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祥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财务风险 应对措施
(一)项目投标阶段风险
公开投标是目前施工企业获取项目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同质化严重,带来了企业间过度竞争,再加之部分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因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在不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盲目投标,甚至不惜低价中标,忽略企业对项目的风险承受度和利润目标,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业主支付工程款严重滞后、投标保证金、履約保证金等无法按时收回,可能造成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由于建筑市场供需不平衡,行业的法律法规与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契约精神缺失,导致企业较大比例的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再加上房屋建筑行业特殊性,施工企业一般都要垫付资金,同时业主按照60%-70%的比例支付工程进度款,而这个比例支付中,还辅助支付商业承兑汇票和以期房抵工程款,这些资金沉淀量,必然会使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
(三)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指因为合同签订、变更、补充等环节带来的各项财务管理风险,常见的有合同签订过于草率,没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签订;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相关的管理人员没能及时签定补充协议,致使合同双方责权不清,出现各种经济纠纷,引发财务风险。
(四)竣工结算风险
由于业主更改设计方案、增加或减少工程量、替换建筑材料品牌、规格等原因,导致项目工程量发生变化,而这些变更发生后,项目业主代表经常用施工任务单下达指令,但施工任务单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权责划分不明确,到竣工结算时就会发生争议。这无形中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一)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制度,适量承接工程项目
承接新的工程项目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必须依靠风险评估制度来进行风险控制。在收到招标文件后,经营部门应进行项目投标前期的调查,组织成本控制、预算部门及工程技术等部门进行论证,然后报公司总经理决策。对所投标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业主单位经营方式、企业信誉、资金实力等方面的情况。洞悉业主的意图和要求,熟悉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施工图纸及工程量,做到不漏项。根据企业现有的施工技术能力,分析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比较成本与收益,规避企业投标风险。
(二)加强资金管理,转移资金风险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一般从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两方面着手。加强资金管理目的就是要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一方面,建筑企业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我们在同分包商、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要以我们同业主签订的主合同为基础,约定好支付时间、支付方式,转移一部分资金风险。
(三)完善合同管理,降低合同风险
建筑企业的合同分两个方面,一是同业主签订的主合同,另一个是同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对于主合同,除了总造价外,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专用条款,特别是对于工程款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工程变更程序等应有明确界定;对于分包合同,应当建立分包风险抵押金制度,降低合同风险。
(四)提前准备资料,按时办理竣工结算
在工程临近收尾之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准备竣工资料,主动做好和业主的沟通工作,为按时办理竣工结算打下基础。尽量提前解决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争议,该补资料补资料,该审批的的办审批,争取做到按时办理竣工结算。
总之,不论是建筑业还是其他行业,财务风险都始终存在。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都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1]王明辉.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抵押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5期.
[2]王娟娟.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01期.
[3]朱俊勇.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