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国 军
(长治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山西 长治 0460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安全问题,由于建筑工地环境十分的复杂,安全隐患点多、面广、量大且变化快,相关单位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很多工程项目忽略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建设,增加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不断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和监督,注重施工工地的安全建设,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及项目的安全监管力度,企业也加强了安全管控,施工现场安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兼职现象,特种作业人员人证不符,现场人员专业性不足,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文件不完善,与现场条件脱节比较严重,制度本身就有很大漏洞,甚至有的项目直接从网上复制,导致在施工现场无法实施;安全管理模式陈旧落后,不少企业虽然进行了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执行以前的管理方式,不对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化、现代化改造,跟不上经济发展。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安全风险贯穿于整个施工周期,而且随着工程的施工进展,安全隐患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人员的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存在缺漏及交叉重复现象,工作流程组织部分流程关系不明确,执行过程中未进行检查和改进,导致相关人员相互推诿扯皮,使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够,具体表现在: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特别是有些项目负责人,只注重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忽视生产安全,把安全管理也看作成本而不是效益,甚至有“运气好就安全”的侥幸心理;有些操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中不熟悉安全生产知识,未能充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主动参与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不足,维权意识较差,未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意识。
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各种安全设备设施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且使用频率较高,促使其加速淘汰,由于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安全经费投入不足,该更换的安全设施、配件不能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数量不够,安装不到位;安全材料以次充好,导致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频发。
施工现场未进行安全策划,相关人员对自身职责不清楚,业务能力较差,指导现场工作只凭经验,安全教育、交底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流于形式;企业及项目部未按制度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忽视整改与防范环节,导致现场监管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措施是实现目标的所有举措中最核心、最经济的措施。因此在项目安全策划时,一定要结合项目特点、要求和企业自身条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确定安全组织结构,它反映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划分时要粗细适当,关系明确,把涉及的责任主体全部列入,比如一定要包含分包单位或小组,特别是甲方指定分包单位,保证组织机构的全面覆盖。
2)进行安全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首先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划分任务,既要具体到部门及个人,让其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也要保证任务不重复不缺漏。其次,根据组织结构及任务分工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管理责任,确保每一项职责落到具体的个人头上,防止相互推诿。
3)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制度是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保证,是企业管理制度在项目上的延伸。所以要根据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而不是简单的照抄,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以便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安全生产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工程项目应编制总的以及各层级安全生产工作流程,并明确各级工作内容和任务执行人。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检查和梳理,发现各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改进,使其能更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安全生产问题。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现场人员每时每刻都处在危险环境中,主动识别、管控、规避危险因素异常重要,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才能做到“四不伤害”,具体措施如下:
1)创新培训教育方式,提高人员意识,施工现场主要依托三级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班前安全活动等方式来提高人员安全素质。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授课讲师队伍,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利用网络建立“公众号”“微课堂”等来宣传安全知识;施工现场可以通过PPT、视频、上下班关键时段播放警示音频、VR安全培训体验馆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举办考试、知识竞赛等对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使其从内心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落实施工现场实名制管理制度,根据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强化现场门禁管理,完善从业人员实名制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门禁管理系统,配备人员做好相关工作,将未经培训教育合格者拒之门外。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安全经费是通过中标工程项目来获取的,是保证项目安全运行的经济基础。在安全经费的使用中,首先,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应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及相关标准规范购置和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劳保用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安全投入,不得挪作他用;其次,业主和监理单位要按时足额拨付安全经费,并对项目部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再次,监管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经费使用、人员持证、安全防护设施、机械设备运行等的检查监管力度,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断实施改进的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不重视前期策划,检查走形式,发现问题不注重整改反馈,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注重前期策划。我们国家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充分体现了策划的重要性,所以在每项工作开展前,要做好策划,确定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重大风险,根据工程实际编制审批安全施工方案,技术人员吃透方案后编制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必须内容完整,签字齐全,特别要让操作人员了解施工方法和要求,知道如何将方案落到实处。
2)强化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直接影响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所以一定要落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带班、管理人员值班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制度。实施风险管控。
a.要注重安全验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关键设施的验收,既要验收工程实体,也要验收内业资料,通过验收,考核了实施人员的工作成果,也提高了检查人员的履职能力。
b.实施安全问题倒查机制,检查中发现问题,既要查操作责任,又要查监督责任,摸清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按“四定”进行整改考核。
c.引入隐患奖惩办法,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并敢于暴露问题的人员要予以重奖,对检查走过场及造成较大及多次出现同样隐患的部门及人员给予重罚,以便激发员工发现及消除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当前施工现场在安全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专业的角度对安全事故进行研究和客观分析。从多方面因素展开调查,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我国缺乏相关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使得一些建筑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忽视施工场地安全建设,增加了施工场地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施工企业进行严格管理,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标准,使员工行为操作规范化,为施工安全、顺利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