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平 程明 唐仕成
(1.四川省丝绸协会,成都 610031;2.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31;3.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 610031)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四川省茧丝绸行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扎实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使行业经济在调整中不断优化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蚕业生产方面,据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统计,2018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14万hm2),同比增长7.7%;发种215万张,产茧8.4万t,同比分别增加2.4%和3.7%,蚕茧产量继续稳居全国第2位;鲜茧收购均价50元/kg,同比上升10%;桑果产量13万t,同比增加73.3%,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丝绸生产方面,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累计生产蚕丝1.43万t,同比下降10.2%(注:统计部门公布的2017年四川蚕丝产量为2.95万t),我们认为应为同比下降51.53%,实际降幅高于全国44.21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16.55%,居全国第2位;生产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1.96亿m,同比增长3%(注:统计部门公布的2017年四川蚕丝及交织物产量为1.99亿m),我们认为应为同比下降1.51%,实际降幅高于全国1.42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38.09%,居全国第1位;据四川省丝绸协会统计,2018年全省累计生产蚕丝被100万条,同比下降9.09%,降幅低于全国0.39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产量的8.23%,居全国第6位。
据四川省商务厅提供的出口商品分类数据汇总显示,2018年四川丝绸商品出口16925.35万美元,同比增长6.64%,占全国丝绸出口总额的4.1%,居全国第7位,这是自2012年以来,四川丝绸出口在连续6年下降后的首次增长。从真丝绸商品出口分类的情况看,1-12月,丝类出口1616.74万美元,同比下降26.05%,居全国第7位,出口单价68.14美元/kg,同比增长45.91%;真丝绸缎出口7493.08万美元,同比增长25.14%,居全国第5位,出口单价4.80美元/m,同比增长17.94%;丝绸制成品出口1817.19万美元,同比下降5.75%,居全国第9位,其中,丝绸服装出口单价29.43美元/件套,同比增长61.53%。
国内茧丝绸市场价格在经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下旬的一路上升之后,2018年4月出现横盘整理现象,5月起开始调头向下,之后的几个月里,价格基本处于下行阶段。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嘉兴指数”月度报告显示,2018年12月,商检3A级生丝销售价格为36万/t,比年初的52.56万元/t下降了16.56万元/t,跌幅高达31.51%。代表性绸缎品种12131双绉由年初的均价72.5元/m,下跌到60.5元/m,累计下跌16.55%。受此影响,部分在春季以较高价位收购鲜茧后而未及时出货的蚕茧经营企业,以及在上半年高位购进茧丝原料的缫丝、丝织企业,由于产品购销价格倒挂,普遍存在囤货观望心态,使得茧丝绸产品库存量较上年有所增加。
茧丝绸价格走低及丝绸工业生产放缓,对行业效益产生了明显影响。据四川省丝绸协会统计,2018年全省蚕桑丝绸总产值38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蚕业综合产值80亿元,同比上升12.68%,丝绸工业产值300亿元,同比下降3.23%。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和四川省丝绸协会入统的43家重点茧丝绸企业,有11家企业亏损,亏损面25.58%,比上年增加10.02个百分点,43家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0.1亿元,比上年减少0.6亿元,下降5.61%。从年内走势看,企业效益普遍呈现出高开低走,上半年盈利下半年亏损,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格局,其走势与同期茧丝绸市场价格走势基本相同。
2018年,在中央1号文件和四川省委1号文件指引下,全省蚕桑基地建设持续升温。从政府层面来看,全省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共计1.95亿元,用于支持蚕桑基地规模化建设,巩固提升茧丝绸生产基础。在企业层面,除宁南县南丝路集团、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珙县智溢丝绸有限公司、四川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兴文石海丝绸有限公司等一批蚕茧生产企业,持续加大蚕桑基地建设投入外,武胜安泰、内江松林、资中宏和、乐至红旗、南充银海等一批茧丝绸加工企业也积极融入基地建设。全年全省新建成桑树嫁接育苗基地 2500亩(166.67hm2),育苗 6000万株,新建标准化桑园15万亩(1万hm2)。形成了一批蚕桑专业村、专业乡镇和重点县,养蚕大户、职业蚕农、家庭农场占比提升至30%。宁南、高县、珙县等30个蚕桑重点县,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的80%以上。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川桑98-1、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桑蚕新品种,全省优良桑品种推广面、优质蚕种推广面分别超过90%和98%,推广量同比增长50%以上。
此外,各地坚持把蚕桑资源开发作为新的增长动能,在桑树叶、果、枝上大做文章,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德昌、盐边等果桑优势产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宜宾、凉山、南充、绵阳、广安、达州等市(州)共30多个县(市区)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年产桑枝食用菌4万吨,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省桑果加工比例上升至30%,形成了桑果酒、桑果干、桑椹膏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南充尚好桑茶公司建成年产1000t桑叶茶、桑叶粉的生产线,开发产品48个,实现产值1.5亿元。各地还不断推动蚕桑产业与旅游、教育、科普、历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蚕桑农场、休闲农庄、主题景区等新业态新模式。
按照“企业集群化、生产规模化、产出高效化”的发展理念,各茧丝绸主产地的党委政府积极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丝绸产业园区建设和现有丝绸产业园区功能规划和布局的完善,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丝绸生产的集聚区、产业的增长极。2018年,继南充都京丝纺工业园区、南充嘉陵丝纺工业园、武胜西部丝绸工业园、宁南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在前几年陆续建成之后,高县丝绸科技园一期工程又建成投入运行。至此,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大茧丝优势产业带上,以专业化蚕桑基地和丝绸产业园区为依托,形成了五个具有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特点的茧丝绸精深加工集群,促进了优质资源向优势区域加速集聚。丝绸工业集群化水平的提升,也有效地带动了企业向规模化扩张,推动了茧丝绸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地处武胜西部丝绸工业园的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围绕丝业做强绸业,2018年扩能新增自动缫丝机6组,剑杆织机4台。位于南充嘉陵丝纺工业园的四川顺成纺织有限公司扩建服装生产线,实现面料、服装、家纺多头发展,全年生产绸缎840万m,服装、蚕丝被等90万件(套/床);四川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在高县丝绸科技园新上自动缫丝机12组,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四川锦泰丝业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宁南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重磅生丝缫丝生产线,利用当地次茧资源,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全行业坚持以创新驱动创造发展新动能,着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技术供给的“生力军”,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升企业创新水平。2018年,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升格为省级,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商学院也正式挂牌成立。南充尚好桑茶公司与西南大学等单位组建了“南充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向仲怀院士工作站”、“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四川省桑蚕茧丝高附加值综合开发联盟”。珙县智溢丝绸有限公司成立了“宜宾市桑蚕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设立了广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蚕桑专家大院。这些集产学研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源头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也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创新领军企业。2018年,全行业有5家企业被中国丝绸协会评为“全国茧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2家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纳入四川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2家被评为“南充市十大创新企业”,高县蚕业协会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与此同时,围绕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全行业扎实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年内有4个新蚕品种通过审定;“10天养蚕法”、桑树一步建园、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缫丝新技术与节能减排等现代茧丝绸生产技术在省内全面推广应用;蚕茧收购信息化智慧管理系统在高县、会东县、宁南县和绵阳市涪城区等地正式投入使用;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蚕茧质量智能测试机检测数据远程监控技术取得突破,该设备再次出口古巴。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茧腔不含水的煮茧装置及工艺”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8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成为全国丝绸行业唯一金奖。与巴中市共同编制的《生态柞园培植技术规程》等三项柞蚕产业地方(区域性)标准已由巴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四川省农机研究设计院、四川省蚕桑技术创新团队研制的机械省力养蚕设备,智能化大蚕饲育机具已初步达到实用化。
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把提高茧丝绸供给质量、培育塑造品牌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促进“四川丝绸”质量品牌全面提升。在蚕业生产环节,报请四川省人大常务会修订了《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并进一步完善了蚕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等生产规程,广泛推广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新模式。在丝绸工业生产环节,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设计为路径,开展工艺优化和关键质量共性问题攻关,提升丝绸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各茧丝绸主产地党委政府和企业将丝绸特色和品牌创建相结合,加大对区域品牌和驰名、著名商标以及名牌产品的培育提升力度,联手打造茧丝绸品牌。2018年,全行业质量品牌工作成绩显著,全省可缫制5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已达70%以上,其中缫制6A级生丝的原料茧比例超过30%。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发布的全国桑蚕干茧和生丝质量公正检验报告显示,四川茧丝质量指标连续3年名列全国前茅。宁南县的有机生丝和绵阳天虹的精品生丝已成为古驰、圣罗兰、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首选原料。行业企业自主创建的“涪城”茧丝、“南丝路”生丝、“凯华”生丝、“宝珍”生丝、“大凉山”蚕茧、“僰人”蚕茧、“银海丝绸”蚕丝被、“依格尔”家纺、“银河”真丝地毯、“露茗、桑都”桑叶茶等四川省名牌产品,以及“黑金椹”桑果干、“阳光味道”桑椹汁、“桑圣红”桑椹酒等品牌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同时,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也有新的发展。南充市继打造“中国绸都”之后,再下一城,喜获中国旗袍协会全球联盟会授予的“中国丝绸旗袍之都”称号,并顺利通过商务部的“丝绸及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中国丝绸协会命名的“中国绸都”称号复审;南充市嘉陵区摘得“中国桑茶之乡”金字招牌;南充六合集团被授予“丝绸旗袍文化品牌推广之源”称号;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成功取得中国高档丝绸标志使用授权;宁南县南丝路集团、四川朗瑞丝绸集团、南充六合(集团)、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公司、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宁南县谊兴丝业公司被四川省丝绸协会评为“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佳企业”。此外,南充等地还采取“文化+载体”方式,多层次、宽领域宣传茧丝绸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营造品牌创建的浓烈氛围,不断提升品牌内涵价值,并通过组团参加“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苏州展览会”等活动,开展品牌推广,扩大南充茧丝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茧丝绸经济竞争力。
各茧丝绸主产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各区域茧丝绸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推进与省内外区域之间的茧丝绸产业对接协作,促进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间的产业配套,拓展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跨区域协作的茧丝绸产业链。南充市多次与浙江嘉欣丝绸集团、富安娜集团和江苏苏豪集团等大型丝纺企业对接洽谈,成功引进富安娜在南充建设生产线。凉山州蚕业管理局牵头建立川滇蚕区蚕业经济协作机制,区域协作覆盖川滇两省的凉山、攀枝花、昭通三地13个县(市区)。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与金阳县对接合作,在金阳县“异地建蚕桑基地”。宁南县谊兴丝业公司与欧洲客商合作,开发国际有机生丝市场,全年出口6A级有机生丝80余t,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绵阳天虹丝绸有限公司“七彩之虹”精品生丝在欧洲注册,实现与著名奢侈品LV、香奈儿等品牌商家的合作,成功开拓欧洲市场;高县、会东县分别与江苏鑫缘集团和华佳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此外,日本松田商事株式会社、法国开云集团、意大利Successori Cattaneo丝绸工厂、浙江凯喜雅集团等国内外企业也纷纷来川考察,洽谈合作,共筑市场竞争新优势。
作为蚕神“嫘祖”的故乡,“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川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是四川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灵魂和的内在动力。全行业高度重视丝绸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一是建立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二是建设丝绸文创和保护基地;三是大力营造浓厚的保护与创新氛围。2018年,“阆中丝毯织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嘉美蜡染工艺、金富春蜀绘技艺被南充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重点项目,成都孟德芝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首批“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锦门丝绸小镇”被列入首批成都市文创产业园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在“第九届C21论坛”上被评为“四川十大产业文化地标”,六合丝厂历史文化街区被列入南充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投资建起了国内首家蚕丝被文化馆。此外,盐亭县以嫘祖文化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中国(盐亭)嫘祖故里酬蚕节民间祭祖仪式。南充市高坪区举办了“首届中国绸都·丝绸源点丝绸旗袍文化活动周”,展示丝绸文化的魅力。
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茧丝绸产业具有的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收入稳等优势,精准发力,突出产业提升、产销对接、龙头带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机制创新,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取得辉煌战果。地处乌蒙山区的宜宾市通过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社+共育户+蚕农”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探索出“返租倒包”“二次分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万亩桑亿元钱”示范园3个、省级现代桑蚕产业融合园3个、“银珠新村”(养蚕致富特色村)30余个。凉山彝区的普格、秦巴山区的南部等县通过实施“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成为栽桑养蚕能手。省级贫困县兴文县因地制宜,创造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产业扶贫模式,受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宣传。据统计,全省继前几年有46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蚕桑产业退出减贫计划之后,2018年又有335个贫困村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脱贫摘帽。
尽管从运行结果上看,行业当前发展态势基本正常,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除普遍存在的生产资料成本上涨、资金周转困难、招工难、用工贵、环保要求提升等常态化压力外,受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行业预期不稳定,冲击了国内外丝绸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直接造成丝绸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尽管近年来行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总体来看,一方面,丝绸精深加工及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仍然不足,加工营销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依然不强。另一方面,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缺少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在市场走弱时显得尤为突出。
2016年5月以来茧丝绸市场经历的“过山车”式行情,对茧丝绸生产经营的实质性影响显现,企业扩产和投资的信心明显不足,部分丝绸加工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观望,生产经营极不稳定。长此以往,势必损伤蚕农利益,进而动摇产业基础,影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于四川省茧丝绸行业来说,也是加快推动行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展望2019年四川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要素成本制约增强、茧丝绸价格仍有可能继续低位徘徊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面临着较大发展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有着许多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利因素。从国际形势看,一是中美贸易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对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影响将逐渐消除;二是国际丝绸市场整体刚需仍在,对丝绸出口较有支撑。从国内形势看,一是随着政府在稳增长方向上的逐步发力,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向好的经济大环境;二是我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特别是调降企业社保缴费率,将使劳动密集型的茧丝绸行业的用工成本大为降低,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推出的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举措,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茧丝绸行业也是一个重大利好;三是个税起点上调、税率下调及专项扣除等减税利好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拉升国内丝绸消费市场需求,为行业健康平稳运行提供良好基础。从产业政策导向看,从中央到地方频发惠农政策,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将蚕桑列入其中,2019年的四川省委1号文件也明确把川桑列入“川字号”特色产业,并纳入重点打造的“10+3”产业体系,这将大大地促进四川茧丝绸产业发展。此外,四川已解决了困扰茧丝绸行业多年的缫丝加工和丝绵加工增值税率“高征低扣”问题,这也将有助于茧丝绸产业的发展。
综上分析,预计2019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运行将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