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刚
摘要:马铃薯产业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环境污染等风险约束,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本文运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政策工具,构建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破解马铃薯产业风险约束,推动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金融扶贫;供应链金融
马铃薯产业是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扶贫中面临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环境污染等风险约束,影响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亟需运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政策工具,构建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优化综合金融服务,化解马铃薯产业风险约束,推动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一、贫困地区马铃薯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一)马铃薯产业扶贫普遍化。马铃薯是喜凉喜光的农作物,既可作为粮食蔬菜食用,也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多位于贫瘠山区或干旱地区,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适宜种植马铃薯。近年来,贫困地区普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利用马铃薯特色优势,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扶持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例如,贵州省主要在乌蒙山片区的毕节市、遵义市北部地区和石漠化片区的六盘水市发展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使马铃薯成为仅次于水稻、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四川省集中在秦巴山片区的巴中、达州、南充、广元、绵阳市和乌蒙山片区的乐山市、凉山州开展马铃薯产业扶贫,马铃薯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于六盘山片区的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陕西西北部地区结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激发贫困农户发展马铃薯产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宁夏实施马铃薯发酵、面条、薯泥、复配粉四类主食化补贴政策,按300元/亩的标准发放马铃薯品种生产补贴,推动马铃薯产业扶贫持续发展。
(二)马铃薯产业布局链条化。近年来,贫困地区普遍通过引进和培育加工企业、进口先进工业设备等方式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随着种薯培育技术进步、农村土地流转和马铃薯加工废水还田需求增长,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始建立产量高、单价低的加工用薯繁育、种植基地,逆向延伸产业链条。如甘肃定西市依托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打造“研究机构+高校+基地”产业技术体系,支撑马铃薯育种、栽培、淀粉加工产业链优化升级。宁夏固原市将马铃薯产业扶贫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优化马铃薯种薯研发、标准种植、淀粉加工、品牌营销产业链布局,并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阿博览会发展机遇,推动马铃薯脱毒种薯培育和精深加工,鼓励马铃薯企业“走出去”开拓阿拉伯市场。2017年,固原市种植马铃薯178万亩,在贫困村种植马铃薯42.3万亩,其中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13.8万亩,创建淀粉加工型、优质菜用薯等马铃薯示范基地19个,培育规模在1万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4家,主要生产马铃薯鲜薯、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粉条、粉丝等畅销产品。
(三)马铃薯产业政策普惠化。贫困地区积极实施“产业+扶贫+财政+金融”精准扶贫模式,通过运用地方政府产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扶贫贷款贴息等财政资金和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信贷政策,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降低利率、提高额度、延长期限、提高审批效率、放宽获贷条件,促进马铃薯产业融资便利化,降低马铃薯种植户及加工企业经营成本。以固原市为例,截至2018年6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14.17亿元,运用支农、支小和扶贫再贷款余额6.34亿元,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户、涉农企业以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27.1亿元,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14.46亿元;财政出资设立各类担保基金15.87亿元,其中扶贫产业担保基金11.4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3.64亿元,每年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0.3亿元,支持金融机构以基准利率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贴息贷款6.45亿元,使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达到82.2%;地方政府每年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0.16亿元,鼓励保险机构为3.27万户借款农户提供12.1亿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保障,为13.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48.92亿元的劳动力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
(四)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化。贫困地区通过延伸马铃薯加工链条、推广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种薯繁育等措施开发马铃薯资源,打造了甘肃定西、宁夏固原、贵州毕节等一批“中國马铃薯之乡”。如固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目前占宁夏全区的六成,规模在1万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马铃薯协会组织建立了购销信息互联网站,拓展电子商务洽谈、订单对接等营销方式,开辟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贸易渠道;马铃薯加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定价权优势,现金流相对稳定,主要通过产业链担保方式获取银行信贷融资。据调查,截至2018年6月末,固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18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授信2.8亿元,已发放贷款2.34亿元,其中马铃薯加工企业及其股东互保和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金额占到79.2%,用于收购马铃薯原料及淀粉的贷款资金占到92.7%。
二、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扶贫的风险约束
(一)马铃薯产业抗风险能力弱,自然风险偏高。马铃薯种植受自然环境和气候灾害影响较大,而贫困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病虫害防治能力弱,马铃薯种植效率低下,产量不稳定。2016年,六盘山片区的宁夏、甘肃马铃薯产区遭遇旱情,影响马铃薯出苗,导致宁夏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减产21.5%;乌蒙山片区的云南、贵州马铃薯产区爆发疫情,导致马铃薯茎叶枯萎。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来看,宁夏、甘肃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宁夏、内蒙古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总体偏低,宁夏更是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如图1所示)。马铃薯产业脆弱性明显,致使农业保险深度不足、赔付率偏高、风险保障能力较弱,银行信贷风险居高。截至2018年6月末,固原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857.24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3%,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5252.6万元,参保种植农户13.78万户,参保农作物244.8万亩,风险保障金额9.6亿元,赔付率57.8%,高出各项保险赔付率18.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固原市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30.2%,农业不良贷款占比达45%,农业贷款不良率1%,高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二)马铃薯价格季节性波动,市场风险突出。马铃薯价格不仅受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储运流通的影响,而且受生产周期、市场信息、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尤其是马铃薯产出的季节性特征导致马铃薯价格季节性波动。六盘山片区的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和陕西西北部等西北产区天气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马铃薯品质优良。但马铃薯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夏初播种、秋末收成,与南方四季产出和东部早熟产区存在明显差异,加劇了马铃薯市场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据原农业部监测,2011-2017年国内马铃薯月度均价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2016年,我国蔬菜阶段性供应短缺,马铃薯市场需求猛增、价格飙升。2017年上半年,山东、云南、贵州等马铃薯主产区播种面积同比增加5%~10%,河南、安徽、湖北、江苏等非主产区春薯播种面积同比增加30%左右。随着春薯供给增加,马铃薯月度批发均价从2月的2.54元/千克持续下跌至7月的1.75元/千克(如图2所示),薯农积极性受挫,秋薯种植面积下降,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比减少51万亩,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比减少11万亩。宁夏马铃薯加工企业受货源短缺影响,收购马铃薯的价格甚至高出外地客商的定价,个别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从新疆采购马铃薯,许多小型加工企业被迫关门歇业。
(三)马铃薯产业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环境风险升级。马铃薯产业造成的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渣和废旧地膜。马铃薯废渣含有膳食纤维、淀粉和蛋白质,经过脱水、发酵后可以作为饲料或有机肥料。调查发现,固原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在产业扶贫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将马铃薯废渣免费送给周边的贫困农户作为畜牧养殖的饲料,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废渣堆积污染问题,又带动了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链条。但废水和废旧地膜污染治理成本高昂,政策性风险不容忽视。
塑料地膜具有保湿、保温、防霜冻等作用,运用塑料地膜栽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马铃薯产量。但农田残留废旧地膜会影响土壤结构,比如废旧地膜在耕层土壤中会形成隔离层,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中水分、养分和空气运行受阻,土壤性能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固原市农田残膜废弃物年排放量超过1.6万吨,并且回收农田残膜费工费时,2017年回收农田残膜的社会组织19个、回收网点184个、机械投入672台,每年还需投入残膜回收利用奖励和补助资金约100万元。如果政府扶持政策中断,由马铃薯种植户承担残膜污染治理成本,则会加剧马铃薯产出的区位劣势,影响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加工环节产生大量工业有机废水,水质污染严重,比如马铃薯清洗、淀粉提取和洗涤时产生高化学需氧量的废水(富含蛋白质)。据统计,2017年固原市工业废水排放量160.58万吨、工业化学需氧量0.37万吨,这对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固原市来讲污染治理成本极其高昂。从马铃薯加工废水中提取回收蛋白质,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还田利用。但污水处理的设备设施造价高,普通的污水处理设备价款超过800万元,采用马铃薯蛋白分离技术的设备造价高达2000万元。据调查,固原市大部分马铃薯加工厂在建设淀粉生产线时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废水排放不达标,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紧,许多小型淀粉加工厂被淘汰。2014年以来,固原市24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被纳入国家水污染重点监控范围,占全市重点监控企业总数的92.3%,其中6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因未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而被关停。
三、马铃薯产业风险分担的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设计
(一)需求分析。马铃薯产业已从传统的小农作业、资源依赖型向规模化生产、技术密集型转型,生产要素由密集劳动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具及资料转移,比如农业机械、加工设备、脱毒种薯、有机肥料等;经营方式由个体农户生产转向农户、现代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初步实现了马铃薯生产、加工和服务融合发展。例如,2016年宁夏运用“优质品种+地膜栽培+病虫害防控+机械化收获”标准化高产技术种植马铃薯13.34万公顷,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8.3%。然而,在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认清现代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趋势,比如2017年各地薯农按照市场价格调控种植面积。也就是说,马铃薯生产的季节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愈加明显,马铃薯供应链迫切需要维持生产的稳定性、质量的一致性并降低交易成本。随着马铃薯淀粉行业整合,马铃薯加工企业采取逆向延伸产业链条的方式稳定了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自行建立担保链提升了融资能力。但现代农业供应链运营成本比传统农业更高,市场风险敞口较大,亟需整合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配套支持。与此同时,银行需要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掌握产业链的交易信息,防控信息不对称滋生的信贷风险,进而破解农户缺乏抵质押担保、农业缺少风险保障等因素造成的“三农”领域融资难题。而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正是实现银企融资供需对接的平台。
(二)流程设计。贫困地区马铃薯加工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难以独立承担供应链服务运营商的作用,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合资组建担保公司,通过整合产品线、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源,提升整个供应链吸附金融资源的能力;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链条来分散供应链潜在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预防马铃薯价格上涨诱使薯农不按约定渠道销售马铃薯的道德风险。此外,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环境恶劣,仍需普惠金融政策支持;马铃薯产业污染防治亟需绿色金融制度保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运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政策工具,基于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扶贫的实践经验,构建整合化的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如图3所示)。
(三)效果评估。在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中,马铃薯种植农户或专业合作组织与马铃薯加工企业签订基于订单、合作、托管等经营形式的马铃薯种植收购合同。然后,根据实际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申请贷款,凭借收购合同和征信报告向马铃薯产业担保公司提出融资担保申请。马铃薯产业担保公司负责种植户(供应商)、加工企业(采购商)准人认证、信用评级及交易风险管理,自主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和精准帮扶对象,协调交换采购、运输、分销等货物流以及合同、单证、票据等贸易流信息,组建基于商业信用的稳定持续的交易关系。在此基础上,为供应商和采购商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并提供交易信息和信用数据。金融机构是供应链的流动性提供者、风险承担者和货款结算者,提供绿色贷款、扶贫贷款、订单或合同融资、风险保障等综合金融服务,获取供应链预付应收账款贴现利息、结算手续费和保险费用收入。可见,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通过盘活马铃薯订单、合同等商业信用资产,降低了供应链实体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有效保障了马铃薯产业链的稳定性、规范性和标准化,是推动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
四、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助推马铃薯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一)灵活运用财政支持政策,保障供应链稳健发展。在市场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引导作用,规范订单式、合作式、托管式等农业经营模式,夯实供应链金融扶贫模式稳健发展的产业基础。一是运用财政产业担保基金,设立马铃薯产业担保公司,引导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投资入股,为马铃薯种植农户及加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二是运用特色农业、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引导马铃薯种薯、农机、农药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扩大生产性服务。三是加强供应链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信息技术支持和大数据运用技能培训,提升供应链物流经营管理能力和金融资本运作水平。四是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面向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服务,防范自然灾害风险。五是健全扶贫、财政、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等部门扶贫信息共享机制,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推动马铃薯加工企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扶贫效益,带动贫困农户及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致富。六是扶持马铃薯龙头企业上市,培育供应链服务运营商,推动供应链商业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实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关键,是疏通低成本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农民等特殊群体的渠道,而贫困地区市场流动性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性收入、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普惠金融货币环境和服务环境。一是继续运用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涉农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提高“三农”贷款的可得性,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二是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筹集资金成本低的优势,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转贷款业务,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三是优化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存放管理,发挥暂时闲置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信贷资源的杠杆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四是鼓励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农业设备租赁与技术改造融资服务。五是完善农产品期货交易机制,及时编制发布农产品价格指数,规避马铃薯价格波动风险。六是提高乡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发挥助农取款、反假货币、金融宣传等服务站点作用,扶贫扶智,增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高新型金融工具的被认可度和普及率。
(三)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保险,防控供应链运营风险。运用交易和信用保险转移供应链潜在风险,促进货物、资金、信息顺畅流通,有助于保障供应链金融有效运行。一是结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保险纳入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切实提高马铃薯产业风险保障水平。二是运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开办马铃薯价格保险、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和小微企业信用保险等业务,为金融扶贫贷款和绿色贷款提供增信支持。三是推行绿色保险,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通过市场化手段分担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分散环境风险造成的经济压力;通过将企业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成本内化为保险保费,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有效履行社会责任。
(四)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推动供应链绿色发展。严格遵循节能减排、绿色信贷、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规定,在信贷准入、审批、投放和贷后管理流程中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和社会责任审核等环节,督促马铃薯加工企业在建设生产线的同时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针对马铃薯淀粉加工污水处理设施成本高、农田面源污染防治见效慢的现状,通过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还款期限、实行利率优惠等措施,积极支持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环保设备融资租赁、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标准农膜推广及残膜回收等绿色项目,推动马铃薯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芳芳.中国光大银行马铃薯行业互助合作基金贷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2]李建军.财政金融政策与精准扶贫[J].中国金融,2018,(7):26-28。
[3]宋華.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童丹.中国马铃薯加工及产业现状[J].青海农林科技,2013,(1):40-43。
[5]赵峥,袁祥飞,于晓龙.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