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演变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探索

2019-02-12 13:29宋景尧
关键词:经济学人类语言

宋景尧

一、引言

经济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和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学作为受益学科之一,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并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经济学已不再是空泛的理论问题。语言经济学便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从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语言经济学主要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问题和语言行为进行研究,是融入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方法论和技巧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经济学、语言学、信息学既是三个独立的学科,又相互交错,密切联系,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及事物本质认识的渐广和渐深,人们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也在加深。语言的本质是信息的载体和交流的媒介,信息交换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更是人类经济生活的根本。可以说,有了信息交换才有交易,有交易才有经济学的出现,所以信息本身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语言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新兴学科,自Jacob Marschak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的概念以来,语言经济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外国语》1999年第4期。。语言和信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随着经济学家对语言问题的认知加深而逐渐被发掘和重视的。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含哪些?信息与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语言经济学家为何要研究信息问题?语言跟信息以及信息经济学之间有何联系?行为经济学家如何关注语言问题?本文将对前人的研究重新进行归纳总结,并尝试对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信息本质和经济学属性;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行为经济学如何研究语言问题;语言的信息载体属性让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宽泛;语言文字的再符号化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交易方式。

二、语言经济学研究现状概述

语言经济学相对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起步较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大类。

(一)语言经济研究

对语言的经济价值的研究,统称为语言经济。经济学家尝试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解释、分析和总结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行为,而语言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行为,经济学家对语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是语言问题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结果。语言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采用什么样的语言策略以及语言行为对提高个人的效用、经济效益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影响,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最初集中于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都是主要的移民国家,两国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双语教育,因此,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相对集中于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注]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外国语》1999年第4期。。

语言经济的内涵非常广泛,研究对象也很丰富,凡是跟语言相关的行业及产业都可以对其成本、价值和效益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早期经济学家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一领域。对语言经济价值的发现和挖掘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们在做的事情,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信息学家们都在致力于语言经济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一些研究把语言经济归纳为对语言培训市场、语言翻译市场、语言文字出版业、语言科技、语言艺术等相关产业的经济价值的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些行业或者产业进行再分类,还可以分为外语教育产业和母语相关文化产业。外语教育产业的发展是着力于本国公民外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母语文化产业是指开发利用本国语言文化资源以及向外推广本国语言,扩大其影响力,使其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服务。语言的经济价值本质上是信息传递能力的价值。语言给人类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降低了经济交易成本。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外语培训和推广本国语言都是在提升该经济体和另一个经济体传输信息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语言的人力资本特性被发现和利用。所谓“人力资本”,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是指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而劳动者的语言能力或语言技能就属于该范畴,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比如母语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以及书写能力,与劳动者的职业成长以及收入都密切相关。刘国辉、张卫国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该研究认为外语能力与中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显著正相关,外语能力(特别是精通外语)在我国有着较高的经济回报。总体上,精通外语对人们月工资的提高区间在34.5% -47.6%,一般外语能力对月工资的提高区间在8% -14.8%[注]刘国辉、张卫国:《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语言经济学”: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对于接受语言教育的个体而言,接受培训可以提升该个体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提升该个体自身的价值。那么花钱受教育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能力都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二)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研究

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问题也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的传播可以增强贸易往来、知识共享以及推动大多数经济与社会相关活动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尤其能降低不同语言群体相邻或交界地区的信息处理与交流、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以及不同语言人群中共享的服务成本。”[注]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并且语言具有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一个国家或区域内,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对语言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认知对于国家制定语言政策以及语言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不同于其他公共产品的特殊公共产品,是一种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所谓由政府来提供该物品,即由政府来确定官方语言并进行规范和推广。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的官方语言的普及会极大地降低交际、流通以及交易成本。甚至有利于政治稳定和国家的长期繁荣。尤其像我国这种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更加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此外,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也同样属于公共产品,英语母语国特别是美国在英语的供给(推广使用)方面的政策从目前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英语学习、培训及各级各类英语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链。例如,托福等一系列的英文能力考试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一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是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该语言的成功推广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有效的实施。英语的成功推广无疑是值得我们在制定语言政策时学习和借鉴的。

语言政策或者语言规划问题实际上是国家或者某个团体对语言问题的一种态度。它包括对本国语言政策的态度,也包括学习和推广外国语的态度。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现有文献主要包括对一些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的发展变迁过程及现状的探寻及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的语言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语言规划的重要性及意义,还包括试图寻找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语言规划途径或者方法等。Grin对语言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他认为语言经济学能很好地帮助评估有关语言的公共政策,因为它为系统地确定和衡量政策备选方案的利弊提供了分析工具,并在文章中讨论了为什么对语言的经济观点在科学和政治上是相关的,回顾了一些相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主线进行概述。并且专门讨论了语言政策的经济学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第二语言教育或外语教育的经济学。在文中强调了需要将学科结合起来,为语言政策的选择、设计和执行制定一种包容性的方法[注]Francois G., “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 2003, 4(3), pp.1-66.。

李宇明则认为研究语言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是语言学的源起问题,也是语言学发展的不竭源泉。并对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和剖析。他把其分为:虚拟语言生活与语言学研究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语言生活的主体性与多样性;信息时代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国家语言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注]李宇明:《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语言问题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跟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更是息息相关。中国这样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各种语言、文字关系的处理常常涉及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证信息畅通,促进国家认同,这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语言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发现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才是语言规划的根本之所在。

(三)语言制度研究

把语言视为一种制度,从而把语言问题纳入制度经济学研究范畴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之一。索绪尔认为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注]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行动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满足制度的定义,因为每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和秩序。该语言体系下的使用者共同遵守这种规范和秩序。这种规范的形成具有很浓的群体色彩以及地域差别。

语言本身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语言属于同一语系,也有很多相邻的地区或者国家使用的语言体系相似或相近,还有一些国家在很多年前使用相同的语言或者文字,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出了新的语言。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伴随着世界各国间语言发展的始终。世界语言版图并不是固化和一成不变的。比如拉丁文借鉴过希腊语,日韩文借鉴中国汉字等,这种借鉴的过程就是语言制度的演化过程。语言起源是指语言何时、何处、怎样起源的问题,是学术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由于考古学界提供的证据显示语言的诞生远远早于文字的诞生,所以现有的文字记录不足以证明语言的起源问题。但是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早期主要是来自于语言学,历史学或者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就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既然语言符合制度的定义,那么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和范式来讨论语言问题就很有意义了。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制度,也许是最早的制度,是元制度。制度经济学是研究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其与人的行为、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当我们用经济学的方法审视制度产生和发展历史的时候,发现制度既可以是构建的,也可以是演化的。”[注]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学术月刊》2011年第9期。这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给“语言”的定义,这也是语言的经济学属性之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个人在新奇声音的发生时,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那么这个声音就不能称之为语言。扩展为多人世界,某个新奇的发生,取决于大家的模仿与试错,最后形成统一的规则,因此语言是演化的结果。”[注]黄少安、苏剑:《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命题》,《学术月刊》2011年第9期。如果说最初语言的起源主要是演化而来。那么当今世界语言体系和语言版图的形成也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所谓演化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根据《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现在世界上可查明的语言大约有5651种。甚至在这些语言中,有一千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这一语言现状的形成经历了很长历史的演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伴随人类活动的发展而发生的。并且语言的演化主要表现出群体特征而非个人特征。一方面群体共同认知,形成统一语言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民族语言或者国家的官方语言。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群体间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为降低信息流通的成本,语言壁垒被消除的需求更加的突出,因而不同群体间的语言博弈开始出现。最终会有一种或几种语言在博弈中慢慢处于优势地位,并渐渐完全或者部分地取代另一些语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些语言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如果单一语种或语言是演化而来的,那么如今世界整体的语言格局是否也是演化而来的,这或许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话题。

三、信息经济学视角下对语言经济学发展的新思考

近十年,从语言经济学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行为经济学近些年的蓬勃发展,把语言问题纳入行为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时有出现,可以把这些研究归纳为语言学习与语言表达选择的经济学解释。

(一)行为经济学对语言问题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或许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新突破之一。语言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人类的信息传递行为,那么语言的信息传递行为是否满足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随着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流行,行为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在特定的场合选择什么语言来传递自己的信息是行为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

Ong Q.等认为,很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社会以及经济互动中表达一个人的观点的能力以及声音很重要。但是人们对声音的运作机制知之甚少。策略方法在基于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方法中的应用。作者探索了四种潜在的语音渠道,并扩展先前的工作,包括声音的知识效果、声音的价值表达、声音的期望效应以及声音的程序公平效应。结果通过价值表达和期望渠道显示出较强的效果,但不是通过知识渠道或程序公平。在作者看来,声音是强大的,因为人们喜欢表达他们的观点,当他们的观点没有改变他们的结果时,他们感到失望[注]Ong Q.,Riyanto Y.E.,Sheffrin S.M.,“How Does Voice Matter? Evidence From the Ultimatum Game”,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12, 15(4), pp.604-621.。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如何以语言作为媒介通过传递信息实现个体的优化。这类问题多在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

(二)引入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在对语言的经济价值研究过程中,我们忽略掉了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信息传递功能。把语言纳入信息经济学研究范畴,或者借用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来研究语言问题或是语言经济学未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什么是信息?语言和信息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可以借鉴和融合信息经济学及语言问题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Economics of language)的概念。他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研究时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这也被认为是语言经济学最早的起源。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社会信息化、信息大众化。不同学科对“信息”一词的定义是多角度和多维度的。例如:信息论及数字通信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定义上的多样化主要源于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信息的认知角度和研究的方向以及用途不尽相同而造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被认为是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由信息技术主导的科技革命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涉及领域众多的特点。这次科技革命使得科技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特点。

随着人类对“信息”认识的加深,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吸引了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了信息产业以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例如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但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科间交叉与融合趋势日趋明朗化。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信息的经济作用和效果、信息的经济成本和价值、信息产业结构、信息系统和技术等内容。可以说信息经济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广阔的外延,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把信息视为一种商品的话,它具有一般商品的特点,例如稀缺性、费用、价值、效用、效益等。同时它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信息本身是虚拟的,因此存在附着性,必须有载体,这让信息这个商品的情况分析起来更加错综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可依附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变化,总体而言,载体形式多样化和多元化了。

语言作为人们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认知行为。语言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及生产元素,发达的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区别其他动物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人类社会的秩序通过人类的语言和言语交流生成,以语言的形式存在。“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秩序。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秩序,一种与政治、法律有所区别的秩序。”[注]葛忆翔:《语言的演化与“语法化”》,《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人类语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语言跟动物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语言从最原始阶段最简单的声音衍生出了符号和文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庞大的语言系统。语言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因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李葆嘉认为距今约3.5万年前,现代语言的成熟即人类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并孕育出新石器革命;而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史上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书写技术成熟;近600年来,又出现了15世纪的印刷技术革命、19世纪的通信技术革命和当代网络技术革命。如此看来,人类语言的变迁史始终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发生[注]李葆嘉:《语言学的渊源、流派及其学科性质的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

目前普遍认为信息经济学的萌芽开始于20世纪初期,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关于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论述。但被公认为信息经济学思想以比较完整的形式出现在经济学中是以弗兰克·奈特1921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为标志。而“信息经济学”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Marschak)1959年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的“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立和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逻辑和范式。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让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现出了与其他学科间融合和交叉趋势更加突出和明显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趋于成熟和完善。特别是1972年至2012年40年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先后共计9次授予研究信息问题的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语言文字再符号化的影响

除了语言本身的信息载体属性外,语言文字的再符号化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交易方式。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指人类的声音语言,而广义的语言则是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符号等等一系列能够传达思想和思维的表象东西。语言本身是思维和思想的载体,声音作为语言最直接的形式和最原始的方式,是对思维和思想的表达,并通过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来传递。文字是语言的一种符号化的形式,也是符号化的最早形式。人类通过规定和规范的符号把语言书写和记录下来,把可听的声音转换成可视的文字。例如中文的象形文字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时候,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的时候可以传播的距离非常有限。这就解释了在早期人类语言系统还欠发达的时候,人们的交流的距离和范围非常的有限。这极大了限制了信息传播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

当人类处于狩猎和采摘时代,人类生活方式极为简单,主要是使用极为简单的工具进行狩猎和采摘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或者部族成员的生存需要。在物物交换开始之前,人类的交流范围很有限,交际的需求并不旺盛。语言的交际功能发挥范围也很有限。人类仅仅需要极其简单的语言来传输信息,比如告知同伴有危险,或者是否寻找到食物等等跟生命或生存息息相关的事情。

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出现后,对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交易物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如何确定等市场问题使得以物换物成为一个成本较高、过程复杂的交易方式。当语言担任唯一的信息传递渠道时,它的丰富程度以及表达的技巧在交易过程中都显得非常重要。但这时候的语言还仅仅是面对面的信息传输方式。当文字出现后,特别是有了印刷技术,大大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时空格局,人们传递信息不再需要面对面,也不需要交易双方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并且通过书写的方式告知交易对手信息,唯一的声音传播载体解放出来,信息传播不再必须靠人本身来完成。这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让更多不可能的交易变得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当电话和电报等通讯方式被发明出来后,人类的声音可以远距离瞬时传输,这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类的交往范围,缩短了交际距离,避免了因为时空限制而导致的错误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

以互联网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被称为信息革命。这次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飞跃性发展。计算机语言的实质就是人类语言的再符号化,把人类的语言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创造出一套新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而网络、通信卫星、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进而大大改变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比如原始的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通常在店铺或者摊位进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光纤技术的发展,人们只需要坐在家里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就可以进行交易。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手机客户端的发展,移动支付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易可以随时随地,而且去现金化趋势明显。这是对传统交易方式的颠覆,只需要动一动手指,一笔交易就可以达成。这不仅加快了交易速度,缩短了交易时间,而且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四、结论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经济学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经济学家们试图将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问题纳入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和范畴来进行解释和分析,找到其发展的规律和问题,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解决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语言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而语言这一资源本身及语言的诸多衍生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如何更加深刻地发掘语言的经济学属性,发挥其经济价值,让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每一个学者或者经济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致力于开发语言资源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发现了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探讨了外语教育对人力资本增长的影响;发现了语言的制度属性,纳入了制度经济学研究范畴,从而探讨了语言的起源问题;发现了语言的公共产品属性,从而探讨了语言的有效供给问题以及语言规划问题;从人的行为出发,探讨了语言的价值和意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再符号化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交易方式。本文建议借用信息经济学的范式来研究语言经济学,因为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特点。

语言经济学这一分支学科相对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还比较年轻,属于有待挖掘和开发的新领域,需要各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探索语言经济学的奥秘,找到该学科发展的规律,能够为语言政策制定者建言献策,制定出高效的有用的语言政策,使语言这一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

猜你喜欢
经济学人类语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简明经济学
人类第一杀手
语言是刀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