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逸懿 刘素贞 徐时湘 周 飞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
宠物美容作为朝阳产业,在爆发性增长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新兴岗位,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宠物美容》课程的开设为数不多,而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可见宠物美容技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而随着十年沉淀,行业与消费者也对宠物美容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技能,也需要在观念及交流技巧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
结合目前两届毕业生与实习生实践情况分析,大多学生反映走上社会后遇到的瓶颈并不在于未考取“等级证书”,而大多是工作习惯不好,或难以持续高强度工作等基础性问题[1]。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反馈建议,也大多集中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等方面。可见本课程在培养学生技术的方向上,应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着重于建立扎实的操作基础,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学生职业观的塑造上也应更加重视,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只有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双管齐下,才能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宠物美容》具有课时量大,技术要点丰富,实操要求高等特点。课程中比重较大的实操部分,在教学中不仅需要精细化指导,也需要学生操练。由于教师资源有限,目前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已经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一对一”、“手把手”的需求。课堂常常陷入学生排队等,教师分身乏术的低效率局面。
《宠物美容》也需要学生在课后大量练习,虽然已经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得到了提升,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缺乏监管与指导,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也缺少参照的技术标准,一些学生陷入“错了学,学了错”的往复循环。其次,传统的考核形式不仅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很好地指向学生注重日常练习及技能多方面转化,尚需进一步的推敲。
《宠物美容》中大多为技能教学,而学生在重视技能学习时容易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在技能学习中也常重视机械性操作而忽视理解与思考。但随着宠物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的需求也是逐渐显现。只有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与行业接轨。
在教学组织策略方面参考JIGSAW 协作学习方案[2],将学生按要求编成“微小组”,灵活地组织协作学习,根据各组任务分配,保证让每个学生自主研修、小组汇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倾听的能力,深化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固定小组进行课堂学习、课堂练习、课后任务、技能考核等。在《宠物美容》课程改革实践中,在微小组结果基础上建立课堂和课后的组内合作与督促机制,以及组间监督与竞争机制,引导小组在课堂练习中就充分进行组内考核、互相指导、互相监督,从而弥补教师不能进行“一对一”教学的缺陷。并通过小组结构提高课后练习效率以及技能掌握程度。
微任务是基于任务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解析为小任务点,布置在课前及课后,请学生带着任务、问题在课前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实践试验,并将积累的经验与形成的观点进行总结,以备课堂中讨论[2]。在《宠物美容》课程改革实践中,每项微任务都贯穿整个学期。通过合理设计任务点,促进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探索、实践,并进行技能提炼与经验总结,在课堂讨论与正确方法学习后,课后继续进行技能反复练习,不断发现问题并巩固技能。微任务的设置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在日积月累中促进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微任务中培养团队精神,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以及求真务的职业习惯。另外,通过合理设置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及时改正坏习惯,及时对进步者给予鼓励,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微技能衍生于短时间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微课程教学。微课程促进学生针对任务学习进行成果展示,从而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推进每个学习者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潜能。由于《宠物美容》课程着重于技能培养,故在改革实践中主要针对技能进行拆解,以“微技能”形式进行教学与任务设计。学生小组在通过课堂学习、课后任务实践后,将已掌握的技能用自己的见解进行拆解,并以文字、录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使其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技能转化;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日后回顾,在实践中有疑惑时能有据所依,巩固正确的操作方式,培养求真务实的习惯。转化所得技能成果,也将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微技能是“三微”教学的精华所在,它依托微小组形成的组织形式,并以微任务中积累的技术为基础,自上而下地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技能转化,在微技能中形成的多媒体“成果”,也将促进本课程教学资源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通过在课堂上以微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有效促性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解决教师“分身乏术”的窘境。例如在剪刀操一章的教学中,于剪刀练习环节让同组学生围成一圈练习运剪,学生在自己操作同时时刻与组员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学生不必再排队等老师一个一个抠动作、找问题,最后呈现给教师的已是小组精炼过的难点汇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再者,通过贯穿式的微任务,例如犬耳道清洗一章中,先让学生在宠物饲养中摸索方法,并进行小组总结,课堂上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正确方法再投入到接下来的日常护理微任务中,通过这种形式将课堂向前向后延伸,提升了技能学习的效果。
通过贯穿式微任务,搭配组内互助与组间监督机制,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练习,以及平时护理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吹毛拉毛一章,学生小组在课后需继续完成每周一次吹毛拉毛微任务,要求小组内两人合作完成一只犬的吹毛拉毛,并进行互评。每周由一个小组对全班吹毛拉毛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教师依据评分情况有选择地抽查微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微任务评分结果将计入平时成绩。经过两届实践,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自觉性明显提升。参考合作企业的反馈,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实习中的工作成效、学习效率,也使学生有了更好的从业心态。
在微技能的实践中,学生小组需对单项技能进行剖析、解说、演绎。例如在造型绘制一章,要求学生针对贵宾运动装造型绘制这一项微技能,拍摄教学视频。原先因造型绘制要求步骤非常复杂,学生常常记错。但通过微技能,学生小组需反复练习以保证拍摄的流畅性,需要完全理解步骤以确保讲解的正确性,需要查阅资料以提升课程的丰富性,同时在拍摄过程中,整个小组需要合作完成布景、道具、台词、录制等事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也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据第一届“三微”改革实践的学生在实习中反馈,微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宠物店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与客户交流,而每个小组微技能成果的分享也成为他们在实习中灵活的技能参考。
通过微小组、微任务、微技能的“三微”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宠物美容》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提高教师利用率,发挥学生能动性;课堂下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从多方面解决了《宠物美容》教学的瓶颈,并与行业紧密结合,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扎实,吃苦耐劳,善于沟通,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宠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