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焕 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 郑州 450041 )
本研究为明确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对一组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现报道两种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如下。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共400例,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8年1月。其中,男207例,女193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1.43±9.52)岁;疾病类型:确诊为冠心病者234例,可疑冠心病者30例,高血压31例,风心病5例,其余100例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胸闷、心悸、黑曚、抽搐、昏厥、眩晕、气短等疑为“一过性心源性症状”患者。
(1)纳入标准:①已经病史询问、临床接触、心音听诊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②临床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合并精神障碍者,或配合行为不良。
(1)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系统,模拟V1、V2和V3导联,记录患者24h中12通道的心电信号,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回放以及人工校正;其中,阳性诊断标准如下:①心肌缺血发作的间隔时间超过1mms;②下移时间持续1mms以上;③在以等电位基线作为标准的情况下,ST段为下降型或者水平型,其下降幅度超过0.1mV。
(2)常规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全身放松,应用常规12导联进行连续描记,并应用25mm/s纸速予以心电记录,确保其图像清晰、基线平稳,且无干扰。其中,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标准为T波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且其ST段降低0.05mV。
(1)统计两种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
(2)统计两种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实行χ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是100.0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95.25%(P<0.05),见表1。
表1 两种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比较[n(%)]
心电图种类例数阳性阴性阳性率动态心电图4004000100.00常规心电图4003811995.25χ219.462P0.000
动态心电图对于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性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种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n=400,%)
心律失常类型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χ2P室性早搏346(86.50)311(77.75)10.4310.001房性早搏331(82.75)287(71.75)13.7700.000短阵室速329(82.25)277(69.25)18.4000.000短阵房速318(79.50)265(66.25)17.7630.000心房纤颤345(86.25)299(74.75)16.8500.000窦性停搏349(87.25)297(74.25)21.7440.000窦性传导阻滞359(89.75)295(73.75)34.3180.000房室传导阻滞368(92.00)293(73.25)48.9770.000束支传导阻滞358(89.50)276(69.00)51.1120.000
心律失常,指的是因心脏活动起源、传导障碍等引起心脏搏动频率异常或者节律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组重要疾病,可单独发作,也可与心血管疾病同时发作[1]。本病患者预后与心律失常病因、演变趋势、有无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患者可因心律失常骤然发作而猝死,也可因持续累及患者心脏而导致心力衰竭[2~3]。鉴于此,早期、准确检测出心律失常对于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性意义。目前,心电图为临床检测心律失常的常用手段,其中常规心电图作为既往临床上常用诊断方式,但仅能在某个时间点检查,而无法获得连续性诊断结果[4~5]。
近几年来,伴随诊断技术持续进步、新兴诊断工具涌现,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频率日益升高,其诊断准确性较高[6],但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有何优势与缺陷、能够取代常规心电图,应做进一步分析。据报道[7],普通心电图仅能在心律失常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中记录,而心律失常属于短暂性、在特定条件下发作,因此容易漏诊。相比之下,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记录患者24h的心电活动全过程,包括工作、活动、休息、进餐、睡眠等不同情况下心电图资料,并捕获到短暂性异常心电变化,掌握患者心律失常起源、频率、持续时间、发生以及终止规律,从而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和日常活动的同步关系,诊断出常规心电图不容易检出的心律失常,为病情分析、诊断确立、判定疗效提供客观依据[8]。结果提示:动态心电图对本组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0%,对各种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率均较高,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差异明显,证明了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诊断中适宜采取动态心电图,可避免漏诊、误诊,提升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