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来
(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 2.中国石油ABS技术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判断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中国石油召开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会议,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安排,明确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简称吉化)作为中国石油的重要炼化企业,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四个高质量”要求,面对当今世界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ABS树脂作为吉化的支柱产业,几年前曾因产品质量问题饱受诟病,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和生存危机。为挽回产品声誉、重塑市场信心、再塑企业形象,吉化迎难而上,依靠科技创新,打了一场ABS产业翻身仗,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探索出一条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迎接竞争挑战、全力满足用户要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吉化ABS工厂现有3套ABS树脂生产装置,总产能60×104t/a。第一套ABS装置于1997年引进日本技术建成投产,建成时产能为10×104t/a,后经3次技术改造,产能达到20×104t/a。第二套ABS装置于2012年引进韩国技术建成投产,产能为20×104t/a。第三套ABS装置,于2013年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ABS树脂成套技术建成投产,产能为20×104t/a。
吉化ABS树脂研发中心是吉化唯一设在生产厂的研发机构,定位于“为工厂服务、为市场服务、为发展服务”。该中心现有科研人员37名,设有合成技术实验室、加工技术实验室和分析检验实验室,具备ABS全流程试验研究和分析测试条件,主要为吉化ABS装置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攻关、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及技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2018年,该中心升级为中国石油ABS技术中心,实验装备和研发能力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吉化第一套ABS装置的主导产品ABS 0215A,曾于2005年9月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当时中国石油化工业务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产品,并于2009年开始批量供给中国白色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 2013年6月,就在吉化第二套ABS装置建成投产8mon、第三套装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时,产品却因“黑点”杂质问题被迫退出白色家电高端市场。这对吉化ABS产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中国石油总部引起了很大震动。高端产品看质量,低端产品看价格。吉化ABS产品因杂质超标退出白色家电高端市场后,只能在中低端应用市场进行低价格竞争,由于价格竞争十分惨烈,吉化ABS产品国内市场售价较ABS王牌产品低400~500元/t,面临严重的亏损局面。ABS的产品质量问题,成为决定吉化ABS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些年,吉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开展产品质量攻关、工艺技术攻关,大力开发ABS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开展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实现了ABS产业全面升级,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也给吉化ABS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石油总部将广东揭阳60×104t/a ABS建设工程交给吉化,就是最好的例证。
2.1.1 持续开展质量攻关,推动产品品质升级
吉化从消除产品杂质入手,ABS研发中心科技人员对标ABS高端产品,剖析检测200余次,开展各类模拟实验800余次,粉料压片1万多个,样品注件10万多个,终于弄清楚ABS杂质组成,确定杂质来源,建立了杂质评价方法,为消除杂质指明了方向。之后,工厂通过300余项工艺和设备设施改进,彻底解决了产品杂质超标问题。紧接着,吉化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了产品白度、色差、麻点、水波纹、高温耐黄变等质量问题,实现了产品品质全面升级,达到市场同类产品一流水平,再次成为高端白色家电用户供应商。
2.1.2 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提升装置技术水平
吉化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丁二烯回用、提高接枝聚合转化率、凝聚母液回用技术等多项工业化新技术,实现了技术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回收丁二烯回用后,丁二烯综合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8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废丁二烯外销上千吨。通过提高接枝聚合转化率,减少了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资源的损失,提高了产品收率,年创效1000万元以上。通过实施凝聚母液回收,显著降低排放的凝聚母液微粉含量,减少凝聚母液排放量,年创效500万元以上。
2.1.3 持续开展产品开发,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吉化3套ABS装置产品同质化严重,尤其是第二套装置没有发挥出专用料装置优势,严重影响了整体效益。ABS研发中心科技人员结合市场需求,联系下游用户,经小试、中试研究,开发出白色家电料0215H、喷涂料PT-151、电镀料EP-161等10种ABS特色专用料新产品,成功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满足了市场对ABS的差异化需求。
2.1.4 持续开展市场开发,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吉化高度重视ABS市场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公司领导每年都带队走访市场,并出面接待到访用户30余户次;工厂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ABS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技术团队。近几年,在中国石油各化工销售公司的支持与配合下,吉化ABS科技人员持续开发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市场,累计走访用户600余户次,技术服务80余次,技术对标30余次,做技术培训和推介报告60余场次,实现了以技术水平赢得用户信任,以真诚服务博得用户满意,为实现产品全产全销提供了有力支撑。
2.1.5 持续开发减排技术,促进装置源头减排
吉化配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十二五”和“十三五”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了提高ABS乳液接枝技术研究和复合凝聚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从源头上减少了乳液接枝聚合单元和凝聚单元污水的排放量,已在吉化第一套、第三套ABS装置上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废水COD降低500mg/L。
2.1.6 持续开发储备技术,支撑产业未来发展
着眼于吉化揭阳60×104t/a ABS项目,在已有自主知识产权“20×104t/a ABS成套技术”基础上,吉化正在开发“60×104t/a ABS成套技术”。同时,吉化ABS研发中心针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正在探索开发新型橡胶相结构ABS、集成橡胶(SIBR)增韧ABS、四元聚合ABS、石墨烯/ABS复合材料等超前储备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期为吉化ABS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1 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依靠科技创新,吉化实现了ABS产业全面升级。一是核心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ABS成套技术;二是产品品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产品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产品;三是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特色专用料品种不断丰富;四是产能全面释放,近3年均实现满负荷生产,装置实现了“安稳长满优”运行;五是销售渠道大幅拓宽,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六是物耗能耗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减低;七是污水排放显著降低,主要废水产生单元实现了源头减排;八是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综合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2.2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2013年以来,吉化ABS产业实现了由亏损最多到减亏幅度最大,再到账面持续盈利的两次大跨越。2016年,实现账面盈利14.13亿元;2017年,实现账面盈利26.26亿元,超过吉化当年盈利50.8亿元的一半;2018年,实现账面盈利16.41亿元。吉化ABS成为中国石油2016年、2017年盈利能力最强的化工产品,为吉化实现扭亏为盈、持续盈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2.3 取得丰硕科技成果
吉化ABS研发中心坚持“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近年,ABS研发中心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子课题2项、中国石油科研项目2项、吉林省科研项目1项、公司级科技瓶颈攻关项目7项、公司级科研开发项目14项、工厂级科研项目18项,开发新产品10项,解决生产工艺和质量攻关问题2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局级科技进步奖7项,实现成果推广9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14项,申请专利19项,授权15项,技术秘密2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2016年,吉化ABS树脂研发团队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2.2.4 形成一体化工作机制
吉化与中国石油各化工销售公司密切配合,共同开发市场,开展技术对标、技术服务、技术推介、技术培训,形成了吉化“产销研用一体化ABS模式”。一是形成“市场引领科研,科研指导生产,生产满足需求”的融合创新协同机制; 二是打造“依托大区、依靠工厂、深入市场、专家领衔”的市场开发模式;三是提供“以我为主、依托大区、快速响应”的技术服务模式。
2.2.5 形成核心价值体系
2013年12月开展质量攻关以来,ABS工厂干部坚持在每天班后、每周日早上召开质量攻关会,累计组织攻关会1100次,参加人员17000人次,及时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1400项。通过坚持不懈地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攻关,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执行力持续提升。作为吉化“登天精神”的发源地,ABS工厂坚持“名牌创品牌”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创新、担当、奉献”为核心的“登天”文化和以“做中国最好的ABS”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推动ABS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尚存在体制机制、人才保障、成果转化、创新动力等需要完善的问题,已有专家学者进行过相关论述[1-4],本文不再赘述。在此结合近年来吉化ABS科技创新和科研管理的实践和体会,对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为工厂服务。以生产装置技术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产品质量攻关和生产装置技术服务,为产品的质量提升、装置的稳定运行、生产的节能降耗、工艺的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为市场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开展产品技术服务,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产品,并研究解决用户在产品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产品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为发展服务。着眼于未来发展,开展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储备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增强发展后劲,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尊重科研开发规律。科研与生产不同,科研开发求新求变,而生产求稳求优,甚至是一成不变。因此,科研开发工作不能简单地以管生产的方式进行管理,也不应通过行政处罚、强制命令进行管理,要以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为导向,以人文关怀和物质精神激励为手段,让科研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努力工作。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专心探索,只有戒除急功近利心理,厚积薄发才能有所建树。
二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要以建设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为目标,深入研究、全面把握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引导不同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鼓励他们的事业追求。同时还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科研人员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之外,还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协力创新的气度,从而形成各类人才协同成长的梯次。
三是尊重知识分子尊严。知识分子和普通的操作人员不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学识、经验、创意、成果能否得到应有的信赖和尊重。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对有积极性、可塑性的科技人员,下任务、压担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上升空间和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尊重,使其更多地感受自我价值实现,更加积极地投入科研工作之中。
一是科研选题来源于市场需求,实现“研销”紧密结合。科技人员要积极走访市场,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下游用户,积极开发能满足用户需求、适销对路的新品种。
二是科研开发要密切联系生产,实现“产研”紧密结合。要围绕生产装置、工艺和设备,全面查摆影响装置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从工艺控制优化、设备设施改进等方面开展攻关,保持装置技术的先进性。
三是树立人才与企业共成长理念,实现“人企”紧密结合。要从顶层设计抓起,做好人才的合理布局,形成团队梯次。新入职的科技人员,先要在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领下开展研发工作,之后要为每一位新入职科研人员量体裁衣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立课题,使其在某一方面专心钻研,逐步成长为该方面专家。
一是坚持领头羊导向。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领导,特别是专家型领导,要参与到科研实验之中,从科研选题立项到实验过程的具体实施,都要带领项目组一起干,当头羊不当羊倌,不能仅简单地指挥指导。
二是坚持成果导向。在研发过程中,要为技术人员设立科研目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主动工作的愿望。对于学术带头人,均应设立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并不断地为其设立高标准,坚持不懈地追求研究上的更大进步。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导向。科技创新要坚持风清气正、公正办事原则,在任务分配、奖金发放、评先选优,特别是成果归属方面,要保证公平公正,不亏待默默付出的技术人员,形成“干了不白干、混日子没发展”的舆论氛围。
要解决企业存在的产研脱节、产销脱节、研销脱节、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走“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之路。
一是建立“产销研用”一体化工作体系。在地区公司层面,成立一个由公司管理处室、生产厂、研发机构、销售公司组成的一体化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积极与各化工销售公司对接,征得各方支持,建立起“产销研用”一体化工作机制。地区公司要转变思想,真心为用户着想,投其所好。让用户舒服,自己才能舒服。
二是打造“产销研用”一体化箭头人物。“产销研用”重在“研”,市场需求信息要靠“研”转化可“产”的技术,再变成可“销”的产品,市场开发也要靠“研”进行技术推介,用户出现应用问题更要靠“研”进行技术服务。“产销研用”关键在人,要打造以“研”见长、有丰富研究经历和深厚理论基础、又知“产”懂“产”的箭头人物。
三是建立“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首先,地区公司领导要带头走访市场“打场子”,并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市场了解行情,获得市场信息,掌握用户需求;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再次,实现新技术的工业化,对新产品进行市场开发、用户试用;最后,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根据用户的应用情况进行产品指标调整和技术优化,再组织生产优化。对行业标志性用户、典型用户、大用户和大经销商,在产品正常使用后,要定期走访,保持联络,形成“技术营销、感情营销、服务营销”的营销机制,建立“以研保产、以研拓销,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以用引研”的一体化工作模式,达到以技术水平赢得用户信任、以真诚服务获得用户满意、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效果。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决定未来。能源新变革已经显现,炼油化工新格局正在形成。吉化ABS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共同迎接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光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