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霸王石瓢”的造型风格和创作意境

2019-02-15 01:49吕雪宁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壶口霸王器型

吕雪宁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紫砂壶形态迥异、变化万千的造型艺术之中,有的沉稳大气、有的婉约隽永,有的横平竖直、有的惟妙惟肖,但其中有一款造型却是“爱壶的人百看不厌,做壶的人百做不腻”,那就是可以说人见人爱的“石瓢壶”了。关于“石瓢壶”的历史,和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还有着密切的联系。“石瓢”最早的时候被称作“石铫”,是用来煮水的金属器具,后来苏东坡在宜兴买田养老,发现紫砂泥可以制作成上好的茶具,于是就把石铫改造成为紫砂材质,流传于今天的“东坡提梁壶”造型,其实就是紫砂“石铫壶”最早的原型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中国饮茶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石铫煮水的功能逐渐弱化,泡茶的功用大大增加,于是从清朝陈曼生、杨彭年时代开始趋于文人化、艺术化,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造型。最终,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引用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来最终定名为“石瓢壶”,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紫砂艺术中经典的“跌不破的形”。

“石瓢壶”既然如此地被人喜爱,自然有许多的名家巨匠都制作过此壶,虽然风格不同、手法各有差异,但是整体三角形几何构造、壶身和把呈平行四边形、桥型壶钮却被基本上传承保留了下来。“曼生石瓢壶”可谓是从石铫原型幻化而来的最早形态,器型收敛、瘦而矍铄,正应了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的美好寓意。“子冶石瓢壶”我认为是在器型上面最为挺拔、造型最为稳定的一款“石瓢壶”,只是为了形态的完美和谐,壶口不能开得太大,所以在日常的使用之中投茶清理稍微有一点麻烦。“景舟石瓢壶”在保留了以上传统“石瓢壶”的经典元素以外,用沉稳大气的造型使得壶身更为饱满浑厚、收放自如,既有蓄势于内的富贵之气,又有低调内敛的文雅之风,可谓是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还有“汉棠石瓢壶”,作为顾老的第一弟子,在继承“景舟石瓢壶”的基础之上,又给“石瓢壶”带来了新的面貌,可谓特点鲜明的“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之作。

这件“霸王石瓢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石瓢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良,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意境方面,都要赋予一种“霸气侧漏,舍我其谁”的风格特征。在此壶的创作过程中,用最直接的技法来增加气势,那就是“加厚”,从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等等元素都厚重敦实,尤其是直接平底的处理摒弃了传统“石瓢壶”的三足造型,显得和整体更为和谐融洽,稳坐于此,威正八方。壶身依然是三角形的造型,骨架有力、挺括向上,聚拢于壶口,呈现出一种积累雄厚、蓄势待发的氛围,壶盖平压于壶口之上,厚厚的盖沿给人以泰山压顶之势,又与口沿结合得严丝合缝,桥型壶钮粗犷有形,让本来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代表也有了金戈铁马的味道,让人观之马上联想到猛张飞单骑立马,“当阳桥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吓退了曹兵百万”之英雄气概。壶嘴如炮直挺,出水迅猛而利落,壶把三角形构造,和壶身呈现出完美的互补平行四边形,充分地把握住了“石瓢壶”一脉相承的特征和气韵,暗黑色的乌金光泽使得整器更加凭添了几分霸气和豪气。

明代杨慎《临江仙》有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它被人们熟知是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杨洪基老师浑厚沧桑的男中音深情款款地吟唱而出,结合电视剧中让人过目难忘的画面,一种浪漫的英雄主义气概扑面而来。在紫砂壶的创作当中,做到兴致浓时,也经常会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这首歌曲,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捻熟于胸,总想找机会把它镌刻在壶身之上,可是一般的器型都难以承载它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终于,这把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的“霸王石瓢壶”可以堪此重任。通篇六十字,用笔一气呵成、气韵流畅,走刀老辣如风、顿挫自如,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把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霸王石瓢壶”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观之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涌起万千感慨。

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紫砂艺术的精要所在。“石瓢壶”型万般变化,其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中的“度”。要达到此目的,则必须要协调好“石瓢壶”点、线、面各个要点元素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在“霸王石瓢壶”的制作过程中,一边反复揣测历史上经典的紫砂“石瓢壶”器型,一边把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融入其中,终于通过大胆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赋予了这件作品全新的创作意境。

猜你喜欢
壶口霸王器型
在壶口
壶口放歌
千古悲歌霸王祠
“霸王”不在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购房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得不防
忆秦娥·临壶口
霸王条款等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