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典型造林模式研究

2019-02-13 00:42:53张韶立
山西林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河经济型防护林

张韶立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20 世纪80 年代提出,旨在对山区和丘陵区实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既要建成具有多种防护功能的防护林体系,又要求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1989 年国家批准实施的“三北”地区黄土高原示范工程,工程范围包括临汾市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和乡宁6 县,内含17 镇、59 乡、695 个村。昕水河发源于蒲县、流域辐射永和、隰县、吉县、乡宁,最终在大宁县汇入黄河,流域面积42.54 万hm2,占规划总面积的48%,工程以昕水河流域冠名。

1 工程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昕水河流域六县处于吕梁山南段的东西两侧,土层深厚、地形支离破碎、沟壑密布、陡坡沟深。区域内基本上属于侵蚀黄土垣,少部分属侵蚀黄土丘陵,地形由东向西倾斜。由于地质构造和长期侵蚀等外力的结果,形成了残垣沟壑(高原沟壑)、丘陵沟壑和土石山地3 种类型。本区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土石山区比残垣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这一地区夏季虽降水多,但多暴雨,易形成冲刷,而冬春少雨雪,夏季气温剧增,常出现春旱和伏旱。该区土壤类型较单一,95%以上地带性土壤是褐土,永和县部分地区为黄绵土。在广大的荒坡、梁峁、垣边、坡地等破碎残垣沟壑区,大部分为碳酸盐褐土性土,水土流失严重,层次发育微弱,有机质含量低。

1.2 社会经济条件

工程区六县除乡宁、蒲县有煤炭外,其余4 县无矿藏,6 县都是贫困县。乡宁县财政自给,其他5 县均属财政补贴。截止2012 年统计,6 县人口69 万人,乡宁县GDP78 万元、蒲县GDP41 万元,主要以第二产业煤炭为主导产业,吉县18 万、隰县10 万、永和6万、大宁4.0 万,主要以第一产业农林业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899 元,比20 多年前增加了20 多倍。但是各县的人均GDP 相差依然悬殊,乡宁、蒲县的人均GDP 在3.0 万元以上,吉县的人均GDP在1 万元到2 万元之间,而大宁、隰县、永和的人均GDP 仅在1 万元以下。

2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典型造林模式

工程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从立地类型上可划分为塬面台田,梁、峁、沟土质山地,梁、茆、沟石质山地3 种地类,根据坡度大小,造林难易,又将土质山地划分为土质山地缓坡和土质山地陡坡两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式,几种不同的造林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该体系的典型造林模式有如下几种:

2.1 塬面台田造林模式

塬面台田原为残垣及梁、峁小片耕地和空闲荒地,经机械平整成为台田,地面平整,土地深厚,光照充足,土壤内的矿物养分(除氮外)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土壤干旱是制约林木生长的不利因素,而塬面台田的立地条件良好,适宜发展经济林,选择栽植核桃、苹果、梨等经济树种,并采用大坑整地,在改变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创造蓄水条件,使有限的水量不致流失,使枯枝落叶和杂草能积在坑内,提高土壤肥力。由于这种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地势平坦,利于农民劳作,人们充分利用行间空隙,实行林农间作,复合经营,在林下栽植一些农作物,如:豆类、瓜类、药材等,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抚育了幼林,达到了以耕代抚,以副促林,林农双丰收的目的。

2.2 土质山地缓坡造林模式

土质山地类型,土壤干旱瘠薄、植被稀疏。在缓坡采用水平阶整地,栽植耐干旱的侧柏、山桃。春季整个山坡桃花盛开,与翠绿的侧柏行间混交,形成了极为美丽的自然景观,不但起到水土保持的防护功能,还促进了当地的森林旅游业。到了夏、秋季,当地企业收购山桃出售,用桃核制作干果或饮品,创造经济收入。

2.3 土质山地陡坡造林模式

土质山地陡坡水土流失严重,整地方式选择了蓄水保墒效果好的鱼鳞坑整地,针叶树种选择喜光、抗瘠薄、抗风、抗寒能力强的油松,阔叶树种栽植速生、耐瘠薄、耐干旱、根系发达的刺槐、紫穗槐。不单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蓄水保墒的防护效益,而且在每年花期到来时,山坡上白、紫、绿块状分布,交相辉映,秋季刺槐、紫穗槐树叶变黄,与常绿的油松参差分布,形成了极为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石质山地造林模式

石质山地干旱瘠薄、植被稀疏,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为了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整地方式选择垒石鱼鳞坑,就地取材,用石块垒坑筑梗,石片覆盖,环山水平摆布,品字形排列,大大提高其蓄水保墒能力,采用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的方式栽植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的侧柏、刺槐、柠条,营造结构复杂、抗病虫害、抵御火灾能力强的生态系统。

3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评价

通过对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典型造林模式的研究,总结出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用不同的整地技术,在塬面台田营造经济林、缓坡营造生态经济林、陡坡营造生态林,几种不同的造林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不是单纯的造林,而是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对一个区域成规模、成系统地建立完整防护林体系。体系内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搭配、乔灌草混交、农林兼作,形成了多效益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改变了传统的防护林建设弊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防护林的建设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推广

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垣、坡、沟、场、村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生态恢复和发展经济并重,综合治理,全面开发,围绕“乔木保水、灌草固土、干鲜果富农、产业兴林”这一目标,创建了复合多效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在完成各项造林任务的同时,使荒山造林与农田林业、牧地林业的建设同步进行;使林业经营管理走向集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林业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使林业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封闭的单一经济结构,变为开放式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结构。

实践也证明了在这一工程建设中,我们的目标确定是适宜的,工程的布局不仅合理,而且是科学的,所采取的措施也是有效的。这是因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建立在顺应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及农民群众心理追求基础上的。具体地讲,一是这种模式不仅适应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更主要的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民群众的心理追求;二是这一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成为牵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根本动力;三是生态经济型林业不是完全恢复到原始林状态,而是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容的目的。“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模式适用于大多数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可在全省三北工程区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水河经济型防护林
我爱家乡的宜水河
鉴水河之歌
歌海(2021年2期)2021-06-22 02:25:59
我的水河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我的洣水河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小算盘”
金桥(2018年9期)2018-09-25 02:53:26
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化加工系统的改造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云南林业(2014年4期)2014-02-28 21:22:50
模具用经济型P20板材生产实践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37
经济型车床数控系统精插器的设计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