较少,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水资源短缺情势与经济社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城乡供水水源结构不尽合理,统筹调配格局尚未形成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仍然存在,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功能亟待改善、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尚待完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障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烟台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烟台市提出“一水战略”和全域治水理念,坚持“主要依靠当地水、科学利用雨洪水、控制开采地下水、高效利用客水、鼓励使用非常规水”的原则,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城乡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河河相通、河库相连”的坚强现代水网体系,实现保发展、保生活、保生态、保安全的目标。
1)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实施农业节水项目,改造城区老旧管网,提升用水效率。2)重点实施栖霞向开发区调水、牟平区河库水系连通、莱阳市清水河与沐浴水库连通等工程,构建起以胶东引黄调水干渠为主轴、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为纽带,大中型水库为节点,涵盖全市各县市区的“一张供水网”。3)实施大中型水库增容扩建,建设地下水库工程、骨干河道拦蓄工程、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和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4)建设市区套子湾、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以及有关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龙口、蓬莱、长岛等海水淡化工程,加快海绵城市建设。5)加快推进黄水东调工程及胶东引黄调水南线工程规划,将莱阳、海阳2市列入规划范围,适时开展工程建设。6)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开展门楼水库等水源地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实施高陵、瓦善等水库水源地安全防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烟台市全域治水的主要目标是实施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后,全市将基本建成河河相通、河库相连的坚强水网体系和本地水、客水、中水、海水“四水”共用的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水资源调配和城乡供水能力显著提高,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得到可靠保障,全市发展战略得到有力支撑;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加快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基本消除,标准内洪水可控;河流水系得到系统治理、生态治理,绿水青山、秀美河库格局初步形成。
1)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项目总投资约114亿元,测算上级补助资金不超过15亿元,估算市县两级2018—2020年自筹资金投入不超过60亿元(每年约20亿元),还有约39亿元的资金较大缺口。且有些县市区财政投入较少、涉农资金倾斜不够。2)受国家机构改革、投资补助政策调整等影响,有的项目国家和省不再安排补助资金,地方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会暂缓实施或进行调整。同时,受国家政策影响,通过PPP方式招商引资利用金融和社会资金难度越来越大。3)项目进展不平衡。项目多、投资大的市、区越重视,进展较快;项目少、投资小的市、区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各部门纵向共同争取、横向协调配合的工作合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机制是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措施。烟台市各级均成立了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办公,切实形成领导有力、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2)有效保障资金投入。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投资较大,要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反映烟台缺水的实际,汇报烟台市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思路举措及工作情况,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市县两级涉农资金整合,向全域治水项目倾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要制定出台资金奖补,对考核优秀的县(市、区)予以适当奖励。对于保障市区供水安全的跨区域调水供水、雨洪资源利用等骨干工程,由市级统一组织实施,加大市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市级财政投入至少要达到资本金占比要求,并研究制定投融资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3)强化督导考核。把全域治水成效纳入市委、市政府督导考核重要范畴,作为对县(市、区)科学发展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建立严密的调度推进机制,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奖惩问责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县(市、区)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问责。4)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和途径,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节水、治水、爱水、护水活动,增强全民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当前,烟台市城市供水水源既有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又有引黄引江客水、中水、海水,如何实现多水源的科学利用、联合配置,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水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市区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建议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式,有序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城市重点水源工程分散建设、分级管理、独立运行的状况,实现各水源工程联动建设、集中管理、联合运用、高效运行。
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和“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行国家节水行动”的要求,加强对河湖水系及节约用水工作的管理,提高河长制管理机构规格,设立市级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提升水生态管护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的落实,通过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推进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强化水域空间用途管制。有序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
非常规水利用是增加市区可供水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易实施的优势,应快速推进污水处理回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实施分质供水,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特别是加快再生水回用输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尽早使万华化学工业园等企业和园区能够充分使用再生水,替代和节约大量优质水源,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