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云,李荣香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00)
齐河县位于鲁北平原德州市的南部,土地总面积1411km2。全县排涝工程主要由17条排水河道及其沿线主要节制闸、排涝闸组成,属于徒骇河水系。全县骨干河道总长293.62km,建有不同类型的桥涵闸建筑物共计349座,流域面积1361.61km2。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0—1991年连续遭受严重涝灾之后,齐河县先后对全县较大型的骨干排水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经过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010年11月,德州市人民政府对《齐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进行了批复。该规划对齐河县防洪标准、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城市防洪除涝的等级为Ⅲ级,规划黄河近期按照10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远期2030年按照20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县域主干河道按照50年一遇标准设防。近年来,随着齐河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及区域防洪抗涝设施很难抵御住重大洪涝灾害的侵袭,防洪除涝形势极为严峻。按照《齐河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防洪除涝目标要求,加快完善、细化总体规划中提出的防洪除涝要求,急需科学合理的编制齐河县防洪除涝专项规划。
多年来,由于投入不足,现有的防洪除涝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上游的客水压力大。新巴公河、中心河、赵牛新河等南部几条河道承接来自东阿县、茌平县的客水,行洪压力大,泄洪困难,一旦齐河县域上游各县同时出现强降雨,洪水叠加,河道行洪压力将极大增加。二是行洪能力降低。潘庄、李家岸引黄干渠打乱了县内原有的水系,老巴公河、六六河通过穿涵穿过两大干渠,造成行洪断面缩窄,加之河道淤积,过水断面减少等因素,极大降低了行洪速度。三是建筑物老化,破坏严重。齐河县境内各主要河道上的建筑物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标准低、质量差,经过多年的运用,退化、老化破坏严重,大多数工程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四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城市内涝问题突出。另外,雨情、水情监测网络、应急机动能力建设、信息发布等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齐河县属于平原区,由于涉临黄河,长期以来,过度依赖黄河水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近年来,齐河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雨洪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有效的蓄水工程。目前,全县仅有1座平原水库,该水库主要向钢铁企业供水。齐河县水资源时程分配不均匀,一年中降雨65%以上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由于缺乏平原水库等有效蓄水工程,全县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与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极不匹配。二是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滞后。城区排水管网覆盖率总体不足,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进程缓慢,影响城市排涝也难以合理利用雨水,有些雨水利用设施规模偏小,普遍缺乏应对超过管网排水能力雨水的内涝防控措施。雨洪资源利用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齐河县属于海河流域,应遵循海河流域总体防洪策略,按“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流域防洪格局,从《齐河县城市总体规划》《齐河县“十三五”水利规划》等规划入手,科学编制县域防洪除涝规划。规划中要注重把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研究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区域规划与流域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水资源综合规划相衔接,注重防洪除涝与兴利除害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同时,明确工程进度,资金投入方式等,使全县防洪除涝建设既有据可依,不重复建设,又特点鲜明、特色突出。
齐河县处于“南侧黄河、北侧徒骇河、西部老赵牛河、东部齐济河”的大包围圈内,其中黄河、徒骇河不存在外水入侵问题。工程建设应以30km2以上的骨干河道为防洪排涝框架,加强河道治理、病除水闸加固、实施“千百十”蓄水工程、平原水库等建设工程。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对涉及到的各类工程,应按照规划时间节点,突出重点,考虑近远期结合、分期分批进行建设。通过建设,构建起“干支畅通、闸坝联调、蓄泄得当、安全可靠”的齐河县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齐河县洪水入汛时间晚、汛期历时短,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并且多发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有七上八下”之说。洪水还具有年际变化大、洪峰流量各年相差甚远的特点。例如:1974年8月7~9日,流域普降暴雨,出现平均降雨量147mm,暴雨中心雨量250mm以上突发性强降雨。有时在连续暴雨情况下,前一次的暴雨洪水尚未退完,后一次的暴雨洪水又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时间更长的连续洪水。针对县域内暴雨洪水的特征,应进一步加强全县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完善监测网络,强化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形成巡查、调查以及应急监测多方式、多层次的监测体系。实践证明,加强水灾应急机制建设,不断强化预报、预警、调度、抢险、救灾、重建等应急关键工作,及时有序转移人员避险,是减少水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
一是长效监管。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经验,针对全县社会组织、人员结构、管理模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全面加强防洪减灾社会管理,改革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完善各类防洪减灾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大投入。完善防洪物资储备制度,增大投入,调整布局,完善功能,健全调拨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投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各级防汛经费投入;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防洪除涝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防洪除涝的社会认知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四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有计划地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理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起一支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应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防洪除涝工程是一项集防洪除涝、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项目。通过提高防洪标准、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高度重视,把造福当今,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业办好,为齐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屏障和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