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梅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开设ESP课程, 但其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并未获得普遍认可,发展也相对滞后[1]。我国ESP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ESP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家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深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进入ESP时代。在ESP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者们从诸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笔者归纳如下:教学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基于上述角度,笔者将结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外贸英语课程为例,对ESP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此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ESP教学起步不久,目前只有商务英语专业涉及,其他专业开设的还是通用英语课程。笔者担任的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外贸英语课程。此课程开设于2018年9月,为期两个学期,每学期16周,计32学时,课程性质为考查课。针对此次研究,笔者采用写意见和问卷的形式,在第一学期初和学期末,对所涉及的学生进行了两次调查;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对此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者以及担任其他ESP课程的3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1)第一次调查
笔者在第一次课上简要介绍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考核方法,并让学生浏览了教材目录,旨在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了解;在第一次课结束前15 min,让学生写下本学期对自己,对课程及教师的要求与期待,强调此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以期得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以下是对学生意见的归纳总结:
①学生不清楚ESP和通用英语课程的区别,认为ESP课程只是对通用英语课程的提升。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部分学生希望增强写作翻译能力,极个别学生希望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此外,还有近半数的学生依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各类英语考试上,只有少数学生提及想要学习外贸词汇和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②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多做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现自己;部分学生给出了具体的课堂活动建议,如词语接龙,角色扮演等;个别学生要求教师全英授课,以提升其英语听力能力;一位学生要求教师课堂上讲“干货”,另一位学生则说“讲什么、怎么讲都无所谓”。
(2)第二次调查
在第一学期末,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此次问卷发放71份,回收71份,全部有效。问卷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见表1)、学生学习目标调查(见表2)、学生学习需求调查(见表3—5)、学生满意情况调查(见表6—7)。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出生年份等信息,旨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研究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调查的基本参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的参考依据。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表2调查目的旨在发掘学生完成既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2]。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能够助其进入和专业相关的领域工作;一部分学生只对语言比较感兴趣,期待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个别学生依然只专注于是否能够通过课程考核。
表2 学生学习目标
表3属于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的第一部分。据表3显示,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首要关注的内容,无论是从学习外贸英语知识的角度,还是提升语言技能的角度,学生都期待能在真实的场景中自如交流;英语写作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后续访谈得知:学生认同专业词汇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翻译虽然是重点,但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完成;专业文献学习的瓶颈在于专业背景知识不够扎实。
表3 学生学习内容
表4属于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的第二部分。通过表4可见,学生希望每周的课时数能增加2节,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尽可能小班化教学,以满足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此外,学生对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定要求。
表4 对课程的要求
表5对教师要求的调查属于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的第三部分。通过(见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有相当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外,还需具备外贸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授课内容要贴近现实,课堂形式要生动多样,考核方式要合理公平。
表5 对教师的要求
表6是对学生满意情况调查的第一部分。依表6可见,学生比较满意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以及全英文版的教材。然而,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难度较大,课堂教学中游戏比赛等活动较少;还认为当前课时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每周一次课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而且,目前班级人数过多,对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需要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表6 对课程的满意情况
表7教师满意情况的调查属于学生满意情况调查的第二部分。依表7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总体比较满意,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师全英授课时对有些专业词汇的解释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由于没有外贸活动经验,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生动有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尽管教师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然而还是没能达到学生的期望值。
表7 对教师的满意情况
(3)调查发现
笔者通过写意见和问卷的形式,就外贸英语课程的学习情况,对国际商务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两次调查。经调查发现:①学生对ESP课程的概念不清;②学生对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的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③学生对和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课程有一定兴趣,但因缺乏相关背景知识感觉学习困难;④学生对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在真实场景中交流十分看重;⑤学生对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非常期待;⑥学生对教材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之后,笔者又对外贸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者及担任其他ESP课程的3位教师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每人大约45 min。教师的基本情况(见表8)。
表8 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们对ESP教学存有诸多困惑。
①现有教学任务重,ESP课程是全新课程,备课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②缺乏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对自己的教学信心不足;
③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料,尤其是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④如何营造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实践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⑤面对世纪之交出生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课堂互动,以使学生保持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兴趣;
⑥全英文教材或授课对本校学生的学习帮助到底有多大?
尽管ESP教学使教师们倍感压力,但其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给师生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教师们对这一点的认同度颇高。
对于ESP的定义,Strevens的描述更为详尽,包括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等;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3]。
国际学术界把ESP分成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前者侧重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性东西,例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查找文献、撰写学术文章和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学术讨论等的语言能力;后者则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4]。
结合上述定义与分类,笔者将从ESP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六个方面,简要探讨如何应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根据定义,ESP教学是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并着眼于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的教学;是以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目标,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可见,相较于以培养基本语言技能为主的通用英语教学,ESP教学是其扩展和延伸,也是必然发展趋势。王守仁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衔接通用英语课程与双语课程的过渡性课程,其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效开展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以学术英语为主要内容的专门用途英语应是高水平高校的本科生教育、普通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的教学重点”[5]。
综上所述,ESP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未来方向,其教学目标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开展有效交际的语言能力。然而,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如何让ESP教学更好地衔接通用英语与双语课程的教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从第三学期开始,ESP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原因如下:此类院校大部分新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经过两个学期通用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基本语言技能,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进行了巩固和提升;对英语语言文化,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有了一定程度了解之后,再开设ESP课程,能增强学生对语言应用的信心,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后续课程。
ESP课程可以开设两个学期,每学期一门课程或两学期一门课程,每周4课时。根据ESP的分类,课程内容可设为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两者可以在一学期内穿插进行教学,也可以分别放在两个学期进行教学。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时,由于缺乏背景知识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因此建议:学校应对相关前修课程予以重视。ESP课程是否能达成其教学目标,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一本教材难以满足各院校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自编校本教材。
根据Hutchinson and Waters的教材评估标准,教材编写应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兼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6]。笔者通过调查掌握了所任课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根据专家指出的ESP教学目标,认为教材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中文介绍专业背景知识,双语注释专业词汇和句法,其余内容用英文。教材应取材实用、真实,具有时代特点;题材、体裁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排列贯彻系统性、难度梯度合理[7];练习设计以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为中心,遵循“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的原则。以外贸英语课程写作部分为例:笔者从杭州某外贸公司的日常函电中取材,教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写好的邮件发送至教师邮箱;把空白汇票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填写;布置分组设计调查问卷的任务,学生很感兴趣,任务完成质量较高。
除此以外,还应在教材的附录部分或每单元练习后列出拓展资料清单,可以是文章、书籍、文件、音频、视频、语料库资源等。
在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到ESP的转型期间,教师应如何积极面对角色转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提升专业领域的语言能力;学校又应如何帮助教师克服焦虑情绪,提供相关帮助,促进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ESP课程应该由通用英语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承担,这是需要正视的第一个问题。蔡基刚指出,“ESP 教学应主要由外语教师来承担,而双语课可由专业教师授课”[8]。虽然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但占据语言优势。ESP教学目标最终还是落在语言上,因此,英语教师完全不用畏惧角色转变。此外,ESP课程所需要的是比较基础的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习得,比如慕课自学,向校内外专业人士请教,甚至可以向任课班级的优秀学生学习。从学校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首先应给教师减负,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投入新课程。然后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支持,例如岗前培训,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建立互助小组,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等。
如今,外语教学已进入“后方法时代”;“后方法”不是一种对已有教学法的替代方法,而是对传统方法的超越和发展[9]。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情境,找出适合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担任外贸英语课程时,发现学生对真实场景很是向往,于是在教室后面放置书桌,让学生模拟客户询盘的情景;学生一组四人,自编故事,教学效果良好。在学生练习写作、翻译时,教师走下讲台,用英语向个别学生发问,学生努力用英语回应,师生以此营造了另一种“真实场景”。当发现学生对外贸英语的学习有所倦怠时,教师利用课堂最后十分钟组织了一个和商务英语口语有关的小游戏,学生瞬间活跃起来。当感知部分学生对英文讲解专业词汇有所困惑时,教师便改用中文进行简要解释,可见ESP课程是否采用全英文授课应当视情况而定。此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还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近几年推出“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课程模式。基于此模式,笔者对外贸英语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学生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活动,其中“作业”= 听力测试+口头汇报+写作翻译;“活动”= 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网络学习记录。“作业”和“活动”中个别项目的最终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综合而成;需记录成绩的口语活动,学生自行录音,教师保留录音。“期末成绩”通过传统考试得出,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考试形式为开卷。
学期之初,教师向学生说明此课程的考核方式;学期结束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平时成绩记录,学生对考核结果比较认可。尽管如此,笔者经过反思,认为平时成绩比例应提升至50%~60%;期末考试应采用闭卷形式;并设想,今后的课程考核中,增加“实践成绩”一项,即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相关企业实践,以突出ESP课程的特点,当然此想法的实现须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本文通过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对ESP教学的困惑和期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师生对ESP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多少有些认识不清,可以通过对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学习厘清概念。课程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增加现有课时,减少教师现有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小班化教学的需求,囿于现实条件,目前难以全面实施。师生对适合本校的实用性教材一致期待,建议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学生对教师有较高的期待,这无疑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但也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此外,教师的发展还需学校的多方面支持。“后方法时代”给学生带来了机遇,对教师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课程考核方式应公平合理,“知识+态度+技能”三位一体考核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以上每部分内容都值得深入研究,可以独立成篇,本文只是对ESP教学的部分方面做一个简要探讨,希望能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