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瑞华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向阳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鸡西 158200)
哺乳期犊牛,一般指在0~60日龄间。哺乳期犊牛养殖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后期健康生长状态,关系到后期实现高产输出、激发高生产潜能。笔者结合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就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分别从及时吮吸初乳,增强抗体水平;及早安排断奶,降低养殖成本;训练犊牛补饲,满足营养补充;及早安排饮水,满足代谢需要;加强哺乳期犊牛管理,激发犊牛生长潜能等几方面做系统论述,为科学养殖犊牛、提升犊牛成活率做理论和技术概述。
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抗病体质;还有数量较多的镁盐,有利于轻泻排胎粪。为此,及时吮吸初乳,对增强抗体水平,降低病害感染效果会更好些。及时补喂初乳,要确保产后1-2小时内,犊牛吮吸占体重6%的初乳。补喂初乳,做好现挤现喂,始终控制奶温在35℃左右。后期变凉,可用热水加热。切记不能用明火加热,以免形成凝乳块。
及早安排断奶,合理控制养殖成本,建议缩短哺乳期在3个月以下。同时,加强断奶管理,每天喂奶3次。长势较好的犊牛,40d后喂奶,可改为每天喂奶2次。每次喂奶量,在4~4.5g。待到50d后,每天喂奶1 次。每次喂奶量,在3~3.5kg。体质孱弱的犊牛,建议持续饲喂牛奶。断奶后的犊牛,因摄食不足在最初的几天都有体重降低的可能。由此,无论选择那个月龄断奶,体重最初会降低是不争的事实。
在断奶后的10d,可将其安排单独畜笼饲养,直到犊牛不吃奶为止。
满足犊牛生长发育营养需求,光靠泌乳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目的地训练犊牛补饲。一帮情况下,犊牛7~10日龄,需要安排采食干草训练。草架子铺设优质干草,供犊牛自由采食,保证其生长必须草料来源。
充足的饮水,能满足犊牛代谢需要。为此,做好补喂初乳、补料等工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及早饮水。一般两次喂奶间歇期,需要组织饮水1次,控制水温在36~37℃。后期随日龄的增加,饮用常温水即可。犊牛5周龄后,运动场内储备充足的水源,供其自由饮服。
出生后1周,要组织去角。目前,可用去角方法,有电烙法、固体苛性钠之分。电烙法,借用200~300W电烙铁,将头部砸扁后,将其按压在角基补加热直到有白色烧灼物。切记,时间不能太久,避免伤及皮下组织。苛性钠法,先剪掉角基部毛发,用棒状苛性钠涂抹基部,期间涂抹凡士林一圈,避免有外露而伤及眼睛、头部。经处理之后,将其拴系固定株,避免相互舔舐,而影响受伤处二次损伤。一般静置1~3d,伤口会愈合。考虑到苛性钠有腐蚀作用,建议随母哺乳的犊牛用电烙法。
给牛编号便于管理,记录于档案之中,以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养牛数量少时可以从牛毛色和外形的微少差异上把牛清楚区分开,但数量多时把牛区分开就困难了,所以把编号打在牛的身上(也称为打号)。给牛编号最常用的方法是按牛的出生年份、牛场代号和该牛出生的顺序号等。
多数犊牛随母牛哺乳,个别人工哺乳的犊牛,要按年龄分栏饲养,做好喂奶和补饲。冬季气候严寒,应注意舍内保暖。对于用水泥、砖石铺设的地面,应铺盖锯末、麦秸等等。夏季气温高,注意搭建凉棚遮阴。
犊牛尤其舍饲养殖环境下,体表很容易被污垢所粘附,而影响到其保温、散热以及正常的血液循环。为此,应注意定期擦拭机体,每天1次,确保机体的洁净卫生。
适量组织运动,能起到强体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人工哺乳的犊牛,需单独安排在运动场运动。正常随母牛哺乳的犊牛,3周龄可随母牛外出放牧运动。后期随着日龄的增加,运动时间要适当延长。切记,雨雪季节、冷季来临,禁止在户外运动。
严格消毒管理,能降低场内致病菌基数,起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为此,首先注意场地清扫,而后严格消毒管理。场地消毒,用2%苛性钠溶液。料槽、水槽等消毒,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在严格消毒的基础上,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以降低病害感染几率。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哺乳期犊牛管理不善,势必会对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影响到犊牛潜在的生长潜能。为此,今后哺乳期犊牛的饲喂管理,务必要形成科学化养殖管理的思路,以此提升犊牛养殖经济效益。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到勤观察、多呵护。出生后,及时补喂初乳,以增强抗体水平。后期,为满足犊牛生长发育营养需求,还需要有目的地训练犊牛补饲,注意及早饮水,及早安排断奶,降低养殖成本,缩短繁育周期。在管理方面,做好去角、编号、分栏、擦拭、运动、消毒等工作,以实现科学化养殖的目的。