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黑龙江省畜牧总站,哈尔滨 150069)
近年来,中国经济、文化都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中国的农业生产状态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畜牧业作为主要组分必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的畜禽饲养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如果在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粪污的正确处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环境造成污染。本文围绕小型畜禽饲养场粪污的现状进行论述,并且总结针对性的正确处理方式。
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同时城镇化进程的速度飞快,这样的发展形式导致农村的畜禽散养户数量大幅度的降低,并且在畜禽的饲养方式方面产生明显的变化,目前农村小型的畜禽饲养场属于主要的发展趋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农村的经济。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就是养殖业的污染状况,毕竟小型畜禽饲养场受限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粪污处理方面并不能做的非常到位,导致了粪污情况日益加重。
根据多年的临床生产经验和相关报道可知:拿万头猪场为例,每年排放的纯粪尿就会达到3 万t,集约化生产模式的猪场在实际生产中还必须冲洗清扫,加上这部分用水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高达6 万~7 万t,由此可见,畜禽饲养生产过程中的粪尿排泄量非常大,并且在这些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如果不经过合理的处理,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很多规模较小或者是散养的畜禽饲养场通常会将养殖污水直接排放,并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加以无害化的处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极易造成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污染状态。长期以这种高浓度的污水随意排入河中,必然导致水质持续的恶化。
畜禽生产中排泄的粪便发酵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出到大气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人类的健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直接的威胁。
畜禽生产中排泄出的粪便中通常都是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的,饲养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就会导致蚊蝇大量的滋生,造成环境中存在的病原种类不断增加、菌种数量也不断的增多,从而会造成病原菌和寄生虫的蔓延和扩散,很容易出现人畜共患病感染的情况,对于人畜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威胁。
实际生产中采取人工堆肥的工艺进行处理一般遵循以下流程:粪便集中→脱水→消毒→除臭→堆肥→配方搅拌→造粒→烘干→过筛→包装。生产中畜禽排泄的粪便中约80%是水,所以必须对其排泄的粪便进行脱水处理,即固液分离处理,将粪便中水的比例降低到20%~30%。之后把固液分离的粪便输送到专门的蒸汽消毒房内,但是要注意控制消毒房内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造成其中的养分发生分解反应而直接损失掉。此时粪便中的肥料会在消毒房内持续的呈现运转的状态,一般是持续消毒处理20~30 min即可将其中的虫卵、杂草种子及有害的病菌等全部彻底杀灭。通常还要求消毒房内配备脱臭塔,主要是作为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排出途径。
此种处理方式主要是将畜禽饲养场内生产产生的粪污作为原料,使其经过厌氧发酵的处理过程而使原料发生一系列的转换过程,从而产生生活可利用的沼气及沼渣、沼液等物质的整个过程。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畜禽饲养地区粪污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程度,有效改善饲养区域内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所以在沼气工程处理方法是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沼气工程的容积与饲养规模做到配套,同时还应该配有沼液安全消纳的种植面积,这样可以确保种植、养殖、沼气工程3 者可以有机的加以关联。沼气工程设计应该坚持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的经济消耗并且保证安全实用,对于饲养场周边的农田和废水加以有效的利用,保证可以与饲养区域周边的给排水系统呈现协调的运行模式。从整体效果进行比较,采用沼气工程处理的方式在生产技术方面比较成熟,操作系统简单,消耗的经济费用比较合理,所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的比较多。
通过临床生产中加以对比分析,小型畜禽饲养场在生产中产生的粪污采用沼气工程的处理方式比较合理,不仅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粪污资源,而且在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方面也比较可观,经济收益相对比较理想,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环境的二次污染,从根本上加以杜绝。所以,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状态下,保证对养殖粪污加以合理的处理至关重要,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