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玲
(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德惠 130303)
衣原体病,俗称鹦鹉热,是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猪发病后主要为全身性感染,可表现出流产、肺炎、肠炎等多种病型。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在高度集约化的大型养猪场多发,常呈隐匿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若想彻底根除很难,应加以重视,努力防范。
衣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细胞内寄生菌。目前,较重要的衣原体有沙眼衣原体、鹦鹉热亲衣原体、肺炎亲衣原体和牛羊亲衣原体4种。衣原体含3种抗原:属特异性抗原,所有衣原体均具有,并具有结合补体活性、属特异性;种特异性抗原,亦存在于细胞壁的主要外膜蛋白上,其与衣原体的致病性、免疫性、种型抗原相联系,对热敏感;亚种或型的特异性抗原,是含量丰富的半胱氨酸大分子。
衣原体能感染人和200种以上的各种家畜、家禽,以牛、羊、猪较为敏感。常呈地方性流行。衣原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各种健康带菌、隐性感染和发病动物都是本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传染,也可以通过精液感染,还可以借助蚊虫叮咬传播。各品种、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仔猪和怀孕母猪更易感。
大多数猪为隐性感染,少数猪感染后,经3~15 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怀孕母猪主要表现繁殖障碍,公猪感染后常发生睾丸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表现精神沉郁,发热,呼吸频数,咳嗽,腹泻,流泪,严重者呈进行性昏睡而死亡。有些患猪有多发性关节炎,关节和腱鞘肿痛,步态僵硬,跛行,哺乳仔猪多表现肺炎或肠炎型,持久腹泻,拉水样粪。断乳仔猪则表现脑脊髓炎型,有明显的神经症状,高度兴奋,尖叫,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呈明显的腹式呼吸,病死率达20%~60%。
衣原体引起猪的疾病比较多,有时单一感染,有时并发感染。
流产型: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坏死灶,胎盘出血,流产胎儿和新生仔猪水肿,头部和四肢呈弥漫性出血。公猪睾丸色泽和硬度发生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尿道上皮脱落、坏死。
支气管炎肺炎型:肺水肿,病灶分布在肺后部,但也有在前叶出现肺炎灶。病变呈不规则形,凸起,质硬连片,往往扩展到组织深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早期病灶呈灰红色,后随时间推移而变成灰色。支气管淋巴结肿大,细支气管有大量出血点,有时有坏死区。
肠炎型:新生仔猪胃肠道有急性局灶性卡他及回肠的出血变化。
关节炎型: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和水肿,用针穿刺关节腔时,流出灰黄色混浊液体,混杂有灰黄色絮片。
动物衣原体检疫的实验室方法常采用补体结合实验和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间接补体结合实验适用于猪衣原体病的检疫。间接红细胞凝集实验适用于各种畜禽衣原体病的检查。
本病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应加以鉴别。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传播媒介是虱,呈流行性发生,多见于冬春,病情重,皮疹遍及全身,多为出血性,神经症状明显,病死率较高,病原体只引起轻度阴囊肿胀,患病动物血清对普氏立克次体有特异反应。
采用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四环素:饲料中拌入400 g·t-1,连喂21 d;或用四环素粉剂,按10 mg·kg-1体重,静脉注射,1次·d-1,连用5 d;强力霉素1~3 mg·kg-1体重,肌注,1次·d-1,连续5 d。对怀孕母猪,肌注长效土霉素,20 mg·kg-1体重,间隔2周重复用药1次,可减少流产和死胎的发生。泰乐菌素、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和螺旋霉素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可选用。
本病的自然宿主十分广泛,要想彻底根除很难。为控制本病的暴发和流行,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外来飞禽及带菌动物严加防范,经常驱除和消灭猪场内的鼠类及野鸟,避免与其接触;及时了解周边疫情,对受感染威胁的猪群可提前用药预防,或应用猪衣原体灭活苗紧急免疫接种;对已经发病的猪群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对治疗无意义的猪群隔离饲养,限期育肥,定点屠宰,及时淘汰;对母猪产房严格消毒,及时清除流产物及其他病料,深埋或火化,彻底做好无害化处理;引进种猪时必须通过检疫。应用猪衣原体病灭活疫苗,耳根部皮下注射2 mL·头-1,免疫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