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良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铁岭供电公司,铁岭 112000)
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经济因素。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通讯行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并成为各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企业中,通过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信息数据传输效率,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资金的合理调配。
二是文化环境。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为电力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了工作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为电网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帮助,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三是技术环境。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过由于融合层次的不同,使得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也各不相同。为此需要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改进技术。现阶段融合核心网技术和融入接入网技术是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其对于增强系统安全性,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有着显著效果。
结合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以后,势必会推动行业数据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且数据信息传输量也会不断增加,进而为电网运行带来负荷。基于此,要想充分发挥两者融合后的作用,还需从以下三方面核心技术层面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具体内容为:
(1)核心网络层融合。该种融合都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旨在提升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延展性和延时控制的效果,增大了带宽利用率;增强了原有配电网络的延伸性,进而提高系统网络运行质量。
(2)接入式技术融合。接入网技术的发展为相关应用的推广提供了助力,不过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分析,其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了接入式技术融合效果的发挥。电力系统中接入式技术融合需要实现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的有效融合,通过监控中心和分控中心的融合,实现电力网络的有效连接和监控。同时,接入网通过信息和通信的融合还能够实现公共数据网基础上的多元化宽带接入,对于电力网络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软交换技术层面的双向融合。该技术层面的融合实现了多个通信系统的有效连接,促使传统的转交换网络逐渐向着UMS系统演化。通过转交换技术层面的双向融合,加快了原有转交换网络中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传输平面和接入平面等连接效率,通过不同系统的有机结合,增强了电力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改进了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了不同介质之间信息传输的复杂性,进而更好的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操作。与此同时通过双向融合的实现,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帮助,实现了数据信息不同格式的转化和识别。
制度方面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上:
(1)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统一调度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调度体系,在保证机房和企业调度部门良好协作的基础上,提升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提供帮助,实现信息和通信的融合。统一调度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在原有系统服务器基础上,将子站系统同虚拟化层融合起来,并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企业的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相连,然后再进行电力数据信息的同步传输和技术融合,增大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帮助。并且通过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拓宽企业信息传输渠道,强化系统运行的监控效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双向融合操作机制。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是建立在企业各项基础性业务之上的,如软交换网络的演变与融合。因此,相应管理机制的建立也需要建立在企业业务层面之上,以确保管理机制与实际要求相符,加强融合效果。另外,在管理机制中,还应加大对通信技术维护工作的重视力度,结合通信技术的具体要求,制定规范化的维护标准,以确保系统运行和操作的可行性,减少故障的产生。同时双向融合操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优化现场管理,防止违规操作的产生,最终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加快其运行速度。
综上,为加强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相关部门应在改进现有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基础上,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优化电力企业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降低电力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而二者的有效融合,更好的保障了居民的用电安全,推动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