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灌木林改造前景探析

2019-02-13 00:42南精转
山西林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灌木林灌木林区

南精转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1 灌木林改造的现实意义

山西省现有灌木林地224.70 万hm2,其中特殊灌木林地76.72 万hm2,占灌木林地面积的34.14%。为促进我省林业提质增效,将林业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从2012 年开始实施灌木林改造工程。实施范围涉及省直9 个国有林管理局所属经营范围内有关林场及林职院实验林场所属经营范围。通过实施灌木林改造,有效增加了林分更加稳定的森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对全省灌木资源改造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截止2016 年底,全省已完成灌木林改造1.57 万hm2,2017 年预计完成1.40 万hm2。根据《山西省省直林区灌木林改造总体规划》,省直林区“十三五”期间完成灌木林改造工程6.667 万hm2。

实施灌木林改造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一是可进一步扩大有林地面积,提高林木植被质量,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途径;二是可更好地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快灌木林改造步伐,促进林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工程的实施,在全省林业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做好经验总结,更好地树立林区形象,提升林区的社会地位;四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营造具有经济效益的林木,引导林业产业发展;五是通过工程的实施,可为当地职工和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劳动收入,加快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的早日实现。

2 灌木林改造组织实施条件与原则

2.1 灌木林改造组织实施条件

灌木林改造工程主要由省直林局组织实施,各实施单位交通设施配备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各林局林场都有专业的苗圃,育有大量的优质绿化苗木,且距离施工区域距较近,可以提供稳定优质的乡土造林苗木。施工均采取工程化管理、专业队施工的方式,因营造林地块集中化、规模化,适宜连片推进。同时,省直林区加强与地方沟通,吸引地方资金,活化了合作机制,努力缓解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2 灌木林改造组织实施原则

灌木林改造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各实施单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立足森林资源培育、实现森林健康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二是满足最佳经营目标,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举,兼顾长期与中、短期利益结合的原则。要求各单位在组织设计实施期间要综合进行灌木林改造后的效益评价,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在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要以生态效益为主,这样也更符合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三是森林经理学和森林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原则。四是近自然、低扰动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近自然、低扰动更好地吻合了这一点。五是因林施法、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采用适地适树原则能够保证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控制成本和风险。比如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灌木林改造项目区位于太行山中段,系舟山支脉。土壤以褐土为主,坡向为全山系全坡面,土层厚度为中、薄,成土母岩为砂质岩。项目实施区为干旱半干旱边山灌木林地,周边森林资源主要乔木为油松、山杏、山杨等,灌木以虎榛子、黄刺玫等为主,草类主要为蒿类、羊胡草等。该项目采用的树种主要以油松为主,极大地提高了成活率。六是改培为主、培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七是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3 灌木林改造工程实施情况

3.1 灌木林改造的方式

3.1.1 灌木林近自然改造

对灌木较低、盖度较小的灌木林地块,采用见缝插绿的方式,在灌丛稀疏处适当密植,在灌密处适当稀植,并充分利用灌木林中现有乔木树种的幼苗幼树,采取修枝、定株、割灌、扩穴等措施加快其生长,实现灌木型林地向乔木型林地转变。

3.1.2 割灌造林

在灌木高大、盖度较大的灌木林地,及灌木较低、盖度较大的灌木林地,应按照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在灌木林中采取斑块状割灌、集团式造林的方法栽植乔木树种,每公顷150 个~225 个斑块,每个斑块10m3左右,实行大密度栽植,团状分布。在割灌过程中应尽量保护环境和保留原生植被,结合山体走势,采用块状改培进行割灌,块状边长或直径大于灌木高度1.5 倍,但每块面积不等,应根据地形适度决定。应保留灌木林中原有的乔木。

3.1.3 特效灌木改培复壮

主要针对灌木林中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灌木树种,通过割灌、嫁接、平茬复壮、补植、整形修剪等措施,将低效生态灌木林改造为优质高效经济灌木林。

3.2 灌木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选择

南部主要栽植树种有:侧柏、刺槐、油松、白蜡、核桃、山桃等,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栽植阔叶林;中部主要栽植树种有:油松、刺槐、侧柏、杨柳等;北部主要栽植树种有:油松、仁用杏等。各实施单位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推广使用了皂荚等特色经济林树种。

3.3 灌木改造的主要措施

一是整地、栽植、幼林抚育全部由专业队施工,技术员、施工员必须每日跟班作业,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关。二是采用符合规格的壮苗,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坚决杜绝小苗、坏苗进入到工程。对每天栽植不完的苗木必须进行假植,防止苗木失水,影响造林质量。苗木使用自有合格苗木时,必须要有询价、议价程序和相关档案资料,完备“两证一签”手续,规范苗木使用程序。三是实行按环节验收制度,不合格要及时返工,杜绝隐蔽环节漏洞,确保苗木不合格不栽植,整地不合格不栽植,栽植不合格重新栽植。四是新造林地管护要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管护员要加强巡护,严防牛羊进入,严禁在造林地内开垦、放牧、采药等一系列不利于幼林成长的人为活动。定期对新造林地进行护林防火督查,做好有害生物预测预防工作,特别是鼠兔对新造林地危害的预防。新造林地3 年之后的后续管护,要在作业设计中明确,做好新造林地的管护衔接,保护造林成果。

4 灌木林改造后的效益评价

4.1 生态效益

工程实施后,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林分质量,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促进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污染、调节气候,提高森林的综合功能,实现“林增效、地增绿”的目标,为全省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

4.2 社会效益

灌木林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可带动林区相关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国有林场经济实力,而且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职工和当地群众收入,实现“民增收”的目标,促进林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小康林区建设步伐。打造灌木林改造精品工程,在全省林业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树立林区形象,提升林区的社会地位。

4.3 经济效益

灌木林改造工程在突出生态效益的同时,还促进干果经济林、后续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使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得到最佳结合,实现了“建一个工程,绿一片土地,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猜你喜欢
灌木林灌木林区
莲花山保护区灌木林的生态意义和保护对策浅析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灌木丛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与世隔绝的人世
浅述加强灌木林培育与利用工作的对策措施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