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华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发病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应用药物控制血压, 目前无彻底根治的方法[1]。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及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 常出现漏服、不服或间断服药的现象, 导致患者血压控制不佳, 血压持续升高, 在短时间内引发一系列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水平,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为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 )舒张压 >90 mm Hg][3], 且年龄 >60 岁 , 血压升高 >2 年。排除身体有严重器官疾病者, 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 各55例。优质组男28例, 女 27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1.3±3.2)岁 , 病程5~17年。常规组男26例, 女29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72.3±4.1)岁, 病程6~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症治疗、血压监测、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等。
1.2.2 优质组 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①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不了解, 导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 让患者了解通过饮食、运动、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 良好的情绪对血压的意义等, 与老年患者沟通应耐心, 态度和蔼, 使用患者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 以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护士还应和患者家属良好沟通, 取得合作;②健康教育[4]。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 强调长期高血压对机体的损害及坚持合理治疗的重要性, 对记忆力差的患者要反复强调, 以使患者强化记忆;③饮食护理[5]。了解患者的饮食爱好,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给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坚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可多食蔬菜瓜果, 禁烟限酒, 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运动计划, 多进行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慢跑等,运动循序渐进, 规律运动, 逐渐增加, 以第2天不感疲劳为宜,宜长期坚持, 保证睡眠时间, 宜早睡早起。应每日测量血压,进行记录对比;④用药护理[6]。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常出现漏服、多服药物的情况, 应告之家属对患者服药进行监督, 应将不同药物用不同颜色笔进行标记, 将用药时间, 用药名称, 用药剂量制定成简单表格贴在墙上, 并将药放在明显位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7]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情况。血压稳定判定标准:患者收缩压90~140 mm Hg, 舒张压60~90 mm Hg, 脉压差30~40 mm Hg。血压稳定率=血压正常值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优质组患者血压稳定53例, 血压稳定率为96.4%;常规组患者血压稳定45例, 血压稳定率为81.8%。优质组血压稳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情况比较(n, %)
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 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尤其易致心脑血管病变, 导致患者致残, 甚至危及生命[8]。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 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心长期服药带来经济负担及害怕长期用药对机体器官损害等, 容易出现漏服药、重复服药及停药、间断用药等问题,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带来诸多风险。优质护理是比较全面而完善的护理模式, 以患者为中心, 护理措施围绕患者的需求而展开, 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9-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优质组患者血压稳定53例, 血压稳定率为96.4%;常规组患者血压稳定45例, 血压稳定率为81.8%。优质组血压稳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6, P<0.05)。
综上所述,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血压稳定率,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