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竹类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策略

2019-02-13 11:11辉朝茂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竹种竹类金平

王 馗 辉朝茂

(1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昆明 650051;2 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 650224)

1 红河州竹资源及其特征

1.1 竹类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云南是世界公认的竹类种质资源丰富地区,而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又是云南竹类资源分布最为复杂多样的地区。红河州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1],是云南省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为中国大陆具有的热带雨林中湿热性质最强的雨林类型——湿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其竹类植物亦以湿热性质最强的竹属——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梨藤竹属(Melocalamus)、泡竹属(Pseudostachyum)和薄竹属(Leptocanna)等为代表,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分布,是我国热带竹林资源最为丰富、天然竹林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红河州现有竹亚科植物18属64种,其属数占世界的25.7%,占中国的45%,占云南省的60%;种数占世界的6.4%,占中国的16%,占云南省的30%[2]。根据云南省红河州最新森林资源调查(2017年)显示,红河州有竹类资源面积84 573.0 hm2,约51.94亿株。其中:竹林面积22 655.0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6.79%;竹类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95.3 hm2,占林地面积的0.23%;灌竹面积2 660.3 hm2,占3.15%;四旁零星竹折算面积59 062.4 hm2,占69.83%。

就各竹种在全州的分布而言,苦竹属(Plaioblastus)、刺竹属(Bainbusa)、牡竹属(Dendrocalamus)和刚竹属(Phyllostachys)竹种在全州均有分布;思簩竹属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绿春县;泡竹属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梨藤竹属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绿春县;薄竹属竹种主要分布于蒙自市、屏边县、金平县、绿春县;总序竹属(Racemnoloambos)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元阳县、屏边县、金平县;慈竹属(Neosinocalamus)竹种主要分布于红河北部地区;大节竹属(Indosasa)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绿春县;方竹属(Chimonobambusa)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个旧市、开远市、金平县、绿春县;香竹属(Chimonocalamus)竹种主要分布于金平县、元阳县、河口县、红河县;箭竹属(Fargesia)竹种主要分布于石屏县、屏边县、金平县;玉山竹属(Yushania)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建水县、金平县、绿春县、屏边县、绿春县;酸竹属(Acidosasa)竹种主要分布于河口县、屏边县、蒙自市、金平县;铁竹属(Ferrocalamus)竹种主要分布于金平县、绿春县、元阳县;箬竹属(Indocalamus)竹种则主要分布于金平县。

1.2 竹类资源特征

红河州海拔高差悬殊,最高海拔为3 074.3 m的金平县西隆山,最低海拔为76.4 m的河口县红河与南溪河汇合处。生物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加之河流深切,溪谷众多,地形结构复杂,孕育了多种群结构的竹类植物。

1.2.1 竹子种类丰富,系统复杂

红河州地理位置特殊,湿热的气候条件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类型,利于竹类植物生长繁衍,导致竹类植物种类组成丰富,红河州有原产竹类植物18属64种,其中有3个新发现的种。红河、南溪河、勐拉河等河谷有利于来自北部湾暖湿气流的深入,大围山、黄连山、分水岭和西隆山等高大山体的迎面坡面使暖湿气流抬升致雨,形成该地区的湿热环境,一些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热带印度的典型热区系成分抵达这一地区[2],譬如梨藤竹属的梨藤竹等为典型的热带成分。因此,竹类资源分布广、属种结构多样,树种组成复杂,孕育了红河州极具特色的竹类植物资源。

1.2.2 多样化分布,热带特征明显

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类型和变型的统计规则,在红河州自然分布的18个竹亚科植物属中,可分为12个分布类型及变型,分布类型十分多样。竹类属的组成以热带亚洲起源为主体,涉及10个属,包括了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型的刺竹属,热带印度至南华分布型的香竹属、牡竹属和泡竹属,越南至华南分布型的大节竹属和酸竹属,缅甸泰国至西南分布的梨藤竹属,热带亚洲和非洲分布型的思簩竹属,中国特有热带性质的铁竹属和薄竹属。红河竹类具有典型热带植物性质,属于热带属性的竹种67种,其中最多的牡竹属和刺竹属分别涉及24种和17种。

1.3 红河哈尼竹文化

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有11个世居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以彝族和哈尼族为主,人口超过10万的有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和壮族。截至2018年,全州少数民族人口285.01万,占红河州总人口的61.2%,民族聚居区占红河州国土面积的98%。民族的多样性导致文化的多样性,竹子在红河州社会经济中扮演着多元的民族文化角色,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突出,其中以哈尼族最具特色。

哈尼族崇竹,是爱竹、植竹、用竹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竹民俗,以竹子为内核的哈尼竹文化,在哈尼族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哈尼族种竹、植竹十分讲究,一般在夏季种植,村寨周边和山体容易滑坡的地方都是植竹的场所;只有年满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才能栽竹;在栽竹时,要栽3棵青草和将3块白石填进竹坑,目的是让竹有吃不完的食料,栽下竹子的竹尖不能指向人的住所,否则就要拔出重栽[3]。

2 竹类资源培育与利用现状

2.1 竹类资源培育现状

红河州竹类资源丰富,天然竹林地面积居云南省前列,但人工竹林资源的培育却较为落后。早期的人工竹主要以农户在房前屋后、道路河流(水沟)旁、田地埂上种植的四旁竹或其他形式的小面积竹林,地域分布零星。

随着国家启动和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省列竹藤基地”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和省级财政对造林投入加大,各级政府和群众发展竹产业积极性高涨,促进了红河州竹类资源的发展。但受立地条件、植物生长环境和栽种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造林多选于荒山、林间空地、残次灌木、疏林地上栽种,栽植分散,规模化程度低,竹种组成混杂,经营粗放。受产业发展的带动,一部分农户和企业开始择优选择造林地块和竹种,进行适度的规模化栽种和培育,但经营管理状况一般,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配套和支持条件不佳。

2.2 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红河州竹类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低、产业配套条件差,生产效益低下,产能有限。竹类加工制造以小企业和专业户居多,经营模式多为小工坊,管理粗放,装备基础薄弱,交通运输条件不好,学研能力有限,产品结构单一,市场拓展不开。

部分资源条件优越或具备产业发展潜力的竹种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不能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作为经济竹种被广泛开发和利用的竹类只有近20种,其余竹种大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缺乏有效和规范的管理和经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缓慢,组织形式单一,政策引导和产业带动不足,在竹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

3 制约竹产业发展的因素

3.1 政策措施空乏,缺乏战略定位

过去一段时期,政府产业政策支持措施空乏,对竹产业发展情况实时追踪不够,缺乏清晰、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措施局限,调控力度不足,对竹林资源培育、市场发展的引导滞后,行业和产业没有形成合力。行业经济体创新活力不足,对市场供求前沿信息把握不灵敏,企业和农户仅能根据有限的行业信息制定自身发展战略,从而造成闭门造车,各自为战的局面,行业发展无序。

3.2 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红河州竹种多、生态类型全、天然竹林丰富,造林条件优越。但竹类资源以天然竹林为主,资源呈块状、带状分散生长,与其他森林资源混交分布,不利于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大量天然竹资源得不到及时的采集,错过最佳的采伐利用时机;人工竹林零星分布,缺少形成规模的竹基地,受竹加工能力和投入所限,缺乏相应的水、电、路等产业配套设施,不利于采集、外运和加工厂布设。竹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制约了竹产业发展。

3.3 产能建设乏力

竹产业原料基地投入不足,规模小,竹种多而杂,产业集中度低,竹资源管护、采集和收购渠道简单、粗放、低效,没有形成规模的竹类资源供应市场。竹产业发展缺乏市场引导,行业资源培育无序,成规模、有知名度的竹加工龙头企业未形成,行业发展粗放。不少加工企业缺乏捕捉市场前沿信息的能力,对市场供需情况的掌握能力不足,单纯以局部资源为基础,依托短期预期订单,迅速投产建设小型竹类加工场,产品线简单,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无序竞争突出,造成资源浪费,加之缺乏标准化定向栽种培育的原料林基地,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加工企业经营窘困。

3.4 短板制约产业发展

目前红河州竹加工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生产方式多为原竹利用,即使是部分加工产品,其工业化程度也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缺乏高附加值产品,没有市场占有率高的明星企业和知名产品,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缺乏健康有序发展的产业,致使达到采伐年限的竹林不能价有所值地及时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无法刺激林农发展竹种植业的积极性,影响了竹资源培育基地建设,“企业加农户”“龙头加基地”的产业化模式难以真正建立。这一系列竹产业供销环境的短板,直接制约了竹类培育基地的建设、竹类生产企业规模和竹类产品结构,进而影响下游物流运输能力建设,形成市场瓶颈,扼制了产品知名度和销量的提升。

4 发展策略建议

4.1 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不仅要依靠政策措施,也需要制定清晰有效的发展战略。政府要主动担当决策者,一是给政策,二是定方向,三是带节奏。首先,政府要充分调研周边市场大环境,听取行业经营者意见,积极研究国家产业发展动态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既要因地制宜,又要高瞻远瞩,制订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其次,针对红河州竹类资源特点和行业现状,抓住地方社会经济特点,把稳产业发展脉络,选定产业发展方向,调动企业积极性,“观民情,听民意”,妥善制订产业发展战略;第三,针对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层次关系,产业培育与市场环境变化的时间关系,监测市场变化,引导和监督市场行为,在扬长避短的同时,不忘取长补短,带稳产业转型、升级节奏。

4.2 发挥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已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并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木材供应自给能力下降。乔木树种受林地供给和林地生产能力的制约,致使木制品供应与国内旺盛的需求之间矛盾更加突出,低端木制品充斥市场,高端木制品又奇货可居,木材供应对进口的依赖度居高不下。竹材是木材的最佳替代品,生产1 t竹浆可节约5 m3木材,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各类竹制品顺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河州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竹类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竹种多样,可加工竹产品类型多,产业可行度高,转型升级提升效果明显,发展竹产业具备天然优势,产业发展迎来机遇。

4.3 明确产品和市场定位

目前,国内、国际市场对纸浆需求旺盛,竹类纸制品已成为市场新宠。红河州大型丛生竹具有生长快、郁闭时间短、产量高、一次栽种长年利用等特点,适合推广种植,形成资源规模,重点发展纸浆竹林原料基地和产业基地。长期以来,竹子在红河州人民生产生活中被普遍使用,淀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竹文化。结合包括哈尼竹文化在内的各类文化元素和地方风俗,红河州广泛分布材质较好和产笋量大的多种竹种,大力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竹制生活家居用品、工艺品和风味食品,积极打造特色产品,借力云南旅游大市场,培育知名品牌和明星企业。

红河州竹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利润空间不大。在竹产业发展初期,应首先发挥资源规模和产品成本优势,积极立足本地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积蓄产业实力,备力产业升级。同时,借助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南亚和东南亚市场。

4.4 资源培育坚持适地良种

竹资源栽培基地应根据本土生产实践经验,因地制宜,遵循“适地良种”的原则,选择适生性强、产量高、经济价值好的特色乡土良种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资源优势,特别是竹材纤维含量高、纤维细长、可塑性好,适合制造优质纸浆的竹种。同时,优先选择在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具有成熟技术经验的竹种,保障种苗供应和育林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适宜的纸浆竹种主要有沙罗竹(Schizostachyumfunghomii)、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龙竹(D.giganteus)、绵竹(Bambusaintermedia)、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等;材用竹种主要有龙竹(D.giganteus)、云南龙竹(D.yunnannensis)、小叶龙竹(D.barbatus)、灰金竹(Phyllostachysnigravar.henonis)、中华大节竹(Indosasasinica)等;笋用竹种主要有云南甜竹(D.brandisii)、麻竹、小薄竹(S.pingbianensis)、方竹(Chinonobambusaspp.)、香竹(Chimonocalamusspp.)等[4]。

4.5 抓大带小,调整产业布局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行业基础和产业规模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带动,激发农户和小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小型经济体扬长避短,主动调整自身定位和生产结构,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建立“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结合竹产业发展的特点,“适竹适地”合理规划和布局竹资源基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用地手续,实施“龙头+基地”产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地方产业核心,延伸产业链,推动周边产业发展,完善和提升物流、能源、装备、科技、信息等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形成产业群;依据国家、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在税收、金融扶持、生产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针对红河州竹资源分散、集中资源规模度不够、山高林密、道路通达条件不好等现实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宜“一刀切”,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手段,对小微竹采集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实行淘汰一批、转型一批的策略,保留和发挥部分区位好、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在竹产业前端对资源的可及度优势,同时推动其向资源培育、管护、采集、初加工方向转型,以提高自身经营专业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力。

4.6 提高决策水平

红河州竹产业的发展必将是一个动态而又漫长的过程,对于政府、企业和农户,做出决策要适应和利用环境变化,敏锐地捕捉社会经济信息,敢于寻找和打破制约自身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保持和发挥地区经济、产业和自身竞争优势,在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积极而又慎重地面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猜你喜欢
竹种竹类金平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健听女孩》:无声世界里的有情人生
Effect of anode area on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vertical GaN Schottky barrier diode temperature sensor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2种主要蚜虫在园林植物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