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2019-02-14 08:42胡红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德宏州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胡红斌

[摘 要]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农村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德宏州农村集体经济面临整体发展不平衡、组织功能减弱、产业市场竞争力弱、资产监管不完善、集体股份权能改革难等问题。立足乡情村况,通过破解观念误区、筑牢集体组织发展合力,突出特色优势、推动集体经济错位发展,紧扣确权赋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紧密利益联结、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财务监督、拓宽集体项目融资渠道等新路径,发展壮大德宏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问题及对策;德宏州;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农村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德宏属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尤其是,乡村多样性分化趋势明显,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差异显著。新时期,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乡情村况,探索德宏特色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德宏州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德宏州全面开展边疆民族地区“党建+”行动,积极争取云南省财政厅村级“四位一体”建设项目,贯彻执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因地制宜,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引入经营项目,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据统计,从2015—2018年,德宏州有项目的村从不足30%上升至98%,有收入的村从不足20%上升至92%,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从原有的3家上升至40家、占比从原有的0.9%提高至11.9%。当前,德宏州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1 产业带动型

各级政府引导带动农民,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创办高效农业,探索观光项目,形成“一村一品”,打造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如芒市遮放镇户弄村, 凭借独特自然和区位优势,争取沪滇合作协议,紧扣上海西郊国际农贸市场延外种植基地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菜富民、以企強村、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从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入手,重点引进荷兰15马铃薯、无筋豆、西葫芦等品种,探索推动4000余亩农特蔬菜规模化种植。重点打造村级流通服务业,构建农产品收购、冷冻、包装、制冰、物流、育苗、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动村集体经济飞跃发展。

1.2 股份合作型

德宏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主导、党员引领、群众参与、协商合作,选取有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或资源性资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有潜力的村开展股份合作试点。强化基层党建,推动集体既有资源股权化、财政形成资产股份化、集体可用资金股本化,大胆探索股份制、项目化发展集体经济。如瑞丽市户育乡党委2017年5月组织引导,弄贤、户育、班岭、雷弄4个村委会,整合集体资金和公共财政定向投放的涉农支持资金4千万元,折价入股组建集体企业性质的“瑞丽市户育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户育崩”企业平台,聚集项目资金、集体资产、招商融资,聘请专业策划公司,找准产业发展定位,配备财务专员,规范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通过参股、联营、合资等方式,推动资源聚拢、产业聚焦和财富聚变,发展果筐制作加工厂、建设胶园鸡养殖基地、注资柠檬和砂糖橘选果厂,明确集体产业股份合作年均收益分红6%保底价。引入工商资本、外来要素,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扶持培育“班岭村”“弄贤村”“雷弄村”一批村集体经济强村。

1.3 异地发展型

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劳动力富余,生产生活空间狭窄等现实困境,德宏州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突出。针对这一类“人多地少”的村寨,各级政府加大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开展集体产权改革政策宣传,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转移。如:芒市轩岗乡芒牙村,人均水田不足1亩,农业生产条件严重受限。2011年以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德宏试验站,在当地开展冬马铃薯套种甘蔗的示范种植,强化农户高产栽培技术专项培训指导。依托农经部门,芒牙村的种植户与马铃薯种源地种植合作社搭建良好合作关系。凭借活跃农村经纪人与外来收购商形成产供销的紧密联合,破解了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难卖价低的困境。稳定的销售渠道,让掌握技术的农户主动外出流转土地,租田种植马铃薯面积4243亩,获得纯收入955.98万元。芒牙村外出租地种植日趋规模化,创造了新型职业农民依靠种地致富的鲜活样板。

1.4 旅游引领型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塑造德宏特色旅游优势文化产业,探索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双联双促,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重点依托生态资源、民族文化,挖掘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资源,保留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风貌,原味展现特色本土民俗民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宜居宜游美丽村庄。如:盈江县苏典乡下勐劈,探索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推动旅游服务和农耕文化协同发展,整合财政投入和部门资金4000余万元,突出傈僳人家风情民俗,将旧有的牲畜圈舍改成 “木楞房”客栈,保留傈僳先民寨门文化,建盖非物质遗产博物馆,传承创新傈僳登窝罗歌舞艺术,擦亮下勐劈乡村旅游品牌。2018年底经营农家客栈,闯出一条党员带动、农户参与的“以游促农、以游兴农、以游强农”的产业转型之路,带动下勐劈56户群众增收50万元。

1.5 社企联盟型

实施村社合一策略,组建发展前景、效益好的产业合作社,引入外来工商资本,破解村“两委”成员思想解放不足、致富能力不强、产业渠道不畅等瓶颈,探索“社企联盟、合作共赢”新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提高决策、技术和营销咨询,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新。如盈江县盏西镇团坡村,统筹整合村内180户建档立卡户9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组建盈江县得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出资占股51.93%)。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与盈江闵宏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由合作社负责生产销售,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依托合作社为载体,流转180亩土地,建设200个大棚,实现姬松茸集中连片种植。2018年村集体收益46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5000元。

猜你喜欢
德宏州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德宏脱贫攻坚战的路径探析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