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加云,闫德民,吴坚曲扎,张思玉,林群星
(1.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国有鸡笼山林场,安徽 和县 238200;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3.福建省福清市灵石国有林场,福建 福清 350305)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东经118°04′~118°24′,北纬32°22′~32°30′)。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基岩为沉积岩,成土母质为变质岩类残积物、坡积物,土壤属棕色石灰土黄棕壤;山脉整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最高海拔314 m。该区域属于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年均温14.08℃,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水1036 mm,年平均蒸发量1541 mm,无霜期为230天。降雨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地表凋落物含水率较低,是主要的森林火险期。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一道天然绿色屏障,生态区位尤为重要,对区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1992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面积1.67×103hm2,森林覆盖率为96.7%,林木蓄积量8.6×104m3。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含少量乔灌木树种的落叶与常绿混交林。阔叶林树种主要有麻栎、朴树、板栗、黄檀、枫香、黄连木、乌桕、油茶等;针叶林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杉木等。林中生有何首乌,明党参、杜仲、桔梗、草珊瑚等名贵药材。野生动物有野猪、刺猬、穿山甲、画眉、白鹭、长尾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等。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对于保护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森林防火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森林防火公约和防火预案,建立一整套联防联治、防护结合的规章制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到位。从制度上将森林防火工作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分场、护林点,由办公室进行督察考核,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在防火期内严格执行24小时防火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重点时期值班力量配备,确保第一时间了解火情信息。与此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制度建设,不定期组织村民轮流参与林区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和扑救技能培训,使村民具备基本的火扑救技能。
在贯彻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和省、市、县有关森林防火工作政策和法规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和“打早、打小、打了”原则,成立森林火灾防控领导小组,由公园所在林场场长担任组长,各科室、分场、小组为各级护林点的森林火灾防控机构,建立了林场—分场—工区的三级管护体系,将防火任务层层落实到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森林防火督促、检查和验收工作。成立了专业防火队和半专业季节性森林灭火队,平时加强训练保持森林防火备战状态。
现代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在及时发现并控制初期火、科学组织扑救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传统监测模式和现代新科技相结合,实现森林火灾的高效防控。首先是防火期间的重要时间节点的预警监测,包括传统巡视、监测塔台、重点地段设置防火检查站严防死守;其次是新型预警检测技术的应用,包括小型无人机、植被三维建模和3S等技术在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中逐步应用[2-5]。
森林火灾扑救体系建设包括扑火队伍和扑火装备建设,对于扑火队伍建设。除了组建多功能、高效专业护林防火队伍外,防火季组建半专业森林灭火队,强化防火期森林公园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力量。全面配置并及时更新扑火装备,配置包括风力灭火机、细水雾灭火机、消防水泵、割灌机、油锯、消防车辆、救生设备等基本设备。
火生态因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森林火灾扑救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被正确地认知和利用。只有正确地认识森林火烧在森林历史演替中的作用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火。2014年起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林火监测实验基地设置在鸡笼山林场;2015年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科研协作基地;2018年安徽鸡笼山森林防火长期科研基地(2018-2035)获批。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森林火灾监测、无人机灭火、灭火弹和灭火剂灭火、计划烧除、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等技术层面的实践,同时也开展了林火行为三维建模和林火干扰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为森林防火体系提供了防控技术及基础理论支撑。
近年来,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弘扬森林文化。以半月湖旅游景区和枫林禅寺等旅游景点为主,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进入森林公园。人流的大量涌入直接和间接地对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枫乐古道及环半月湖道路的开通,使得通往半月湖旅游区和枫林禅寺等景区更为便捷,春季游客数量剧增。随意出入森林且用火意识淡薄,吸烟、野炊、野营、停车不熄火等诱发火灾因素增多,使得火源管理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防火带来较大压力。
近年来,森林防火宣传及防火培训使周边居民对森林火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用火防火仍然较为粗放。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村庄居民沿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秸秆焚烧、烧田埂等生产用火,特别是拦龙山南侧公共墓地和林中分散墓地,春季特别是清明前后上坟烧纸和使用烟花爆竹等现象成了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
林区内近60年来种植了大面积火炬松和湿地松。林下松针、枯枝及球果等凋落物载荷较大,成熟林中的凋落物厚度达20 cm以上,中幼龄林的厚度也近10 cm。冬春季雨水较少,持续晴天致可燃物含水率较低。一旦着火则会迅速蔓延,极容易造成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防控重于扑救,对居民及游客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是进行森林防火的有效途径。在森林公园公路入口及重要路口设置防火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在村镇人口集聚区和城区周围学校里举行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森林防火技能比赛;利用各种互动信息平台(如短信、微信、QQ等)在森林防火期进行防护宣传;重要节日诸如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在半月湖、枫林禅寺、林海生态园区等旅游景区及人流集中活动区,设置投影屏显示森林防火等级,发放森林防火知识手册。通过多途径、全覆盖式的宣传,提升民众森林防火意识,提高对森林火灾危害的认识。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有旅游休闲的当地居民,还有大量外地游客,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火源管控较为困难。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森林公园景区入口做好火源检查,特别防止儿童和无行为辨别能力人员携带火源进入林区内;在森林公园与周围乡村居民居住区的交通路口设置护林防火检查站,对非旅游人员进入林区进行限制,尤其是制止其带火种进入森林公园。在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一律禁止用火,安排专门护林检查人员巡逻。一旦发现违规吸烟、点火的人员及时进行制止。设立专门的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这些场所配置相应防火设施、灭火设备,保证用火安全。
在针叶树种密集的地段按条带状种植耐火阔叶树种,如木荷、女贞、黄连木等,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抗火能力。阔叶树死地被物分解速率比针叶树死地被物分解速率快,通过林分调整和地表可燃物的人工清理,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林分调整过程中,增加本地阔叶树种如栎树的数量,也是减少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的有效途径。
鸡笼山森林公园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拥有半月湖水库、陡岩水库、龙门水库等多个中小型水库。由于区域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可以在鸡笼山林区内每隔1 km修建森林防火蓄水池,在蓄水池之间用管网相连,保证在森林公园内形成以水灭火的网格体系。缺水季节也可以将水库内的水引入蓄水池,以满足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