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国内外针对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但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和产业技术创新模式4个方面,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张青青(1990— )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1.1 国外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技术创新是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学术界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比特提出。1912年,熊彼特教授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同时运用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发展的问题。自熊彼特奠定理论基础之后,西方学术界针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西方学术界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四大学派:
(1)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以索洛等为代表人物,以“市场失灵”为基础,建立了著名的索洛模型,针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和基本因素。
(2)新熊彼特学派,以卡米恩、阿罗等为代表人物,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同时指出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主体,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扩散、创新周期等模型。
(3)制度创新学派,以兰斯·戴维斯、道格拉斯·诺斯等为代表人物,该学派认为只有建立一个好的产权制度来促进人们进行创新,对技术进行持续改进,个人收益才能出现提高的趋势。
(4)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以斯托夫·弗里曼、理查德·纳尔逊等为代表,该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在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下进行的,不是企业家个人或者企业单独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国家创新系统强调国家专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侧重研究分析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外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及其理论体系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实际生产、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 我国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系统的理论,对现实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理论借鉴意义。
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从介绍西方的研究成果开始的。1981年,技术创新理论首次出现在了张培刚和厉以宁教授的《国外经济学讲座》中,这是我国学术界首次引入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厉以宁教授经过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技术创新理论、方法以及模式,这些研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在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最主要的资助方式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些成果、理论的支持下,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研究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从基础理论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技术创新的层次、机制与模式等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1]。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史清琪等人,运用索洛模型找到了一套合适的方法来测算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河北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宏观分析模型和方法;國家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建立了一套测度综合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判断,较好地拓展了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领域。
我国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正在从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借助国外成熟的理论基础,引入消化、吸收,形成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上升到实践,在生产过程中指导技术创新、生产等活动的进行,对企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2 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把技术创新理论上升到产业层面,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创新进行宏观层次的研究,将技术创新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目前国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不多,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Freeman在研究中第一次从产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指出产业创新包括4个方面,即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和市场创新。此后,波特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进行研究,指出产业技术创新的竞争力由6个要素决定,分别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产业结构、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和机遇与政府行为。2008年,Smith K的研究认为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创新的起因是其技术资源禀赋的差异性,而参与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技术的互补性。
我国学者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包括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理及测度模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方面的研究,研究范围基本实现了从理论向指导实践的转变。
目前我国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成果,而关于技术创新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目前的实践研究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即多指企业技术创新,很少将技术创新的研究上升到产业层面。目前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各种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来支撑,因此,之后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具体行业、企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创新活动取得成功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总结,致力于找出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企业、行业的模式。我国学者将技术创新模式放到更高的高度,即從产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期望找出一种适合整个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模式。目前,我国关于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较丰富的成果,但是多集中在企业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则收获不大。
5 结语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对多种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产业技术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以及创新模式如何支撑产业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也促使国内学者们加紧了对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的研究。
[参考资料]
[1]徐迎,张薇.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100-107.
[2]涂舒.后发国家创新模式选择:一个综述性理论框架[J].商业研究,2013(11):169-177.
[3]吕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阶段与创新模式[J].战略与决策,2013(12):1-8.
[4]刘建新,王毅.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8):68-54.
Research on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Zhang Qingq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Jinshen Colleg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ar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model, but few in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relevant aspects mainly include four aspec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l. This article has been studied it.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mode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