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郑树海,常晟伟,尼玛占堆
(1.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2.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北京 100052;3.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西藏 拉萨 850000)
蒙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指锡盟~江苏泰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内蒙境内工程。涉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正蓝旗和多伦县。
1.2.1 工期紧、任务重
工程计划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2月全线架通。常规特高压工程施工工期一般需要30个月,本工程工期仅15个月,工期压力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1.2.2 难度大、工艺高
工程交叉跨越多(电力线路、铁路、公路、国道、省道等),铁塔组立、施工跨越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特高压主材采用300 mm级肢宽大规格角钢,单根主材重达数吨,运输困难,安装精度要求高。工程首次采用八分裂1 250 mm2大截面导线,导线展放难度大,压接工艺要求高。
1.2.3 气候条件恶劣
本工程所在地平均海拔1 100 m左右,线路途经有草地、林地、山地、沙地等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恶劣,风大、干旱、寒冷,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2.4℃,结冰期长达5个月,部分工序需要在冬季施工,冬季施工投入大、成本高,施工面临巨大挑战。
工程建设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部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统一协调管理,蒙东段由直属单位国网蒙东电力公司设立蒙东段业主项目部负责具体管理,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实施。
2.1.1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宣贯及专题培训会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2017年3月29日—30日,在江苏南京组织蒙东电力公司、各省电力公司、水保竣工验收单位、相关设计、监理、水保监测、施工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宣贯及专题培训会。就国家电网公司水保监理管理规定及水利部最新水保方案重大变革管理办法宣贯,水保监理、监测工作重点讲解,水保竣工验收实施细则及数码照相采集要求统一规范,水保验收质量评定划分及迹地恢复标准管理详细说明。开展水土保持专题培训会,提高各参建单位水土保持意识,为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水土保持顺利验收奠定基础。
2.1.2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单位提前介入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组织水土保持验收单位进场开展工作。水土保持验收单位一般在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后期进场,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于不合格水保措施,需重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完善。增加后期施工难度,拖延水保验收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地形地貌,如山区施工道路已经植被恢复,或施工桥梁已经拆除,后期机械设备很难入场,而且造成施工现场的二次扰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单位提前入场,在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减少后期水土保持设施二次施工风险,为水土保持设施现场验收提前最好准备。
2.1.3 水保验收工作月度协调会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每月组织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水保验收牵头单位召开水保验收工作协调会。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一般较长,涉及省、市较多,地形地貌复杂,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对项目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召开水保验收工作月度协调会,快速了解各工程整体进度,水土保持验收存在问题,协调事项及下一步水保验收工作计划。
2.2.1 临时占地区域防护措施
施工单位十分重视施工临时占地区域。建设过程中,采用彩布条和围栏严格控制临时占地范围,减少临时占地扰动面积。材料堆放或者施工机械操作区域铺设彩条布,减少材料和设备对草场碾压,利于后期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地压实平整,为后期植被恢复做准备。蒙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时间短,基本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植被恢复计划在2017年5月实施。施工场地平整与植被措施实施相隔整个冬季,在5月现场检查中发现,铺设彩条布的临时占地区域草地部分已经自然恢复,效果良好,不需要采取植物措施,恢复原有地貌。施工过程中铺设彩条布不仅缩短植被恢复的时间,还减少了后期植被恢复人力、物力的投入。
2.2.2 因地制宜植被恢复
内蒙古区域原生态植被脆弱,自然恢复能力差,加之气候条件恶劣,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植被恢复不及时,土壤长时间裸露,且易造成土地沙化并不断扩大。因此,内蒙古区域植物措施实施尤为重要。
施工单位对扰动区域植被恢复十分重视,聘请当地水利专家,针对气候特点,选择适宜植物措施的实施方法,确定合理的草籽撒播时间、撒播深度。针对风大、干旱、寒冷等特点,在每年5月初雨季来临前撒播草籽,撒播深度一般在5 cm左右。撒播草籽深度太浅,容易被大风刮走,撒播深度太深,不宜发芽。适宜植物措施实施方法提高植被恢复效率,以较小的投资,完成较好植被恢复的效果。
第一,直流建设分公司水土保持工作宣贯及专题培训会,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单位提前介入,直流建设分公司水保验收工作月度协调会等,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临时占地区域采用彩布条和围栏隔开,材料堆放或者施工机械操作区域铺设彩条布,施工场地及时场地压实平整等措施,严格控制临时占地扰动面积,减少材料和设备对草场碾压,为后期植被恢复做好了准备。
第三,施工单位针对气候特点,聘请当地水利专家,选择适宜植物措施实施方法,提高了植被恢复效率。
3.2.1 改进现场验收查勘方式
现场查勘中,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施工单位陆续退场,各项验收逐步开展。各单位验收现场查勘,造成车轮对草地多次碾压,使得已恢复植被受到二次破坏。后期植被破坏责任主体不明确,施工单位退场,植被恢复困难。
在这样情况下,一是施工单位在植被恢复后根据各验收单位要求做好影像记录,为后期验收提供参考。建设单位组织各项验收同时查勘现场,避免各单位单独查勘现场对草地多次碾压破坏。其次改进现场查勘方式,对于不方便进入现场的点位,避免草地二次扰动,采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拍摄记录。
3.2.2 合理安排施工时序
沙漠和草原过渡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不及时治理,很容易造成土地沙化并向周边不断扩散。各参建单位统筹合理安排工期、工序,避免水保措施不能及时实施,造成土地沙化。
3.2.3 加强运营期植被恢复
内蒙古草原经历常年累月形成稳定的天然植被,一旦破坏,一次很难恢复原有状态,因此建设单位在运营期需继续补植补种,恢复原有植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