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的“锅”不能只让国人背

2019-02-13 01:53霏凡
幸福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长城文明

霏凡

近期,全球三大邮轮品牌之一──诺唯真邮轮低调退出中国。该公司才于2017年夏天专为中国市场打造了一艘“喜悦号”游轮,并开启首轮航行,却在仅仅一年之后就宣布离去,这是为何?此前有媒体频频报道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于是有网民率先反省:邮轮提供的是自助餐,而一些不文明的国人就餐时经常大肆铺张浪费,邮轮“该不是被中国大妈大爷吃垮的吧”。

近些年,“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常常出现在各媒体平台的曝光中,惹来诸多批评之声,“一般最不文明的就是中国游客”一类的言论也开始泛滥网络。中国游客频频被拉出来背锅。可是在世界各地各个场合,不文明的只是中国游客吗?那些通常给人“素质高”印象的各大“强国”的游客,是否也有不文明的行为存在呢?事实上,中国游客在不文明方面还真未必是“一枝独秀”,做“万年背锅侠”可真是冤。文明与教养是世界共同的追求,不文明的行为都应该被谴责,而不是只让国人背锅。

在公共场合喧闹的,

都是中国人吗?

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似乎是中国游客最常被提到的一宗罪。因为吵闹会破坏现场气氛,也非常容易干扰到其他人。中国人普遍喜欢热闹,所以时常因为不注意而带来尴尬。但这种因大声喧哗带来的尴尬现象,并非中国游客专有。

由于同樣具有爱热闹的文化传统,韩国游客也面临不分场合吵闹的嫌疑。Jokorea.co.kr和uhaakmon.com曾经做过一份“韩国人在海外的形象”调查,采访了670位海外经历丰富的韩国商人。调查显示,许多韩国人因为性格活泼开朗,在社交环节中很受欢迎。但这也引发了问题──37%的受访者表示韩国人常因为在公共场合嗓门太大而遭遇尴尬,并表示这是韩国人在海外“最常遭遇的尴尬时刻”。3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我只能提醒广大韩国同胞在海外注意一件事,那件事会是──请务必不要在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场合大吵大闹,虽然大家或许没有恶意,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尴尬。”

如果说东亚国家的游客因为喜爱热闹,更容易不经意间带来吵闹的尴尬,那么是不是西方国家的公共场合就总是静悄悄的呢?虽然欧美人对热闹的追求相对少一些,但在欧美国家有另一类产生噪音的理由──派对文化和酒文化。对于守秩序、有素质的欧美人来说,这些噪音带来的尴尬可以有效避免,比如派对尽量选在开阔的场所举办,如果靠近居住区,举办之前张贴告示向周围居民致歉。喝酒玩乐就去酒吧和夜店,不把夜场的喧哗带到影响他人的场合。可惜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不让自己玩乐的喧闹影响他人。赴英国留学期间,我一直对英国人民的风度修养由衷敬佩,但也的确亲身经历过几次尴尬时刻。

第一次遇到极其吵闹的人群,是在曼彻斯特的电车上。一大批醉醺醺的年轻人可能刚刚在曼城的球场看完球赛,摇摇晃晃地上了车。他们兴奋地大声交谈、尖叫、吹喇叭,这辆电车被吵得仿佛顶都快要被掀开。我戴上耳机,却发现就算音乐开到最大音量也无法掩盖他们的笑声和嬉闹声。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去劝这些喝了酒兴奋的年轻人不要太吵闹,可他们丝毫不为所动。直到一小时后我下车,这辆车都仍在喧闹声中无奈地前行。

另一次是夜里11点,我坐在曼城的大学公寓窗前读书,忽然窗外传来各种各样的噪音──嬉笑玩闹声、扔酒瓶声、外放的摇滚乐……原来是几位同学忽然在宿舍楼外玩了起来,甚至有一位激动的外国同学,想要爬上健身房的屋顶“上房揭瓦”。

不守秩序的,都是中国游客吗?

其实不守秩序的行为,是跨越种族与文明的存在。可能从规则秩序诞生的那天起,就有两类人随之诞生:“强迫症”和“耍赖皮的人”。古今中外大家对后者的吐槽好像从未停止──古有“地痞流氓”,今有“不守规矩”。

2006年,一起“外国小伙济南闯红灯”的报道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网上传播的视频中,一位济南交警正在站岗执勤,忽见一个小电驴无视红灯飞驶而来,驾驶者赫然是一位洋小伙。交警连忙将其拦截,并用一口英语询问这位不守规矩的“飞车党”。这位洋小伙或许没想到交警会说英语,吃了一惊,反应过来之后赶紧认真道歉。这起报道就与一些人口中说的“外国人到哪都是规规矩矩的,就咱们中国人最不守规矩”的说法并不一致。

实际上,在英美两国,我都亲眼目睹过少数人开车或者过马路完全无视红绿灯的行为。甚至有一次在华盛顿,一辆小车赫然飞驰到路侧面的人行道,把水溅到了我们身上。虽然不遵守秩序的劣行在哪里都是小部分人所为,但把不守规矩全都判定成“中国式行为”,确实有失公正。

除了不遵守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不遵守铁道交通秩序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外国友人参与。2017年,济南高铁乘警就处理了一起“三位醉酒波兰人高铁上骚扰女乘客”的恶劣事件。

仅一年之后,在国内高铁上又发生了一起外籍乘客不守秩序的事件。根据网友爆料,在上海至阜阳的K8482列车上,一位黑人女性强占他人座位,劝阻无效,还拒绝出示车票。周围乘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谁知这位女性竟然把水泼向围观人群。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引起一片哗然。

在名胜古迹煞风景的,

都是中国游客吗?

几乎每个长假,某些中国游客到处“到此一游”、损害文物的事例就会被大家吐槽一次,比如踩踏丹霞地貌、在杭州西湖边留字等。但是,在这些名胜古迹大煞风景的,真的只有中国游客吗?

2005年8月,长城上的疯狂外国派对被曝光。旅游公司将长城城楼出租给游客团,上千外国人于是在承德市周边的长城上彻夜派对狂欢。烟和酒堆满了道路,甚至还有人吸起了毒品。他们把长城当成了自家花园,在里面搭帐篷,甚至还在长城上随地小便,即便长城景区有非常多的厕所可供使用。这些游客留下的垃圾和污渍为保护长城带来了诸多阻碍,使得已屹立千百年的砖瓦在新世纪却遭遇了巨大挑战。

长城上的另一大不文明行为──刻字,也常被人批判,不过这些满长城的“到此一游”似乎并不全是国人的“功劳”。很多游客发现,慕田峪和居庸关上都有不少外文涂鸦,英语法语韩语都没有缺席。其中甚至不乏名人的身影。

2016年10月,来北京参加NBA中国赛的知名球员鲍比·布朗登上慕田峪长城游览,却突发奇想在长城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与球衣号码,而且竟然拍照上传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当然,一大波具有正义感的国内外批判声迅速到达现场,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件事最后以鲍比·布朗就此事在自己的博客上郑重道歉而告终。

除了长城倒霉,颐和园也未能逃过一劫。2018年,一段名为“外国游客翻古墙”的视频走红微博。视频里,两位外国小哥居然在颐和园演起了武侠片,不仅飞檐走壁翻墙,还让同伴拍照。可惜两人“轻功”不佳,只能用力踢屋檐上的瓦片以保持平衡,视频显示有一片瓦已经飞了下来。其他游人纷纷駐足,还有人上前阻止,可是两人依旧没有停下这些不文明的侵犯行为。颐和园官方对此事进行了通报,并立刻完成了修复。

在其他国家的景点“为非作歹”的低素质人群,也并非没有金发碧眼的身影。2015年,《每日邮报》报道了一对在柬埔寨吴哥窟拍摄不雅照片被捕的白人女性,并且曝出此类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已经有一位白人男子因为在景区拍摄不雅照片被当地部门约谈。中国游客中确实也有一些低素质分子在各大景点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但因此就把中国游客视作各大景点“煞门星”实在不妥。

甚至有时,中国游客背的其实是双重标准的锅,令人有点费解。2013年,一则名为“中国游客在卢浮宫门口水池泡脚”的新闻又一次把中国游客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部分网友和自媒体对此进行了严厉谴责,认为中国游客总是最煞名胜古迹风景的人。可很快就有其他照片传出,证明在卢浮宫门口泡脚的人有着“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眼睛”──很多白人朋友和黑人朋友也都在池中乘凉,怡然自得。

中国游客真的在世界各地

最不受待见吗?

由于中国游客参差不齐的素质,导致国内一些同胞产生了疑问──“是不是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都很讨厌中国游客”。其实,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著名网上旅游公司Expedia曾经做过一组调查,调查对象包含世界各地4500位酒店经营者。调查结果显示,最为酒店行业诟病的游客其实是法国游客和西班牙游客,前者常常被吐槽有些吝啬,后者则被认为有邋遢的嫌疑。而美国购物网站Living Social也曾经发布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综合整洁度、作息、消费积极度等指标,为世界最受诟病的游客排了个顺序。虽然中国游客也因为素质的参差不齐位居第二,但位居第一的却是美国游客。

出于好奇,我曾经问过一位约克大妈和一位加德满都大叔对中国游客的看法(这两个城市作为历史名城,中国游客都不少),结果收到了一样的答案──大妈笑呵呵地表示她总是乐于和中国游客聊天,并且很羡慕他们烧得一手好菜,大叔则觉得中国游客很有礼貌,而且还挺有钱(笑)。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不文明行为也是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的,而并非某一群体的特定标签。

大型旅游调查网站Skyscanner也通过自己的线上用户调查,发布了一份基于用户数据得出的“哪些国家的游客比较不讨喜”名单。其中第一名为法国游客,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法国人对自身文化和语言的高度认同容易带来误会。而在被问到对中国游客的印象时,大多数人表示中国旅游者“有点害羞”“乐于购物”“说英语有口音”,可是仅有不到4.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很讨嫌。相反,一些商家(尤其是奢侈品商家)时常将中国人看作重要“金主”之一,虽然有时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但他们还是很愿意看到中国游客来店消费。知乎上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表示:“在国外奢侈品店拿出银联卡,时常会享受到尊贵的服务”。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11月8日)

猜你喜欢
长城文明
“海上长城”丰盈关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请文明演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守护长城
对不文明说“不”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