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锐锋,崔红生,陈秋仪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 10002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1],临床表现为打鼾,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常伴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口咽干燥等一系列症候群。目前认为OSAH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是引起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西医主要治疗包括无创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外科手术治疗等[3-4]。无创正压通气费用昂贵、长期依从性差;手术治疗风险性较高、存在复发可能。以上方法的局限性均严重影响OSAHS患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OSAHS在中医古籍中尚无与之完全对应的病名,散在于“鼾眠”、“鼻鼾”、“鼾睡”、“嗜卧”、“多寐”等病症。现代医家多将其归于中医的“鼾症”范畴,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及脉象等辨证治疗本病。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结合患者体质因素,在治疗和预防OSAHS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拟从体质角度就OSAHS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简述如下。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一·瘿瘤等病诸候》提出“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首次明确提出痰湿为OSAHS发病的重要因素,并与肥胖、“气血沉厚”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本病为肥人气血失调,痰湿内蕴,上迫喉间,咽喉涩滞,呼吸不利而发病。
现代医学表明,肥胖是OSAHS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有文献[5]报道OSAHS患者中有88%存在超重和肥胖。近年来随着对OSAHS的深入探索,许多学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OSAHS的辨证和治疗过程中,从体质角度来看,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气虚阳虚复合质等患者更易罹患OSAHS[6-9]。OSAHS痰湿质患者多以形态肥胖、腹部膨满、鼾声重浊,时断时续,头身困重,口黏不爽等为主要特征,多因痰湿内蕴,气道受阻,肺气不利而发病。湿热质患者多以鼾声响亮,面垢油光、口干口粘,咽中不适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多因偏嗜烟酒,耗津伤肺,肺焦津伤,肺气不利,酌津成痰,痰热交阻,壅塞气道而发病。血瘀质患者多以睡眠打鼾,气息不均,时发时止,眩晕头痛,肤色晦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多因血瘀络滞,血运不畅,气血失和,脏腑失养,神明失司所致。OSAHS气虚阳虚复合质患者多以鼾声低弱,时断时续,疲乏气短,甚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表现为主要特征,多因病久累及脾肾,水液疏布、气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雍盛,气道受阻而发病。
无论何种体质类型,OSAHS患者均有共同临床表现即“痰浊内阻”,痰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又可流注经脉,导致或加重气血运行失常,继而引起气滞血瘀,形成痰瘀互结之证。现代医学已证实OSAHS患者存在血瘀高凝状态,血瘀是OSAHS的重要病理因素[10]。朱丹溪云:“痰和瘀均为阴邪,同气相求,既可因痰生瘀,亦可因瘀生痰,形成痰瘀同病。”痰湿可致瘀血,瘀血又可加重痰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是OSAHS产生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冠心病、红细胞增多症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11]。
综上,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气虚阳虚复合质是OSAHS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痰瘀互结是OSAHS形成的基础与土壤,是OSAHS发生、发展及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主持诸气,畅通水道,运行水液,在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三焦在上关联于肺,在中合于脾胃,在下合于膀胱与肾。若三焦气化不利,则脏腑气、血、津液等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均可出现功能障碍,在OSAHS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上焦肺气不利是OSAHS气机郁滞的始动环节 肺主气,司呼吸,咽喉为肺之门户,OSAHS早期多因外感六淫邪气,上阻咽喉,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津液失于输布,聚而成痰,痰气交阻于喉间而作鼾,多以睡眠时上焦不通,气机阻滞而致打鼾、呼吸暂停为主。肺失宣降,其气化功能受影响,气机受阻,清窍失养,故经常出现头痛、白天嗜睡。
2.2 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是OSAHS痰湿内蕴的关键环节 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长期饮食不节,或嗜酒成癖,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损伤,其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运化失健,转输无权,三焦不通,聚湿成痰,痰湿久郁化热或上贮于肺,肺气不得宣发,痰浊阻塞气道上蒙清窍,而致打鼾、胸闷与白天嗜睡等症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且湿性重浊黏滞,难以速消,日久形成肥胖“气血沉厚”之状,易致OSAHS迁延难愈。中焦气化不利,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反流性食道炎等伴发疾病。
2.3 下焦气化失司是OSAHS并发症形成的根本环节 OSAHS日久迁延不愈,病及下焦可出现多种并发症。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胸阳,宗气内陷、胸阳不振,可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心肺疾病;“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阳虚损,则水液蒸腾气化不利,机体浊气不能温化,痰瘀等浊气逆而上冲则出现脑卒中,精气不能濡养清窍,则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若肾精亏虚,不能藏精生髓,则髓海失充后会出现眩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肾精亏损,或肾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最终导致肾阴阳两虚,从而产生糖尿病。晚期可阳损及阴,阴阳俱损,甚至痰蒙神窍而昏迷。
我们认为痰瘀互结、气机不利是OSAHS的基本病机特点,因此,以化痰利气消瘀为治疗OSAHS的基本方法符合其病因病机特点。我们临床上依据辨体-辨病-辨证模式,结合不同体质特点和证候学特征,分别采取以下治法。
3.1 健脾化痰,活血利湿以治疗OSAHS之痰湿内蕴证 此类患者以痰湿质居多。症见睡眠时鼾声阵作如雷,时断时续,夜寐不实,甚则憋醒,白天嗜睡,睡不解乏,晨起口干不明显,胸闷不适,咯痰白稀,形体肥胖,健忘纳呆;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濡缓。方用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创制的消鼾利气汤加减[6]。方用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壳、浙贝母、川厚朴、川椒目、威灵仙等药。纵观全方,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化痰散结利咽,理气化瘀消鼾,标本兼顾,体-病-证并调,用药匠心独运,功效卓然。
3.2 清热化痰,活血利湿以治疗OSAHS之湿热蕴结证 此类患者以湿热质居多。症见眠时鼾声阵作,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夜寐不实,甚则憋醒,白天嗜睡,睡不解乏,气短乏力,晨起口干口黏,咽中不适,咯痰黄而黏,胸闷,纳呆,易汗,易感冒;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方用小陷胸汤、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菖蒲郁金汤加减。小陷胸汤辛开苦降,辛温化痰散结,苦寒泄热除痞;当归贝母苦参丸以和血润燥,清热除湿;菖蒲郁金汤清热涤痰,开窍辟秽;三方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活血利湿之功,同调湿热之体。
3.3 理气化痰,活血开窍以治疗OSAHS之气滞血瘀证 此类患者以血瘀质者居多,症见睡眠打鼾,气息不均,时发时止,眩晕头痛,白天嗜睡,睡不解乏,胸闷腹胀,面色晦暗;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弦或涩。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原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设,主治胸中血瘀证,取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此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且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血活瘀化气行。
3.4 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以治疗OSAHS之气阳两虚、痰瘀互结证 此类患者以复合质者居多,常见气虚、阳虚质同时伴有痰湿质。症见睡眠时鼾声阵作,鼾声低弱,时断时续,夜寐不实,时时憋醒,白天嗜睡,睡不解乏,口干但不欲饮,咳吐痰涎,晨起头痛,胸中窒闷,气息短促,神倦乏力,甚至畏寒怕冷、手足不温,面色晦黯,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润,脉细涩。方用地黄饮子合当归芍药散。《景岳全书·痰饮》云:“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肺脾肾亏虚,脾不能转输水湿,肺不能发散津液,肾不能蒸化水液,阴津水液凝聚成痰,阻遏肺气而成鼾。肺脾肾虚而见胸闷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痰瘀互结而见夜间憋醒、体胖脉涩、唇舌色黯。治当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予地黄饮子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原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于此取其温壮肾阳,摄纳浮阳,引火归元及开窍化痰之功;合用当归芍药散加强养血活血,健脾利湿之效,共奏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之功。
综上所述,OSAHS发生发展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及气虚阳虚复合质是OSAHS患者主要体质类型,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相结合是治疗OSAHS的有效思路与方法,既能够预防OSAHS的发生,又能够控制其进一步的发展,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