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
2018年开年以来,东方卫视连续推出多档收获观众好评的纪实类节目。无论是延续了前作高口碑的《人间世2》,还是全新推出的实景式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2018》,这些纪实类节目凭借贴近生活的真实质感,以及作品中呈现的人文情怀,锁定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东方卫视一直在关注现实题材的纪实节目。”东方卫视中心总编辑鲍晓群表示,相较真人秀、综艺等娱乐内容,纪实类节目具有相对较长的价值链。它们能够通过生活化的内容与观众产生共鸣,通过节目中蕴含的真情实感打通圈层、跨越年龄,触及不同受众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2018年,纪实类节目悄然成为观众在电视剧、综艺之外的又一重要收视选择。优酷、爱奇艺、腾讯等网络视频平台纷纷入局,推出多部关注度较高的纪录片作品;在B站等年轻人聚集地,诸多视角新颖的纪实类作品也焕发了“第二春”。观众对于纪实类节目的收视热情逐渐提升。
在此次以网络视频平台为主力的纪实节目收视热潮中,东方卫视成为传统电视平台中一个特立独行的代表。2018年年初至今,东方卫视共计播出纪实类节目28档,涵盖纪录片、纪实专题等多种节目类型,在制播两端均有不俗表现。
鲍晓群告诉《综艺报》,东方卫视播出的纪实类节目绝大多数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直接参与制作。纪实频道、融媒体中心、互联网中心,以及东方卫视中心等部门,以多种形式参与了节目的创作、剪辑工作。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也成为东方卫视纪实类节目的品质保障。
2018年,东方卫视播出的《生门》《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巡逻现场实录2018》《最美公路》,以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浦东传奇》等纪实类节目均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东方卫视还在网络平台推出了一部名为《愚园路》的纪实短片,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系列作品,讲述上海各条马路的历史和现状。
从《急诊室故事》到《生门》,再到《巡逻现场实录2018》,东方卫视一直在通过纪实类节目为观众讲述普通百姓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故事。节目中传递的“生活力量”也成为作品的“防腐剂”。“这些节目在深夜和地面频道重播时,依然获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鲍晓群表示,“能够突破圈层限制,以当代社会、城市生活内容引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情感共鸣,是东方卫视纪实类节目的一大特色。”
东方卫视对纪实类节目的重视可以追溯至2014年东方卫视中心的成立。东方卫视中心成立不久,便推出了至今仍被观众念念不忘的《急诊室故事》第一季,并于同年开始尝试纪实观察类节目的制作。“东方卫视和腾讯合作制作的《我们15个》,从大的概念上来说是一档纪实观察类节目。我们应该是中国较早尝试此类节目创作的卫视平台之一。” 鲍晓群介绍。
东方卫视坚持纪实类节目创作,一方面是由于此类节目符合东方卫视的频道定位,即关注当代社会;另一方面,上海电视台设有纪实频道,东方卫视中心也有制作纪实类节目的能力,这也是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开发。无论是纪录片还是观察类节目,东方卫视的布局时间都比较早,这也造就了它在纪实类节目优质内容产出上的优势。
2018年,东方卫视有意识地增加了纪实类节目的排播数量。鲍晓群称,“原本计划每周播出4天,但为了保证作品质量,最后规划为每周至少1天。”而在2014年前后,东方卫视的纪实类节目还没有相对精细的提前排播规划,通常是在好作品出现后才会第一时间安排播出。由此,也可看出东方卫视对纪实类节目重视程度的提升。
与传统纪实类节目单纯的记录、呈现不同,东方卫视的纪实类节目往往带有一定视角,甚至有计划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
《急诊室故事》展现了医疗工作者的艰辛以及医患关系;《人间世》记录了为“生”而努力挣扎的群像;即便是全旁观者视角的《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众也能够感受到琐碎生活中的温暖力量。
“真人秀有时会采用纪实类节目的拍摄手段,纪实类节目也会运用真人秀的表现手法,但真人秀和纪实类节目还是有明确区分的。”鲍晓群认为,“纪实类节目的底线是必须具有真实性。”
虽然纪实类节目持续升温,但变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鮑晓群认为,要坚持纪实类节目创作的持续性,同时重视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用更多好作品让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纪实类节目,特别是纪录片从内容上很难进行商业植入。因此,纪实类节目在相对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电视台目前为止仍需依靠广告维持生存,而2018年东方卫视播出的纪实类节目,从卫视首播的角度而言,不可能以盈利为目的,这也幸亏东方卫视有些实力。” 鲍晓群笑称。
鲍晓群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成长中的纪实类节目提供足够的生存土壤,同时行业也要重视纪录片创作队伍的培养,以保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行业从业者还要重视节目类型上的开发,学习国外优秀作品的制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国内纪实类节目的制作水准。
2019年,上海电视台各频道准备了20多档纪实类节目备播,届时东方卫视将优中选优,为观众呈现更为丰富的纪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