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 262100)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养殖业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动物疫病日渐成为影响畜牧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畜牧业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开展有效的疫病防控工作,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来源。目前,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抗体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确保疫病诊断的准确性,并合理控制病情发展,以此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应用血清学检测可以评估畜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从而判定选用的疫苗是否质量可靠、免疫方式是否确凿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2)可以预测免疫时间:在临床上,恰当的免疫接种时间往往是有效免疫的关键,目前,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在使用疫苗尤其是活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母源抗体(MDA)的影响,最可靠和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来测定母源抗体的消长,确定首免最佳时机并为以后的免疫打好坚实的基础。
动物免疫是一个复杂过程,受母源抗体、免疫时间、免疫方法、免疫次数、成年动物抗体水平高低和本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动物一生要接种多种疫苗,由于各种传染病易感日龄不同,且各种疫苗间又有相互干扰作用,每一种疫苗接种后抗体消长规律不同,通过抗体检测,掌握抗体消长规律,选择恰当的免疫时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动物免疫程序,才能更好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国家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就是“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因此,畜牧防疫部门应加强免疫质量的监测评估。免疫动物整体抗体水平合格率、抗体滴度均匀度、抗体维持时间是免疫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疫病发生与否直接相关。在操作上,一是要注重大面积集中免疫结束后有效免疫抗体的检测,评估免疫动物群体免疫合格率;二是注重每月定期检测,对群体抗体动态变化、维持时间进行评估分析;三是要注重检测样品的质量,抽样应有代表性,可以采取随机抽样和有代表性、有重点抽样相结合,对一定数量的免疫动物血清进行检测;四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通知监测区域所属乡(镇),对整体免疫合格率达不到70%以上规定水平的,要调查、分析影响免疫成功的因素和原因,具体准确且有针对性的安排所需疫苗,督促乡(镇)及时采取补免措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免疫效果。
传统的动物疫病诊断要经过病原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易感动物实验等环节进行鉴定。工作繁琐、时间很长且成功率不高,特别是病原分离培养由于受培养基新鲜度、温度、pH值等影响,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成功,有时辛苦几个月也没有成功;易感动物实验由于潜伏期的影响也需要一定时间;一些病原体本身就很难分离培养,县级动物疫病实验室由于条件所限分离成功率更低。基层由于动物疫病诊断成功率低,发生动物疫病只能按疑似病例处理,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处理动物疫病。应用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可以初步诊断动物感染某种疾病,结合产地免疫发病和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可以确诊。
人畜共患病主要对人类健康、畜牧业安全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人类大批死亡、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带来生物灾害,影响社会稳定。利用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对人畜共患病进行检疫净化,才能彻底消灭人畜共患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
(1)疫病诊断运用抗体检测技术进行疫病诊断时,必须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否则,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漏诊,延误控制疫病和彻底消灭疫病的最佳时间。(2)明确检测的目的,应该根据畜禽场内的整体免疫方案、疾病流行情况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检测项目,比如需要做免疫抗体检测还是野毒感染检测,是需要做猪瘟检测还是伪狂犬检测。(3)采集的血清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样品份数要有一定的数量,采集样品与猪群总量的比例能如实的反映群体状况。
抗体检测的意义关键在正确的选择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并且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成功的检测试剂大多是针对病原的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也就是说并没有非常成功的针对病原进行检测的检测试剂,因此检测试剂的应用结果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也就是说并不能靠单纯的阴阳性来简单地判定结果,而是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背景资料,比如畜禽健康状况、免疫程序、日龄等,经过综合地分析后,才能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