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青断陷伊59区块开发效果评价

2019-02-13 06:42韩守福
石油知识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井井网井区

韩守福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 吉林松原 138000)

1 开发历程及现状

伊通盆地位于吉林省东部,包括莫里青断陷、鹿乡断陷、岔路河断陷,可探明石油资源量5.43×108t,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96×104t,存在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莫里青断陷上的伊59区块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99.9×104t。为了进一步验证莫里青断陷西北缘断褶带的含油气性,于2008年部署了伊59井。目前,该区块总油井数296口,注水井81口,油井开井数238口,注水井开井66口,核实年产油15.2×104t。

2 开发效果评价

2.1 油藏特点及分区情况

在伊59区块各井区的油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断裂系统展布特征及储层条件认识,为后期研究方便,将伊59区块分为A、B、C、D四个区、6个单元。

A区为伊59井区,该区扇体发育,纵向上分A1、A2两套井网进行开发,A2单元2009年开始开发,主力层为双二段Ⅱ砂组;2015年在该区开展双二段Ⅰ砂组的二套层系开发,为A1单元。该区Ⅰ砂组、Ⅱ砂组均属于断层构造油藏;其中,A1单元为190m的正方形井网,A2为212m的正方形井网。

B区为伊45-3-3井区,该区主力油层为双二段Ⅰ、Ⅱ砂组,2009年开始投入开发,砂体单层薄,油层纵向跨距大,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该区为不规则井网方式,井距180m。

C区为伊60井区,该区主力油层为双二段Ⅰ砂组,油水界面约-1930m,2009年投入开发,2015年在该区进行加密部署,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该区的北部为130×100m的三角形井网,加密区为130~150m井距的正方形井网。

D区为伊+45-2-7井区,该区在纵向上分两套井网进行开发,D1单元主力层为Ⅰ、Ⅱ砂组,2015年开展二套井网部署开发,Ⅲ、Ⅳ砂组为D2单元,2009年开始投入开发,油藏类型为岩性层状构造油藏。其中,D1单元为190m的正方形井网,D2单元为212m的正方形井网。

2.2 井网完善程度评价

2018年11月,该区注水油井数296口,注水井81口,油水井数比由2016年的5.1降至目前的3.7,有采无注油井由45口降至22口,其中单向受效井101口,双向受效井103口,三向受效井30口,双向以上受效井占比达到52.0%,平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局部井网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伊60北、伊59区块北部、伊47-1井区油水井数比达到了4.3、6.3、4.3。纵向上,受储层连通及分注工艺的影响,分注率36%,油井中有28%的层数、23%的射开有效厚度未受注水井控制,注采调整潜力大。

其中,A1区遵循原井网,A2区后期合动油6口、水井2口,调整比例28%,达不到分井网开发。产量劈分后,A1区日注采比1.2,累计注采比0.5,A2区日注采比0.7,累计注采比0.28。D1区遵循原井网,D2区后期合动油井10口,调整比例50%,没有分井网开发。产量劈分后,D1区日注采比0.8,累计注采比0.39;D2区日注采比0.8,累计注采比0.21。

2.3 水驱控制程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根据49个井组统计,水驱控制程度为66.9%,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断阶外A、B区大于75%,断阶内的C、D区小于65%;参考22口井吸水剖面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60.7%,受储层连通性、分注因素影响,A区相对较好。

2.4 能量保持及利用状况评价

该区原始地层压力为24.7MPa,目前地层压力为14.0MPa,低于饱和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56.8%。日注采比1.1,累计注采比0.5,注水难度增大,液量上升,地层压力略上升,能量亏空严重,从开采曲线看,脱气生产;A2单元注水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持平;C单元注入量中等,产液量、地层压力略有上升。油井开井数223口,总液量750t/d,总油量442t/d。单井产液升高3.37t,单井产油降低2.0t,含水升高41.1%。

分区看,A、B区总产量占主体,C、D区单井液量、油量上升,A区持平,B区下降;水井开井66口,日总注入量1021方,平均单井日注量15方,平均注入压力13.9MPa。分区看,A、B区注入压力增高,注入量降低;C、D1区注入压力虽然升高,但注入量持平;D2注入量升高,但注入压力降低。日注采比1.1,累计注采比0.51。分区看:A、D1区注采比较低,B、C、D2区注采关系较合理。

2.5 油层动用状况评价

根据目前完钻井情况统计,伊59区块平均单井20层钻遇有效厚度35m,动用5层13m,未动用15层22m;动用层数比例25.9%,厚度比例38.4%,油层动用率较低,各块看二套相对动用高,其中,伊59断阶外动用程度51.4%,断阶内伊45井区动用程度为62.8%。目前优选51口井的潜力层位,通过厂院结合,今年暂定实施6口,下一步视井场条件进行调整。

2.6 含水上升率

全区含水率上升,C、D区上升幅度大。存水率较低43.9%,主要受累注水量小的影响,D区尤为明显;含水33.5%,含水率上升1.6,小于理论值3.8。

2.7 递减规律评价

从部频法、产能法看递减,自然递减13.6%,年综合递减率8.8%。从产量曲线递减拟合回归看,对2008~2012年完钻的134口枯竭式开发井统计:第一年综合递减率为34.9%~36.0%,第二年9.1%~10.8%,第三年8.7%~11.9%;对注水相对受效的A2单元73口井,受效后年综合递减率统计为7.54%~7.86%;对区块整体266口井,统计近一年的年综合递减率为8.8%。

2.8 采收率评价及可采储量评价

依据童氏图版、丙型曲线、递减法综合分析,2017年综合递减率8.8%,可采储量为295×104t,采收率16.0%,与2016年基本相当。

3 水驱规律分析

目前伊59区块注水井数67口井,从单井累注量看,小于1.0×104m3的井数为42口,1.0~2.0×104m319口井,大于2.0×104m3井数为6口,平均单井累计注水量为0.94×104m3;从井组累计注采比看,小于0.3的井数为43口、0.3~0.5井数23口,0.5~1.0井数12口,大于1.0的井数5口,井组平均累计注采比为0.33;从注水井注水压力来看,小于10MPa井数28口,10~20MPa井数23口,20~23MPa井数12口,大于23MPa,注水较为困难的4口井,区块平均注水压力13.0MPa。从分注井数看,全区仅16口井实现2~3段分注。区块整体表现为单井注水注水量少,注采比低,注水系统能够满足注水需求,分注率低,可评价井组少,18个。

区内18个可评价井组72口油井中,10个井组14口油井见效,整体上见到一定注水效果;分区看,断阶外受效情况好于断阶内,地层压力稳中有升,地层能量有所恢复,受效油井液量、油量上升,适应性好于断阶内。两个主要井区中,伊59井区7个可评价井组中,5个井组中9口油井有动态反应,其中7口受效明显;伊60井区4个可评价井组中,3个井组中4口油井有动态反应,其中3口受效明显。动态特征为油井压力上升,产液、产油上升,含水平稳,见效周期最短6个月,见效距离200~250m,见效方位以近东西向为主。

从分区上看:A区南、C区注水现状较好;A区北、B、D1区注入量低、注入压力高。D2分注率低,单井日注水量10~20m3,其中有16口井注入量小于10方,A区北、D1区单井日注入量低,单井累注量大于1万方的井有43口,B、D1区单井累注量低,注入压力在15~23MPa,小于10MPa的井有19口,A区北、B、D1区注采压力高,分注率平均36%,D2区分注率仅为27%。

目前明显受效井49口,其中A、B区受效井19口,见效早(6个月),受物性差、构造陡、改造缝方向等因素影响,呈单方向线性受效,水驱效率低;C、D区受效井30口,见效晚(12个月),物性好、构造平缓,一般呈多方向式受效, 水驱效率高。

4 结论与建议

(1)油藏复杂、能量亏空严重、注采矛盾突出、注水方案优化及分注潜力大,未动用油层多。

(2)加快新井投注,完善井网,配套转注,优化注水层段,地质工程结合,提高分注率。

(3)优化潜力层动用,分析分层系开发可行性。

(4)对储层连通性进行精细刻画,重新对致密储层进行二次解释。

猜你喜欢
口井井网井区
井区水窜水淹综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浅谈基层井区的团队建设
机采井集中热洗方法及节能效果分析
安泽南区块井网井距优化及小井组产能预测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基于几何约束的最大控油面积井网自动生成算法
陈毅当红娘为叶飞牵红线
潜山裂缝型油藏井网模式优化及开发实践:以渤海海域JZ25-1S油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