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红
(长岭县新安镇畜牧工作站,吉林 松原 131500)
所谓集约化养猪,就是指在整个养猪过程中集饲养、遗传育种、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治于一体的现代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养猪模式,具有资金、劳动和生产更加密集的特点,是推进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促进养猪两种普及的有效途径。不过这一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效益上的严重损失,也会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集约化养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防治措施,已经成为现代集约化养猪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养殖人员不当的饲养管理措施,会导致母猪饲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不全面、含量不均衡。出现缺少或者过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维生素的情况,引起母猪待孕过程中体内激素的紊乱问题,进而导致妊娠母猪出现弱胎、死胎或者胎儿发育不良等现象。
母猪养殖过程中,一旦没有及时防疫或者防疫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起致病菌在猪群中的大面积感染传播,造成母猪发生体内器官的病变问题,由于存在隐形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初期很难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一旦发病,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后期,治疗和控制疫情的难度很大。会降低母猪生产功能,现阶段对母猪繁殖产生障碍影响的流行病原菌主要包括猪弓形体寄生虫、猪链球菌、猪布鲁氏菌、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
影响母猪产仔能力的因素中,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母猪长时间饮食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源、含有农药残留的饲料,则会直接降低其身体健康水平和产仔能力。
猪养殖中,如果种公猪年龄过大、配种次数过多或者饲养营养不良,都会降低种公猪的配种能力和精液质量,难以保证精子的成活率和活力,造成母猪在配种后怀孕率不高的问题。
有些养猪场的养殖人员,不够重视母猪分娩产仔后的产科疾病治疗护理,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和不当,导致母猪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出现卵巢发炎、输卵管发炎、子宫内膜发炎等产科疾病,一旦没有及时介入科学有效的治疗举措,将会导致病情继续发展,增加母猪日后流产或者不孕的发生几率。
养殖人员要实施“针对管理”原则,对不同时期的母猪群进行相对应的饲养管理措施。针对妊娠期的母猪,要注意控制饲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提升;针对空怀母猪,注意保持一般水平的营养标准,适当加强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科学补充,避免母猪体内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失衡;针对妊娠后期的母猪,则要在提升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注意磷、钙元素的补充。
新形势下,集约化养猪场必须要依托先进、科学免疫,做好适时免疫工作,涉及需要药物配合防治的情况,严格在兽医的指导下,控制药物药量,保证免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进一步降低猪群的疫病发生几率。
首先,在规划建设养猪场时,要将建设地点选在远离污染区的地方,避免场区内流入含有工业重金属或者农药的污水,以保证在免疫接种、疾病治疗和饲料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不会使用到被污染的水源,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传染和发病可能性。
其次,对于猪场从外地引进的后备母猪和种猪采取隔离饲养的方法,加强对其观察和日常情况记录,做好保健、治疗和预防等一系列工作,直至明确完全健康后,才能够将其饲养于生产区。针对养殖场存在的传染病病猪,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严格按照养殖场的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无公害技术对死猪、病猪进行处置,不可随意投放乱扔,避免对场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高度重视起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和践行。
最后,保证配种过程中,使用不含隐性病原菌、没有污染、高质量、健康的精液。
母猪受孕情况与种公猪提供的精液情况存在密切关联,特别是在夏季的气温较高、炎热时节,种公猪的精液质量的控制更有难度。所以,养殖人员要加强对种公猪的科学保健工作,适当提升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在种公猪饲料内的含量,并且做好种公猪圈舍的卫生清洁工作,为其提供安静、凉爽、清洁的成长和配种环境。
猪养殖过程中,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几率较高,且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所以,建议在治疗母猪繁殖障碍时,可以灵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构建以重视保健为主、西药治疗辅助的综合性治疗模式,进行多种方法、分阶段的科学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中医保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滋补肾阳、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包括太子参、益母草等等,按照一个疗程一个月的方法,给断奶时期的仔猪提供一个疗程的服药措施,与饲料的配比比重为500 kg 饲料均匀搅拌1 kg 中草药即可。此法同样适用于配种前的待孕母猪。其次,西药治疗辅助方法。可以将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菌素药物在配种前15 d喂食给猪,一般情况喂食3~5 d即可,同时可以配合适量制霉菌素的添加使用。可也以将孕马血清注射于配种前3~5 d的猪,从而达到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